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地方信息 > 市级关工委动态

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关工委:创新站室联动机制 实现“1+4+N”叠加效应

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http://www.zgggw.gov.cn/  2025年07月28日  来源: “黑龙江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公众号
摘要: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在“两站两室”建设中,坚持党建引领,关工委统筹协调,地委政法委牵头指导公检法司专业部门,联动团委、妇联、民政、学校、社区等社会相关组织的模式,将分散资

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在“两站两室”建设中,坚持党建引领,关工委统筹协调,地委政法委牵头指导公检法司专业部门,联动团委、妇联、民政、学校、社区等社会相关组织的模式,将分散资源整合为系统合力,实现全链条全流程全周期保护效能最大化叠加。

640.png

核心驱动,凝聚公检法司关爱合力

在护航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征程中,大兴安岭地区关工委充分发挥“五老”作用,凝聚公检法司关爱合力,形成同频共振,把关爱温度传递到社会每一个角落。一是锚定“1”核引领。在党委领导下,公检法司关工委与地区关工委紧密协作,形成“政法+关工”联动合力。大兴安岭地区关工委坚持把党建带关建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未成年人保护的强大动能。我们从大兴安岭区情实际出发,根据全区公检法司各部门关心下一代工作实际情况,向地委提出“公安司法部门以所建站、检法部门以庭建室,探索构建党委领导、所庭协同、站室联动、社会互动的组织运行体系”的建议,得到地委高度重视,政法各部门党委及基层党组织全力支持。二是建立联动机制。按照省关工委和省公检法司部门联合发出的“两站两室”建设要求,地区关工委召开协调会议,研究构建“1+4+N”创建模式,共同商讨关爱工作难题。成立了大兴安岭地区“两站两室”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并与地委政法委联合下发《关于大兴安岭地区推进两站两室建设工作方案》,与大兴安岭检察分院联合下发了《全面构建大兴安岭地区未成年人犯罪预防体系实施方案》。地区关工委分别与公检法司部门联合出台发挥离退休政法干警作用,在全区政法机关基层单位建立关爱工作站(室)的意见。三是整合资源要素。为实现信息互通和资源共享,地区关工委两次召开有公检法司部门参加的联席会议,制定推进“两站两室”建设工作方案,落实各部门在法治教育、权益维护、犯罪预防等环节责任清单,协调解决“两站两室”建设过程中遇到的经费保障、队伍建设等问题,并联合下发了推进全区“两站两室”建设联席会议纪要,为做好创建工作把脉定向。

站室联动,打造同频共振关爱链条

在“两站两室”建设工作中,大兴安岭地区关工委协调政法各单位坚持共建共育,发挥公检法司部门优势,初步形成“预防、监管、救助、矫治”四位一体的未成年人保护体系。一是强基固本,建设阵地。地区关工委按照“先试点、后推开”的原则,联合地区公安局关工委率先推进公安派出所关爱工作站建设。各派出所组建“1+1+N”关爱工作队伍,成员由站长、退休民警、社区民辅警、网格员及治安志愿者构成,共吸纳站长28人、退休民警56人、社区民辅警88人、网格员30人、治安志愿者30人。目前,全区在28个派出所、43个司法所、8个法庭、8个未检工作室设立了87个关爱工作站(室),占公检法司基层单位总数的90.6%,基本实现了乡镇(街道)、社区(村屯)和公办学校(幼儿园)全覆盖。二是各司其职,服务保护。司法系统关爱工作站聚焦未成年人权益保护,累计办理未成年人法律援助案件24件,提供法律咨询39次,成功调解矛盾纠纷7件,为2000余名留守、辍学等重点未成年人提供教育指导。公安机关28个派出所关爱工作站累计实施未成年人网络环境整治专项检查70余次,走访排查校园内部安全隐患101处,排查校园周边场所1600余家。漠河市人民法院北极法庭关爱工作室成立后协助处理涉少案件14件,调撤率100%,开展家庭教育指导412人次,落实院庭家庭教育令65份。加区卫东派出所关爱工作站荣获全省离退休干部发挥作用银发先锋岗称号。塔河县检察院“义心”未检工作室获评全国青少年维权岗称号。三是警民协力,教育引导。地区关工委联合政法机关打造“线上+线下”立体化宣传矩阵。制作关爱知识科普视频和心理健康教育视频19个,线上利用百家号、今日头条等新媒体平台,不定期发布“两站两室”建设和法治教育视频19条和14条。线下在学校、社区开展“法治护航成长”系列活动,吸引了更多的社会力量关注关爱工作。组建“法治副校长+‘五老’志愿者+社会工作者”联动队伍21个,“两站两室”退休法官、检察官、律师担任“五老”法治宣讲团成员,结合司法案例开展模拟法庭、法治情景剧展演,开发沉浸式法治课堂,推动法治教育从“单向灌输”向“互动体验”升级。91名法治副校长开展“学宪法讲宪法”等普法活动108场次。

640 (1).png

N维互动,构建多元协作关爱网络

大兴安岭地区关工委与政法部门一道,通过召开成员单位、有关社会部门参加的专门会议等形式,协调引导妇联、团委、民政、学校、社区等“N”个多元主体与“两站两室”融合互动,织密关爱网络。一是共建基地。地区检察分院与教育局、妇联共建15个法治教育基地、25个法治教室、253个法律图书角、20个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站,开展检察开放日、模拟法庭、开学第一课等各类宣传活动50余次,3000多名中小学生受益。2024年为42名涉案未成年人提供法律援助,开展心理疏导干预65次,发出38份家庭教育令,帮助20余名涉案未成年人回归社会。二是共享信息。公检法司打破信息壁垒,构建起协同育人新模式。从审查、起诉、法律监督、公开审判、社区矫正、法律援助等全流程信息共享。地区民政局4家救助站、社工站的未成年人保护中心和43个乡镇(街道)的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与域内“两站两室”建立信息沟通和应急响应机制。三是共献爱心。组织退休政法干警进入12355青少年服务台专家队伍,全区“两站两室”与关工委、妇联、民政、共青团组织,“爱心妈妈”结对213名困境儿童,累计开展法律咨询、心理疏导、应急演练等活动140余场次,为青少年提供公益性服务7000余人次。为511名困境儿童发放助学金42万6千多元,组织社会各界捐款70多万元。塔河县司法局关工委联合团县委摄制3部普法短片,大力推广“12348”律师咨询热线。

通过创新“1+4+N”站室联动机制,大兴安岭地区“两站两室”建设实现了从“建起来”到“用起来”的优化,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筑起坚实保护屏障。下一步,将持续深化站室联动机制建设,以创新破题、协同聚力,释放更多优质关爱能量。


Copyright©1990-2025 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http://www.zgggw.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中国北京市东城区朝阳门内大街225号 邮编:100010    京ICP备18034403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10270007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