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态化对青少年进行“有骨有肉”的宣讲教育,是市、县级关工委工作的重要任务和有效形式。但现实中,往往存在“五老”讲得口干舌燥,部分青少年听得心烦意燥,收效甚微。2010年以来,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关工委坚持问题、需求、目标导向,主动争取区委组织、老干部和区文明办、教育等部门的指导、支持,优化遴选“五老”宣讲员“两讲四有一刚退”的条件(即讲政治、讲正气,有爱心、有热情、有理论功底、有宣讲能力,刚退休),成立以老干部、老教师、老政法、老专家为主体的“姜堰区青少年教育讲师团”,并建立进出有序机制,先后对讲师团成员做了3次较大调整充实,保证讲师团成员正常保持20名左右;制定关心下一代工作鼓励和表扬《办法》,明确“对宣讲团讲师视宣讲情况,发放补贴,报销差旅费,每年评选5名优秀讲师”;探索创新“三定一评”审稿流程,致力打造“三性”宣讲课堂,积极发挥讲师“三员”作用,取得青少年们坐得住、听得明、记得牢的宣讲效果,赢得“银发宣讲轻骑兵”的美称。
开放式打磨宣讲通稿,为青少年爱听讲夯实基础
好的讲稿,是保证宣讲效果的基础。姜堰区关工委始终在提高青少年教育讲师团讲稿质量上做文章、下真功。探索采取开放式办法,形成了打磨讲稿的“三定一评”工作流程。
一定课题。每年初,都根据上级确定的青少年教育主题,联合区5部门谋划、实施讲师团宣讲计划,拟订宣讲题目。联合召开讲师团成员会议,研讨敲定,发动各位讲师据己所长领题,并提出领题的理由和大致思路。发动与会人员畅所欲言,讨论完善思路,避免写稿走弯路。在此基础上,颁发《讲师聘书》,促其增强荣誉感、责任感。一般一人领一题,也有2人或几人共领一题的。
二定讲稿。领题讲师上报初稿后,区关工委再次组织逐篇讨论,提出修改意见,实行集体备课。尔后,再组织镇、村关工委主任,辅导站学员或学校师生代表听试讲、作评论、提建议,再做完善。经过几个回合后,定下讲稿。
三定菜单。区关工委整理每位讲师及讲稿简介,形成宣讲“菜单”,联合5部门下发到各学校、社区、企业等关工委,供其点单,预约宣讲。同时,在每年全区青少年主题教育活动启动仪式上举行试讲,看听众动态、听反应。区委托预约单位的属地镇(街)关工委做好沟通联系、相关服务和反馈宣讲情况等工作,保障宣讲有条不紊。
四评优。每年底,区5部门联合召开青少年教育宣讲交流会,其中组织评选优秀讲师、讲稿、课件,总结经验,提出要求。
精细式督导精心宣讲,为青少年静心听创造条件
讲稿好还要讲得好。姜堰区关工委反复动员、引导、指导每个讲师用心用情讲好每一课,在既有讲稿基础上,每次针对不同听众对象,进行二度备课,制作PPT,结合实际讲,补充实例讲,用青少年听得懂、喜欢的语言讲,尽量脱稿讲,努力让其坐得住、听得明。
注重宣讲重点的关切性。区动员讲师们在宣讲前做足调研功课,赴宣讲单位了解宣讲主题的实际状况,把握青少年及家长的急难愁盼,有针对性地充实宣讲材料,重点回应青少年关切。省心理学会会员、姜堰四中原副校长李万华针对网瘾顽症,运用大量的实例分析青少年沉迷的成因,推介戒掉网瘾的有效办法。他的宣讲,成了家长、青少年追捧的热门课。
注重宣讲内容的本土性。督促讲师用足本地红色资源,列举身边的人和事进行宣讲,增强说服力。钱鸿江利用蒋垛镇是黄桥革命老区资源,在“老少心向党”的主题宣讲中,如数家珍地演讲全镇300多名革命烈士血洒这片热土的红色故事,讲得师生们群情激愤。骆宏才主编天目山街道乡土教材《苏中刘胡兰—高凤英》,并带着《高凤英》连环画和展板到学校宣讲,吸引学生听讲和观看,有的还摘抄笔记。年过八旬的胡宏根,为写好《学习英烈革命精神,坚定听党话跟党走》讲稿,一辆自行车、一瓶矿泉水,走村入户收集大伦镇英烈资料,前往区档案馆、烈士陵园查找烈士事迹。他记了40多本笔记,6年写了20多万字讲稿,宣讲120多场,场场爆满,不少学生听后要他的讲稿。
注重宣讲形式的生动性。讲师们普遍学会制作课件,图文并茂、声情并茂宣讲;安排互动环节,既释疑解惑、教学相长,又增加情趣,活跃气氛。田杰才为向学生讲明党史,匹配党史主题邮展。周昌云宣讲爱国主义教育主题时,举着当年参战的血衣,演讲老山前线的战斗故事。知名老教师宋裕生设问“为谁学习”?让学生畅所欲言,在讨论中深刻理解学习的真谛。任登华在讲“继承爱国传统,弘扬时代精神”主题时,突然有同学问什么是爱国?他用家庭、家乡和国家的变化,回答得同学们啧啧称赞。一位学生听后说:“任老师让我一小时都行走在爱国主义的长廊里,心灵受到震撼。”
延链式推行宣讲与实践结合,为青少年记得牢赋能助力
为解除学生厌烦填鸭式的听课心理,姜堰区关工委鼓励讲师们担当“三大员”,探索创新延链式的宣讲与实践结合方法,帮助青少年听得进、记得住、能践行。
讲师在家风家教活动中担当宣传员。为动员家长参与青少年思想教育,钱林等讲师深入镇、村,开设专题讲座,讲解家风家教的意义,指导家长科学教育引导孩子,从言行、环境、生活上营造促进孩子健康成长的良好条件。
讲师在“两史”进校园活动中担当组织员。钱林、洪惟泰等讲师以“爱党爱国爱家乡”为题,和区关工委驻会同志一起,配合区教育局组织中小学生参加“两史”知识、读书征文和红色故事大赛。他俩从出题到组织参赛、阅卷评判,各个环节都亲力亲为,使三项竞赛圆满成功。万名学生在竞赛中学到了知识,受到了教育,增强了信念。
讲师在“三寻访”活动中担当辅导员。2016年以来,部分讲师会同基层“五老”,带领少先队员寻访蒋垛苏维埃纪念馆、姜堰博物馆、克祥学校等27个纪念馆(碑、园、遗址),教育他们爱党报国;寻访海军诞生地白马庙,感受我国海军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震撼。受邀为应征新兵讲党史军史,让新兵带着家乡父老的殷殷期盼踏上征途;寻访抗日老战士宋春霞、支前模范李兰英、百岁红军吴九成等英模,开展“传承红军精神,做革命接班人”老少演讲活动。寻访后,不少老少结成忘年交,深入探讨道德、法治话题,讲师成了校外辅导员,引导青少年把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爱国报国的实际行动。
13年来,姜堰区关工委持续探索创新青少年教育讲师团建、管、用的路数、机制、模式,使讲师团年均宣讲近百场,受教3万多人,“银发宣讲轻骑兵”名副其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