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嫩江市关工委组织“五老”,发挥自身的独特优势,紧紧围绕青少年法治教育、法律援助和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中的职能作用,采取多种形式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活动,取得了显著成果。
真抓实干,营造法治教育氛围
市关工委把青少年法治教育作为工作的重要内容纳入议事日程,扎扎实实地抓在手上。工作中,坚持“一个目标”,抓牢“两个重点”,做实“八大结合”。 “一个目标” 即:以“立德树人”为目标;“两个重点”即:把中小学作为重点,开展法律进校园活动;把学习宣传《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作为重点,教育引导中小学生学会运用法律保护自己,自觉遵纪守法。“八大结合” 即:把中小学法治教育同品德教育相结合;把中小学法治教育同《家庭教育促进法》相结合;把中小学法治教育同贯彻公民道德规范教育相结合;把中小学法治教育同《中小学生守则》《中小学生行为规范》相结合;把中小学法治教育同“中华魂”主题教育读书活动相结合;把中小学法治教育同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相结合;把中小学法治教育同理想信念和“中国梦”教育相结合;把中小学法治教育同学习雷锋和道德模范教育相结合。通过法治宣传的有机结合营造了法治教育氛围。
壮大队伍,增强普法的有生力量
近年来,嫩江市关工委建立起了五支覆盖面广、人员稳定的青少年法治队伍。一是法治宣讲组队伍。全市各中小学均成立了由校长为组长的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健全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制度机制,形成上下联动、广泛参与、共同行动的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格局。二是法制副校长队伍。全市共47所中小学均聘任了法制副校长。规范和完善法治副校长工作制度,确保每学期开展法治辅导不少于2次。三是帮教工作队伍。全市以“英杰心灵驿站”工作室共组建帮教小组150个,对走偏青少年开展帮教工作。四是“五老”护校队伍。驻校“五老”坚持净化校园周边环境,经常深入校园周边住户开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宣传。2022年3月以来,全市中小学校法治副校长进校20多次,举办“开学第一课·与法同行”20多次,开展国旗下法治讲话15次、法治讲座10场(次)。2021年4月,市关工委落实一名常务副主任分管法治教育工作,成立了“英杰心灵驿站”,协同公、检、法、司等部门定期开展法治教育宣传和帮教活动。全市乡镇、学校、社区共有“英杰心灵驿站”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室150个,重点围绕“行为养成、心理纠偏和疏导等方面开展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及矫治。“英杰心灵驿站”在开展帮教转化青少年工作中,从感情上接近他们,感化他们;从生活上帮助他们,支持他们。让他们对未来充满信心,教育他们改偏归正,浪子回头走健康生活之路。三年来,已对22名附条件不起诉的未成年进行了跟踪帮教,现已有20名未成年人在工作站的帮助下成功回归社会正常生活,其中有7人在帮教期间在大学和专科读书。
按需普法,打好普法教育组合拳
在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活动中,市关工委积极组织法治宣讲团、宣讲小组送法进校园、进社区、进村屯、进家庭活动。针对青少年的实际情况,每年法治宣讲团、宣讲小组都分期、分批、分不同类型走进学校,做到普法教育与学校日常教学同步进行。每名普法宣讲团成员、法律志愿者都有具体分工,有具体负责的学校。针对中小学生,侧重于法律知识的启蒙教育,引导他们从小崇尚法律、尊重法律;针对中学生,侧重于法律知识的普及,并适时增加关于《民法典》《宪法》等相关内容。市关工委每年都通过网络直播平台,为广大青少年适时普及法律知识等。与嫩江市融媒体中心合作,将中关工委 “两法”专题宣讲视频在融媒体中心进行展播,共有“五老”200多人、教师2300多人次、学生家长和监护人2.7万人次观看学习。各学校利用家长会的活动,激活普法“神经末梢”,让青少年家长首先接触法律、了解法治,为青少年成长提供良好法治环境。同时,市关工委结合“4·15”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4·26”知识产权宣传日、民法典宣传月、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以及 “12·4”宪法宣传周等,重要时间节点和活动载体,通过黑板报、手抄报、法治宣传栏、知识竞赛、演讲比赛等形式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据统计,2021年3月至2023年7月,全市乡镇、学校共编辑法治宣传园地(墙报专栏)200多期,举办法治讲座60多场次,发放《义务教育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校园人身伤害处理条例》等法治宣传教育资料2万多份,掀起了全市青少年学法、知法、守法、用法的新高潮,将更多“法”的种子播撒进青少年的心中,积极引导未成年人树立良好的法治意识和正确的法治观,用法治呵护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
活化载体,全面提升普法教育效能
2021年以来,市关工委根据青少年的特点和接受能力,通过喜闻乐见的形式,不断创新和活化法治教育的载体, 组织中小学以体验式学习、“沉浸式”普法为载体,相继开展了“青少年模拟法庭”、“法治小课堂”、“法治情景剧”等法治实践活动,引导青少年增强法治意识。以“法治宣传月”活动为载体,先后组织开展“法润新苗、护航成长”和“与法同行,快乐成长”送法进校园系列活动30余场,有效地增强了青少年法治观念,擦亮了“法润新苗”的金字招牌。2022年3月以来,“五老法治报告团”与“小红领巾宣讲团”一同进学校、进农村、进社区、进家庭、进企业,进行“三法”等宣讲10余场次,发放“三法”宣传单近1.8万份,中小学生参与学法活动达2.3万多人次。
市关工委还采取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利用学校的宣传橱窗、广播、黑板报、宣传栏等加强校园法律知识的宣传;开展法制宣传日、宣传周、宣传月等活动,定期宣传普法知识,实现普法教育活动常态化;开展中小学法治竞赛、“法在我心中”讲故事、演讲比赛等活动,让法治常识扎根在青少年心中;开展“检校共建”、“警校共建”等活动,邀请检察官、法官、民警讲法律、法规、交通安全知识等;开展“法治宣讲报告会”活动,活动中,宣讲者通过以身说法、以案释法等方式为青少年普及法律知识,一个个生动的案例和小视频,让青少年主动学法、懂法、用法。市关工委“英杰心灵驿站”利用各种时机,组织青少年赴检察院法治教育基地开展警示教育。同时,市关工委以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文艺普法活动。市关工委与司法、文化馆、老年大学等单位联合举办了“普法同行,呵护成长”普法文艺演出,通过诗朗诵、情景剧、相声等文艺形式宣传法律法规。各学校采取绘画、书法、征文等文艺形式普法,多举措调动青少年学法守法积极性。嫩江市第二小学征集了大量学生创作的普法漫画、书法、诗词等作品,建成了校园“法治走廊”“法治橱窗”等普法阵地。嫩江第一中学结合学生年龄特点,通过课后思政课堂、漫画、主题手抄报展览等多种形式,营造了浓厚的法治校园氛围。
嫩江镇关工委组织15个社区关工小组,坚持利用节假日向青少年讲解《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与青少年息息相关的法律法规,分发相关法律知识宣传单,并结合真实案例,生动有趣的法治小故事,以生动有趣的讲解方式,引导青少年学法、知法、懂法、用法,为青少年健康成长保驾护航。同时,各社区关工小组还向青少年们讲解参与邪教组织、吸毒、贩毒等都是违法行为,让青少年从小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是非观,远离邪教组织、远离毒品。三年来,嫩江镇关工委开展普法活动20场次,辖区3500多名青少年接受普法教育。2023年6月,科洛镇、塔溪乡、职教中心等关工委邀请市关工委“五老”刘亚杰,深入学校结合青少年的年龄、身心特点,以讲故事、谈话互动等方式,为学生讲解《未成年人保护法》,并教导孩子们保护自身安全的方法。2023年9月18日,中关委、教育部七部委开展的“关爱明天、普法先行”青少年法治教育大讲堂公益讲座开播以来,全市以集中和自行观看的形式参与观看的“五老”6100多人次,在校中小学生3.8万人次,学生家长3.7万人次,共计观看达8.1万多人次。
同谱法治文明曲,共唱守法和谐歌。嫩江市关工委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意见》为指导,不断创新关心下一代青少年法治教育的思维、途径和形式,以不懈努力和扎实行动,担负起青少年成长成才的责任,推动法治宣传教育工作常态化、长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