在广东省肇庆市程良端砚文化艺术馆关工委“五老”工作室里,制砚大师程振良正手把手教孩子们雕刻端砚,砚台上的纹路在刻刀下逐渐清晰,孩子们眼中闪烁着对非遗的好奇与热爱。这一幕,正是肇庆市推进“五老”工作室建设、助力青少年成长的缩影。截至2024年底,肇庆已建成45间“五老”工作室,形成覆盖城乡的青少年关爱服务网络。
肇庆市关工委负责同志到程良端砚文化艺术馆关工委“五老”工作室调研。
开辟工作新领域、新赛道
“起初我们也困惑,五老工作室会不会和关工委组织工作重叠?”肇庆市关工委相关负责人坦言,2021年探索初期,基层存在认识不足的问题。为打破思维桎梏,肇庆市关工委举办专题培训班,邀请省关工委副主任倪木炎解读“五老”工作室的定位——这不是重复建设,而是关工委工作向基层延伸的“神经末梢”,是家、校、社协同育人的创新载体,是关工委工作的新领域、新赛道。
认知破冰后,肇庆市关工委负责同志赴广西贺州、梧州取经,当地“一室一特色一品牌”的建设经验让大家深受启发、信心倍增,纷纷表示要鼓足干劲,扎实推进“五老”工作室建设。
2024年11月6日至8日,肇庆市关工委主任莫优年率市关工委领导班子成员赴贺州、梧州两地参观学习,重点了解“五老”工作室建设情况。
培育示范性“五老”工作室
肇庆市关工委动员有威望、有能力、有特长的“五老”领衔工作室发展,率先培育13个示范性“五老”工作室,推动形成不同功能、合理分布的工作室网络。
肇庆高新区老党员张兆熊曾担任大旺农场场长、经济开发区区长,是高新区发展的亲历者。他带领首批知识青年开疆拓土,在农田里抓生产保供给,在草泽中灭钉螺抗血吸虫,更见证了农场接纳归侨、三峡移民的大爱时刻。张兆熊牵头成立高新区“五老”工作室,用亲身经历向企业新职工和中小学生讲述高新区艰苦创业史,带来一堂堂鲜活的“奋斗课”。
7月18日,肇庆高新区关工委在区老干部局活动中心举行“五老”工作室揭牌仪式。
广宁县周其鉴红军中学退休教师杨杰之作为广东农民运动领袖周其鉴的外孙,牵头成立广宁县“五老”工作室,深耕红色文化宣讲。他深入学校、机关、乡镇开展宣讲,累计宣讲周其鉴、周其柏烈士事迹超80场次。杨杰之同时担任周其鉴纪念馆、故居和广宁县农民协会旧址等红色场所的义务讲解员,成为当地党史教育的重要传播者。
多方联动破解发展瓶颈
场地小、设施少、经费紧,是“五老”工作室在建设初期普遍面临的困境。面对发展堵点,肇庆市关工委创新思路——与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农家书屋等公共设施融合发展,实现资源共享、工作互联、品牌共建、人才共育。
封开县退休干部莫执养将祖屋改造成“农家书屋+‘五老’工作室”,带领孩子们长期开展阅读活动,引导学生爱读书、读好书,不仅工作室获评“广东省优秀农家书屋”,莫执养也荣获“全国乡村阅读榜样”“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等称号。
2023年4月,莫执养的大洲镇堪头村农家书屋入选“全国最美农家书屋”。
端州区站北社区探索“工作室+志愿服务”模式,260名志愿者按专长分组开展活动。退休前担任肇庆车务段客运站主任的王文燕牵头负责,“五老”积极分子轮流值守,实现日常活动全覆盖,工作室被居民称为“站北小社区,温暖大家庭”。怀集县安定奖教助学会“五老”工作室于2021年成立,3000名志愿者在县教育系统关工委副主任梁宜谦带领下,累计筹集300多万元资助3000余名学子。工作室在助学奖教同时,协助调解多宗民事纠纷,实现关爱服务与基层治理的双重价值。
因地制宜激活乡村阵地
针对农村尤其是边远山区工作室建设滞后的问题,肇庆市关工委推行“分类指导、特色培育”策略。德庆县徐旭礼等几位老战士,就近在高良镇成立工作室,利用本地红色资源开展活动,让山区孩子在家门口接受革命传统教育。鼎湖区莲花镇莲塘村的谢杏华老党员团队,把工作室打造成“禁毒教育基地”,不仅帮教7名戒毒康复人员回归社会,更让青少年禁毒宣讲覆盖全镇中小学。
2月28日,徐旭礼在“五老”工作室讲述德庆人民“二二八起义”故事。
“乡镇‘五老’工作室就得接地气。”高要区莲塘镇中心小学退休校长黎少玲成立“五老”工作室,积极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校园宣讲活动,2024年到全镇各学校举办“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讲座,受教育学生2.8万人次。
特色项目绽放育人光芒
在封开县退休教师莫石鸿的书画工作室,书法课备受青少年追捧。这位“南粤优秀美术教师”退休后成立“五老”工作室,专心辅导青少年书法绘画技艺,培育出“全国杰出小画家”莫子璇、国际青少年书画大赛绘画金奖钱婉容等一批艺术新苗,让乡村孩子的才华绽放光彩。(相关阅读:五老风采 | 传技授道,老艺术家培养书画小达人)
莫石鸿在书画工作室辅导青少年书法、绘画。
体育育人同样亮点纷呈。广东应雄体育文化产业有限公司关工委“五老”工作室协助培养的运动员李浩、葛振玉,在2024年世界青少年高台跳水锦标赛上双双夺冠;端州区“体操蹦床”项目在“五老”指导下,成功创建“国家蹦床运动实验区”。
从城市社区到乡村校园,45间遍布城乡的“五老”工作室正筑起肇庆青少年成长的坚实阵地,让银发力量在育人一线熠熠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