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营造积极向上的家庭氛围,培养青少年良好的品德与行为习惯,浙江省温州市关工委积极创新,探索并实践了一套家风家教新体系,全方位、多维度、高标准地推进家风家教工作。
红色经典育家国情怀
温州市关工委深知红色教育对于培养青少年家国情怀的重要性,通过定期开展红色专题教育、观看红色电影、参观革命历史纪念馆、参与红色主题演讲比赛等活动,让青少年近距离感受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深刻理解国家独立、民族解放的伟大历程,引导他们把爱家和爱国统一起来,把实现家庭梦和实现民族梦统一起来。瓯海区教育系统关工委自2006年起,启动“邮里红——赓续红色根脉宣讲服务”项目,通过邮票这一载体,构建“看、鉴、听、悟”模式,深入中小学、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文化礼堂等,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励志教育等,有效传递红色文化。瑞安市关工委充分发挥“童心向党”红色影吧作用,每年放映数百场次,服务上万名青少年。苍南县关工委开展 “老少同声颂党恩 携手奋进新征程”主题教育进校园活动,先后走进全县112所中小学校,讲述红船精神、浙南革命历史和县域红色故事,勉励青少年传承红色基因,担当复兴大任。
典型引领育社会风尚
优良家风典型的挖掘和宣传,是温州市关工委推动家风建设的又一重要举措。通过讲述身边人的故事,传递正能量,不仅弘扬了优良家风,也激发了更多家庭参与家风建设的热情。这种以典型为引领的方式,有效促进了社会风尚的良性循环。党的十九大代表、瓯海区关工委副主任宋玲华以《诚而有信 养正崇德》为主题,向广大青少年传递诚信的价值观。洞头区关工委邀请“海霞好家风”家庭代表张素芳为广大家庭讲述“家庭爱心车队”到“社会爱心车队”的成长历程,积极引领更多家庭参与家风建设和志愿服务。文成县珊溪镇街头村以家风文化为背景,党员带头签下孝道承诺书,家家户户参加孝道评比,宣传家规家训,连续32年开展“孝顺子孙”评选活动,选树“孝顺子孙”典型100余名,让村里的孝德文化蔚然成风,“孝行品牌”越叫越响。
传统美德育良好品德
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的精神瑰宝,温州市关工委将其融入日常家教之中,通过讲述古代先贤的故事、学习传统经典等方式,培养青少年尊老爱幼、诚信友善等良好品德。这种教育方式不仅有助于青少年形成健全的人格,也为社会的和谐稳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乐清市关工委开展“学习刘黻家风家训,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主题活动,为学生们生动地刻画出了一位清廉正直、忠贞爱国的宰相形象。瑞安市关工委举办“开蒙启智”启蒙活动,潜移默化地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厚植在青少年心中。龙港市关工委以“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孝道”为主题,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家教智慧,传播尊老爱幼、友善待人、诚信知报、崇善避恶等传统美德。
社会实践育良好习惯
社会实践是锻炼青少年能力、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有效途径。温州市关工委鼓励青少年参与社区服务、环保行动等活动,通过亲身体验了解社会运作,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鹿城区关工委组织“五老”成员带领同学们走进自然,开展“一米菜园”“开学第一课”,通过垃圾分类与现代生物学科知识相融合的方式,引导孩子们树立环保意识,培养劳动价值观,为家风建设注入绿色元素。洞头区关工委每月组织“小海霞”志愿队,穿梭大街小巷,携手开展平安宣传、交通协管、卫生整治等志愿活动,感受“爱岛尚武、励志奉献”的“海霞精神”。
家长联盟建互助平台
家长联盟是温州市各级关工委为了加强家庭间联系、共享教育资源而创立的平台。通过定期举办家长沙龙、教育讲座等活动,家长们得以交流育儿经验、分享教育资源,共同探讨解决孩子成长中的难题。这些平台的建立,不仅促进了家庭间的相互理解和支持,也提升了家庭教育的整体水平。瓯海区成立了家庭成长自助联盟,并聘任家庭教育指导师,为家长们提供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和建议,助力家庭教育的健康发展。乐清市德力西关工委建立“准妈妈工作专线”“妈咪暖心小屋”等亲情式关爱平台,为年轻女职工提供工作便利,传授育儿知识。
亲子互动促亲密关系
亲子互动是构建和谐家庭氛围的关键。温州市各级关工委通过开展“迎重阳老少同乐”“度佳节敬老孝亲”等系列活动,通过组织家长与孩子共同参与户外活动、手工制作等亲子活动,增进彼此的情感联系。这种教育方式不仅加深了家庭成员间的情感纽带,也让孩子在爱的氛围中健康成长。洞头区关工委开展“海霞职工”幸福家庭成长营研学活动,60多组家庭通过亲子共织中国结、亲子共读沁心扉等形式,增进亲子情感,培养良好家风。文成县玉壶镇龙背村关工委大力开展“敬老爱幼”教育“三进”活动,进村社开展“大手牵小手”节庆系列活动,进校园开展“敬老爱幼伴我行”主题宣讲活动,进家庭开展“连线连心”视频连线海外亲人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