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地方信息 > 市级关工委动态

青岛市关工委:打造全方位青少年普法教育新格局

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http://www.zgggw.gov.cn/  2021年08月10日  来源: 青岛市关工委办公室
摘要:青岛市作为中国关工委确定的连续三届“关爱明天、普法先行”青少年普法教育试点城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根据青少年群体的法律需

青岛市作为中国关工委确定的连续三届“关爱明天、普法先行”青少年普法教育试点城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根据青少年群体的法律需求制定精细化、个性化的法律服务,充分发挥五老优势,积极配合学校、政法部门、社会组织,参与青少年普法教育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青岛市关工委在全国率先成立青少年法治教育指导团,并作为常设机构,专门组织指导全市青少年开展法治教育活动,全市3万多名五老人员积极投入,在青少年法治教育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优势和作用。

微信图片_20210812085059.jpg

老有所为辅助普法。三年来,青岛市624名五老普法宣讲员开展普法宣讲1765场次,每位普法讲师团成员每年都坚持上好“十堂课”。市关工委围绕涉及青少年的家庭安全、学校安全、社会安全、自身安全、岗位安全“五个安全”,组织五老编辑了《青岛市青少年安全教育系列读本》,为全市1021名法治副校长提供了进行守护校园安全的课本教材。

发挥优势助力普法。青岛市关工委动员五老依法担任社会调查员、人民陪审员,两年来参与庭审163人, 2476名五老网吧监督员参与了对642个网吧的巡查监督。西海岸新区组织五老创建了“学、讲、写、赛、诵、画、研、论、演”的“普法九式”,为青少年普法实效开辟了新思路。认真组织学习《宪法》、《国旗法》等法律法规,尤其是新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青少年犯罪法颁布实施后,五老组织参与各类宣传学习活动130多场次。《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公布后,市关工委联合市司法局、市中级人民法院、青岛市广播电视台等11家成员单位公布了知识题库,全市30余万名青少年参加了“学习民法典线上答题”。

面对疫情网上普法。青岛市积极打造“网上关工委”,在市关工委网站进一步更新上传了20多个传承红色基因、心理关爱、青少年普法教育微视频,发挥网络教育引导青少年功能。全市建立青少年普法网站、微信群、公众号、APP等266个,动员五老广泛宣传疫情防护和法律知识,发文章632篇。关注人数达23.73万人。开展对失足青少年“云帮教”活动,组织五老协助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检察官通过网络、微信等帮助青少年解困100余人次。市北区在137个社区中,建立“青少年网校”,统一配装《法律宝典游戏软件》,组织开展“文明上网、从我做起”活动,引导青少年健康上网。

微信图片_20210812085100.jpg

瞄准需求分类普法。青岛市关工委区分落榜生、失学生、待业青年、服刑青少年、刑释青少年的不同情况按需普法。针对落榜生的就业需求,培养成为掌握一技之长、遵纪守法的有用人才;探索建立家长学校,探索利用村居法律明白人、“一村一法律顾问”等社会力量,排查、帮扶、带动失学学生;及时向待业青年提供法律书籍,送达“法律告知书”;五老与大墙内的服刑青少年面对面交流,普及宪法、刑法等法律知识,消除服刑人员违法犯罪心理,教育、感化、挽救失足青少年;发挥五老帮扶团作用,全方位关心、帮教刑释青少年,使其不再重新违法犯罪。并依托区(市)、街道(镇)、社区(村居)三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为刑释青少年群体提供便捷高效的法律咨询。去年以来,全市建立帮教小组1260余个,帮教关爱问题青少年和失足青少年8500人次。

微信图片_20210812085102.jpg

影视互动媒体普法。青岛市关工委联合成员单位下发《开展“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公益普法教育活动的通知》,启动拍摄100部青少年普法微电影工程,并于2020年12月27日举行了首映式;2021年5月15日市关工委与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联合举行“小草基金”公益行动支持拍摄100部微电影、救助1000名“五失”儿童项目的启动仪式,现已救助“五失”儿童11名,拍摄普法微电影35部,其中《被拯救的青春》获得中宣部组织的微电影大赛三等奖,《藏在冰箱里的约定》片段获得一等奖。 

Copyright©1990-2024 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http://www.zgggw.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中国北京市东城区朝阳门内大街225号 邮编:100010    京ICP备18034403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10270007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