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地方信息 > 市级关工委动态

江苏省南京市关工委推出关于“五老”加强和改进青少年思想政治工作的对策研究报告

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http://www.zgggw.gov.cn/  2022年03月30日  来源: 南京市关工委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五老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是加强青少年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力量”。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市逐步构建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青少年思想政治工作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五老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是加强青少年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力量”。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市逐步构建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青少年思想政治工作体系,“五老”在教育引导青少年树立爱国主义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法治素养法治观念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五老”开展青少年思想政治工作的现状

(一)“五老”开展青少年思想政治工作是学校教育的延伸拓展。当前,新教学大纲确定在中小学全面开设《道德与法治》课程,但专职思政课老师数量不足,其他专业课老师代课现象较为普遍,一定程度上影响教学质量。在教学过程中,学校老师缺乏鲜活生动案例,缺乏实践工作经验,往往只能就课本讲课本,学生听课兴趣不浓。“五老”进校园宣讲,有效弥补了这方面的不足。在一些技术类中专院校,校园暴力现象时有发生,也急需“五老”提供法律援助服务。

(二)“五老”开展青少年思想政治工作是参与社会治理的重要途径。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社会急剧转型,特别是西方文化思潮侵入的背景下,意识形态领域斗争尖锐复杂,一些青少年由于缺乏足够的政治敏锐性和识别力,出现了价值取向扭曲和道德认知紊乱,理想信念模糊,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盛行。伴随着互联网发展成长起来的Z代,面对网络世界的奇异性和虚拟性,极易上网成瘾、荒废学业。“五老”进社区开展青少年思想政治工作,积极参与网络环境治理,为打赢网上青少年争夺战保卫战贡献了力量。

(三)“五老”开展青少年思想政治工作是家庭教育的补缺补位。当前,一些学生家长家庭教育观念存在偏差,过分关注孩子学业,而忽视孩子思想品德、法治素养、心理健康等教育,每年因精神和心理压力而轻生的学生时有发生,且有增长趋势。有的家庭因父母离异、家庭变故等原因,对孩子缺乏情感呵护和教育参与,影响了孩子健全人格的养成。“五老”通过家长学校参与家庭教育和结对关爱,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奉献爱心。

(四)“五老”开展青少年思想政治工作的能力有待提升。“五老”优势特长很明显,短板弱项也突出。比如,对青少年的思想特点、行为特征、心理状况调查研究不够深入,对青少年思想政治工作特点规律把握不够精准,开展青少年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有效性不够强。“五老”进学校宣讲缺乏制度保证,宣讲内容与中小学《道德与法治》部编教材衔接不够紧密。“五老”学网用网能力不足,信息化素养相对欠缺,用网言网语与“网生一代”沟通交流存在一定障碍。教育方法手段相对单一,新媒体技术运用不够灵活。这些都影响了 “五老”开展青少年思想政治工作的成效。

二、“五老”加强和改进青少年思想政治工作的对策思路

(一)加强队伍建设。研究制定加强思想道德教育讲师团、法治报告团建设的意见,进一步规范工作运行,强化岗位责任。对“两团”人员组成进行优化调整,动员更多的“五老”和社会力量参与青少年思想政治工作,多吸纳些长期从事中小学教育工作的名优特校长、思政课教师、警官、检察官、法官、律师,青少年身边的时代楷模、英雄模范,为开展青少年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人才支撑。加强“五老”队伍能力建设,组织网上主题教育、新媒体技能培训,增强运用信息化手段开展青少年思想政治工作的本领。注重激发内生动力,定期召开工作总结表彰会,选树“五老”先进典型,交流介绍工作经验,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二)深化调查研究。组织“五老”对青少年思想特点、心理特征、价值判断、行为习惯、法治观念等方面情况开展常态化跟踪调研,掌握共性问题,把握特点规律,为青少年思想政治工作立起“靶子”。重视宣讲提纲编写工作,市关工委将为“两团”成员配发一批不同年级的《道德与法治》课本,认真开展学习讨论,广泛听取意见建议,在聚焦年度主题、把准课纲重点的基础上,用生动的故事案例,用身边的典型事迹,编写“德法同行”宣讲提纲,作为部编教材的补充拓展,提高“五老”进校园宣讲的针对性实效性。

(三)优化教育路径。依托立德树人大讲堂、少年法学院平台,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推动“五老”宣讲进学校、进社区、进家庭。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校外教育辅导站阵地作用,安排讲师团成员进站工作,在传承文明新风、弘扬法治精神、助力基层治理等方面发挥作用。加强与教育部门沟通协商,合理确定课程安排,确保每学期利用一定的班队会时间落实“大课制”宣讲;坚持化整为零,通过升旗仪式、主题团日、少先队活动等时机开展随机教育。适应信息化、智能化时代的发展和青少年上网用网习惯,用好校园网、微信公众号、QQ群等平台,满足孩子们“碎片化”时间接受教育的需求。抓好网上立德树人大讲堂、网上少年法学院、家庭教育网等建设,增强网络传播内容的思想性和趣味性。

(四)丰富教育形式。通过活动牵引,把听、讲、看、写、画、唱、演等多种形式融为一体,搞活青少年思想政治工作,增强教育吸引力感染力。坚持热在基层、热在青少年,组织开展老少同台演讲比赛、主题征文、知识竞赛等活动,调动积极性、扩大参与面。用好南京市关心下一代党史国史教育基地网络地图,组织青少年线上浏览、打卡感言,线下参观、撰写心得。注重把握客体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对不同学龄段的学生采取不同的宣讲形式。对初中以下学生开展宣讲,要搭上新媒体传播的快车,以短小精悍的微课、微视频教学为主,多讲红色小故事,多讲法律小常识。市关工委将定期组织优秀微课、微视频评比,并建立教学资料库。对高中以上学生及社会从业青年开展主题教育,要理直气壮地上好思政课,充分体现理论传播应有的思想内涵和精神内核。

(五)落实精准关爱。全面贯彻落实《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充分发挥少年法学院和法治教育报告团作用,继续开展“关爱明天、普法先行”活动,不断增强青少年法律素养、法治观念和法治精神。加强公安派出所关爱工作站和关爱工作团建设,采取“一帮一”“多帮一”方式,在帮教转化问题青少年、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关爱特殊困难青少年和留守困境儿童等方面发挥作用。坚持预防关口前移,通过社区调查,把有潜在风险和不良苗头的青少年纳入工作视线,加强针对性思想政治工作,降低他们走向违法犯罪道路的可能。依托法治教育场馆和基地,举办模拟法庭、法治夏令营等体验式法治实践活动,增强教育效果。常态化开展“五老”网吧义务监督,配合主管部门加强网络环境治理,净化社会文化环境,推动线下实体监督向线上常态监督转变,为青少年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注解:欧美国家根据人出生的年代,提出XYZ的划分方法。X一代,指出生于60年代中期和80年代初之间的人;Y一代,也被称作千禧一代,指出生于80年代中期和90年代末之间的人;出生于90年代末或者是21世纪初的一代人,被称作Gen Z(Generation Z),即Z代人。Z代人从小生活在网络时代,受到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社交软件等科技产物的影响,其生活、交流方式,对知识的接收方式、对社会文化的认知等都有很大的差异性。

Copyright©1990-2024 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http://www.zgggw.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中国北京市东城区朝阳门内大街225号 邮编:100010    京ICP备18034403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10270007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