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来,江苏省兴化市关工委聚力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有关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的重要论述,以创建“青少年零犯罪、零受害”乡镇(街道)、社区(村)和学校为抓手,充分发挥“五老”优势和作用,协同有关部门,立足增强青少年法治教育“三性”,抓实落细以《宪法》为核心的法治宣传教育,为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筑牢防护墙,取得了较好效果。全市未成年人“零犯罪”社区(村)创建率由2009年92.5%上升到2023年的98.7%,助推了平安兴化建设。
深化认识,增强推进青少年法治教育的自觉性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兴化市关工委对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的认识是逐步深化的。习近平总书记“要坚持法治教育从娃娃抓起”的重要论述,是关工人的应有职责和使命担当。兴化是全省第二人口大市,上万名留守儿童、千名困境儿童、百名重点青少年,需要广大“五老”用心用情抓好源头预防工作,力促其健康成长。认识到了,行动就自觉了。
把法治教育作为立德树人的重点。市关工委主任亲自抓,明确一名副主任具体抓,使青少年法治教育工作做到“三列入、三落实”,即列入市关工委年度《工作要点》,列入基层关工委“双五好”建设评比条件,列入评先表扬专项内容。落实工作计划,市关工委与市教育局每半年共商一次青少年法治宣讲菜单,确定宣讲主题和时间、地点、对象等;落实宣讲人,调研充实具有宣讲学校实情的讲稿;落实活动经费,市关工委协调相关部门共同解决。
把建好队伍作为深化青少年法治教育的关键。市关工委建立11人的“五老”道德法治宣讲团,每年宣讲20场以上,受众5万多人次;全市中小学校建立86人的法治副校长、辅导员队伍,将德法教育纳入教学课堂,保证课时;乡镇(街道)建立150人的“五老”德法宣讲队,校外辅导站逢班必讲。
把协调部门作为细化青少年法治教育的保障。市关工委把青少年德法教育列入成员单位工作职责,明确市教育、政法、宣传、财政等部门分别承担教学计划制定、教育资源提供、录播法治节目、经费保障等任务,确保全市青少年德法教育活动常态有效开展。
德法结合,增强推进青少年法治教育的实效性
市关工委坚持法治与道德教育两手抓。依托学校、辅导站、教育基地等阵地,组织各级“五老”法治宣讲团(队)开展国家《宪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国旗法》《行政诉讼法》以及交通、食品等法律法规的宣讲教育。每年“国家宪法日”,组织师生开展宪法“公开课进校园”“以青春的名义向《宪法》宣誓”和知识竞赛、作品展示等学宪法讲宪法系列活动,并将公开课视频在兴化电视台、全市中小学校播放,放大教育效应。许多同学深有体会地说:向《宪法》宣誓活动,使我们的心灵受到了一次震撼,感到肩上的担子更重了,要立志学法守法,争做新时代青少年,为实现中国梦作出贡献。
开展法治教育与保护青少年相结合。将“两法一例”列出8个方面的重点条文,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宣讲,让同学们既好懂好记,又感到法律就在身边。2018年“6.26禁毒日”前夕,市关工委收集整理全市19个典型案例,编发《青少年禁毒漫画教育读本》4000册,并且制作15块禁毒宣传展板,在学校、社区巡展,引导青少年增强识毒防毒拒毒意识和能力。
坚持道德与法治教育相结合。在2020年疫情时期,市关工委道德法治宣讲团成员陆俊山,编制“弘扬抗疫精神,播撒爱国种子”的20分钟演讲视频,在市教育网站“空中课堂”巡回播放,用抗疫法律法规、科学知识和中国抗疫故事,教育引领青少年遵守抗疫规定,体会党的英明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张郭镇关工委配合学校采取“四自一导三会教学法”(学生自主阅读课文、自己质疑、自由讨论、自己积累资料,教师启发引导,小组讨论会、思想汇报会、时事报告会),实现德法教育互融互联。市关工委、市教育局关工委总结推广张郭做法,增强德法教育实效。
推行法治与规范行为教育相结合。昭阳街道海池社区关工委开展“孝行天下,关爱万家”6项教育活动,“五老”、在职教师和大学生村官授课时,讲清行为规范与道德、法治的关系和要义、要领,深深打动了1500多名学生。
创新方式,增强推进青少年法治教育的长效性
为提升青少年法治教育的参与率、吸引力,兴化市关工委不断总结经验,调研青少年需求,改进和创新教育方式方法、资源利用和机制措施,力求常态长效。
创新形式。市德法宣讲团进校园,采取“五结合法”(宣讲与演示相结合,主讲与互动相结合,重点提示与有奖问答相结合,听报告与写体会相结合,室内宣讲与室外图片展相结合),让学生们坐得住、听得懂、记得牢。近年来,与市法院、检察院、学校联合组织“青少年模拟法庭”活动32场,参与学生和家长1.28万人次。模拟法庭精选学生身边发生的聚众斗殴、校园欺凌等典型案例,由学生扮演法官、公诉人、辩护人、被害人、被告人、陪审员、法警等诉讼参与人,让青少年亲自体验庭审生活,铭刻在心。编印《两法一例》《关爱生命,远离毒品》《打造阳光校园,杜绝校园欺凌》《远离网吧,圆梦中华》等教育读本和漫画册数万册,戗牌300多块,进行警示教育,给青少年烙下印记。
拓展阵地。2019年以来,全市校外辅导站203个班按照市德法教育菜单,聘请416名宣讲员进行宣讲,省关工委领导、市委书记分别批示肯定。用好消防、交通安全、未成年犯管教所等基地,组织中小学生听消防法规和安全常识讲座,做烟雾逃生、打绳结自救等实地演练;组织城区学生参观“市交通安全一条路”,身临其境感受如何遵守交通法规、保护生命;组织学生看监房、监控室,听青少年犯现身说法,接受警示教育。
完善措施。市关工委每年组织“五老”落实结对帮教“五个一”(填好一份帮教表,签订一份帮教协议书,记好一份帮教记载簿,把好矫正人思想汇报由“五老”签字把关、写好一份帮教总结)措施和责任,增强帮教实效。垛田街道小耿退伍后,因打架斗殴“判三缓四”,一度意志消沉,村关工委副主任严西林鼓励小耿痛定思痛,重走人生路,并帮他流转土地、接通水电、借贷资金,创办养鹅场,年收入10多万元,成为致富带头人。全市300多名“五老”盯住重点时段、重点地段、重点网吧,常态化履行网吧义务监督员职责,挽救了一批少年网迷,受到广大群众拍手称快,省关工委、泰州市多次总结推广兴化市网吧义务监督工作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