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地方信息 > 市级关工委动态

山东省潍坊市关工委:品牌化赋能项目化管理 推动关心下一代工作再上新台阶

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http://www.zgggw.gov.cn/  2021年08月05日  来源: 潍坊市关工委办公室
摘要:工作品牌建设是今年潍坊市关工委确定的重点工作,今年以来,潍坊市各级关工委高度重视,立足实际确定品牌,通过建立领导小组、开展专题调研、召开推进会议、制定责任清单等形式有力

工作品牌建设是今年潍坊市关工委确定的重点工作,今年以来,潍坊市各级关工委高度重视,立足实际确定品牌,通过建立领导小组、开展专题调研、召开推进会议、制定责任清单等形式有力推进,打造了一批过硬的工作品牌,发挥了典型引路的作用,带动全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创新发展。

奎文区充分发挥社区资源优势,打造社区教育学校品牌

奎文区充分发挥城市社区教育资源丰富的优势,积极推进社区教育学校建设,打造了全民、全天、全域的社区教育品牌。一是构建完善的社区教育工作体系。由区教体局牵头,区关工委参与成立全民终身学习领导小组,组建社区教育学校,初步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统筹、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社区教育体制和运行机制。二是搭建内涵丰富的社区教育平台。探索形成“三所一站”社区教育平台,即面向中青年开设的传技所,面向老年人开设的修艺所,面向少年儿童开设的弘文所,面向全体居民开设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三是组建高素质的社区教育志愿服务队伍。充分链接社区内各类教育、科普资源,组建起以五老志愿者为主体,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社会教育从业者和社工参与的社区教育志愿者联盟,开展校外教育及社会实践活动,为青少年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社区教育环境。目前,每个街道都打造了一所“社区教育学校示范校”。其中,北苑街道金都社区教育学校充分挖掘五老资源,开设非遗传承、传统文化等“五老工作室”,并与潍坊十中和卧龙学校就非遗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学习体验、课后延时服务、社会研学实践等进行对接试点,取得了良好效果。 

微信图片_20210810085829.jpg

潍城区打造“课外学堂”,助力青少年争做“社区状元郎”

“课外学堂争做社区状元郎”工作品牌,是以曹鸿勋、王寿彭“潍县双状元”为精神纽带,以“四点半学校”为阵地依托,充分利用社区资源,组织发挥五老、青年志愿者的特长,定期组织带领青少年开展党史国史教育、国学经典诵读、课外读物阅读、书法绘画等活动,让青少年在历史人文的熏陶中成长,争做“社区状元郎”,真正把“四点半学校”建成儿童的快乐家园,解决父母的后顾之忧。品牌自创办以来,潍城区关工委积极发动社区关工委,在“四点半学校”常态化组织青少年开展多样课外活动。西南关社区关工委通过社区文化建设展厅“弘苑”、状元文化长廊等资源,组织潍坊八中、状元胡同幼儿园等开展了“颂百年风华·传红色基因”潍城区红色家书诵读大赛、《状元省亲》文化情景剧及“童心向党·我和祖国共成长”主题教育等活动20余场次,参与青少年400余人次;仓南街社区关工委借助孔子学堂、面塑、剪纸、茶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组织仓南路学校学生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课程讲座10余场次,惠及青少年300余人次,受到了社区居民的广泛好评。 

微信截图_20210810085856.png

安丘市打造特色品牌,彰显关爱力量

安丘市积极打造“青云助学工程”工作品牌,推进扶贫助学活动走深走实。一是广泛发动,造浓氛围。联合14个市直部门印发《安丘市青云助学工程实施方案》层层安排部署,压紧压实责任;印发活动《倡议书》11?23万份,发至800多个关工委、470多家限额以上企业和近4000名五老志愿者,广泛凝聚力量;市融媒体中心等3家新闻媒体对活动定期深度报道,营造良好氛围,带动和影响社会爱心人士参与扶贫助学。二是上下联动,促进平衡。关工委牵头,整合慈善、扶贫、教体和工青妇等相关部门助学资源,设立并启动了“安丘市青云扶贫助学基金”,实行市、镇街区关工委资金分级筹集和使用管理。安丘市关工委所筹资金全部归入安丘市“青云扶贫助学基金”,主要救助安丘市贫困大学生和市直学校困难中小学生;各镇街区关工委所筹集的资金原则上用于资助本地贫困学生。上半年,各镇街区关工委共筹集资金1576万元。三是骨干带动,当好表率。积极争取市委常委单位、“四大班子”办公室、市直11个大系统关工委牵头单位以及36个成员单位带头奉献爱心、带头救助贫困家庭学生。其中,市委常委单位和“四大班子”办公室每年捐款均在6000元以上,市教体、卫健等大系统每年筹集助学金都在10万元以上。同时,注重协调好骨干企业带头奉献爱心,今年以来,协调发动市内10多家民营企业总计捐资12万余元。 

昌乐县高质量打造“长者先锋”工作室

昌乐县关工委联合县委组织部印发《昌乐县“长者先锋”孵化基地建设实施意见》,整合力量、明确标准,高质量打造“长者先锋”工作室。一是升级活动场所。充分利用已有的离退休干部党支部、老年大学、志愿服务组织等资源,结合镇街党校、实训课堂、“四就近”服务综合体建设,为“长者先锋”工作室提供独立或共用的办公室、活动室及实训场所,配备标识牌、办公桌椅、学习资料及其他工作室运行需要的设施,为五老学习活动提供场所。二是组建活动队伍。从老年大学师生、五老志愿者、老年活动队伍等群体,结合各自活动区域和发挥作用领域组建53人的五老队伍开展各类活动,引导带动130余名社区老干部加入其中。三是规范活动制度。结合活动队伍的规模、领域,科学制定活动计划,积分、评星等激励考评制度,着力提升现有及潜在“长者先锋”队伍的释能热情。四是健全活动保障。用好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工作经费、离退休干部党支部返还党费,积极争取镇街区工作经费支持;在配备一定数量专兼职工作人员的同时,注重挖掘老干部自身资源,推动孵化基地老干部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为孵化基地常态长效运行提供坚实保障。目前,昌乐县已建立社区治理、传统文化、纠纷调处、关爱帮扶、红色基因传承5大类标准化“长者先锋”工作室17个,成为发挥五老作用的重要载体。 

微信图片_20210810085903.jpg

Copyright©1990-2024 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http://www.zgggw.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中国北京市东城区朝阳门内大街225号 邮编:100010    京ICP备18034403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10270007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