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滨州市关工委立足实际,找准发力点,认真做好“五个坚持”,充分发挥老干部等五老志愿者的独特优势和作用,努力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
一是坚持高点定位,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习近平总书记对关心下一代工作的重要指示,为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全市各级关工委将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来抓。今年3月11日,市委召开全市关心下一代工作会议。市委副书记、市关工委主任张月波同志出席会议并讲话,对全市关工委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对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进行再强调再部署。会前,市关工委举办了为期一天半的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和党史学习教育学习班,原原本本传达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和中央、省、市领导批示以及相关会议精神,并邀请党史教育专家辅导报告。各县市区均召开了年度工作会议,举办了党史学习教育培训班。各县市区委副书记或常委、组织部部长出席会议并讲话,全市总计约1000余人参加会议。全市各级关工委对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的学习更加深入,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不断增强。
二是坚持干字当头,深入推进青少年党史学习教育。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要抓好青少年学习教育,着力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传承”。唯有实干,才能推进青少年党史学习教育深入开展。为此,市关工委下发了《关于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通知》要求,将青少年党史学习教育作为“头号工程”来抓,教育引导广大青少年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一是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先进学校创建活动。市关工委把学校作为开展青少年党史学习教育的主阵地,下发《关于选树滨州市党史学习教育先进学校的通知》,制定标准,进行百分考核,在全市选树100所党史教育先进学校,推动青少年党史学习教育制度化、规范化。二是利用“开学第一课”开展主题教育活动。下发了《关于开展“开学第一课”传承红色基因教育活动的通知》,组织各级各类学校积极开展“传承红色基因,争做时代新人”主题教育活动。据统计,在春季“开学第一课”活动中,全市共举行以党史学习教育为主要内容的国旗下讲话1345场次、演讲比赛900场次,开展党史宣讲974场次,开展基地参观活动389场次,观看红色影片2024场次,受教育青少年总计约69.4万人次。三是开展党史宣讲活动。五老是开展青少年党史学习教育的“活教材”。市关工委专门成立了红色基因宣讲团,积极组织广大五老志愿者进校宣讲党史活动。5月21日,市关工委红色基因宣讲团成员时新春到滨城区第四小学作了题为《我的爷爷时传祥》的宣讲,600多名师生参加宣讲。惠民县五老志愿者李向阳多次进学校给孩子们讲“老渤海”精神,教育广大青少年爱党爱国爱家乡。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的老战士郭吉珍在沾化区第二实验小学成立“老战士关心下一代工作室”,打造青少年党史学习教育阵地。四是开展专场文艺演出活动。市关工委联合市委老干部局等部门,先后在七一、八一等重要时间节点,举办以“红心永向党·银辉护新苗”“大手拉小手·永远跟党走”为主题的文艺演出活动,对青少年起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市关工委五老京剧关爱团、楷书讲习团、经典诵读关爱团等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主题突出的青少年党史学习教育活动20余场次,受教育青少年达2000余人次。
三是坚持实字托底,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办好事。全市各级关工委按照党史学习教育的要求,立足职能,发挥优势,围绕青少年成长中的热点难点问题,认真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确保各项工作落实见效,努力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一是大力推进青少年普法教育。市关工委以“零犯罪学校”“未成年人零犯罪社区、村居”创建活动为抓手,分别确定179所学校、94个社区、160个村居为创建单位,深入开展滨州市第四届“关爱明天、普法先行”——青少年普法教育活动。二是大力推进中小学课后服务工作。市关工委积极配合教育部门推进课后服务工作,目前,课后服务在全市小学实现了全覆盖。在暑假期间,滨州市全面启动中小学暑期托管服务。同时,市关工委联合市委老干部局共同举办了“桑榆伴成长”青少年暑期公益班,受到了广大学生和家长的热烈欢迎。三是“三项活动”继续深化。大力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深入推进“诗文诵读·感恩教育·才艺培养”三项活动常态化发展。联合市委老干部局举办以“传承红色基因,争做时代新人”为主题的第六届“小群星奖”青少年才艺展示大赛。“小群星奖”经过六年的发展,已经成长为滨州市官方举办的规模最大、参赛人数最多、影响范围最广的青少年赛事。四是关爱帮扶工作稳步推进。7月23日,市关工委召开滨州市关爱帮扶孤困儿童工作座谈会,推动构建党政领导、部门联动、全社会共同参与、志愿服务组织实施、关工委扶持指导的关爱孤困儿童工作机制。市关工委联合市民政局等部门制定了《“手牵手圆梦行动”志愿服务项目实施方案》,努力建立市、县、乡三级志愿服务组织,推动志愿者与每一名困境儿童精准对接。目前,全市已发展志愿者460人。沾化区组织冬枣技术专家、五老志愿者李福友到困境青少年家中的冬枣园,现场提供技术指导,帮助困境家庭脱贫增收。五是积极开展安全教育。为有效开展防性侵教育,市关工委成立女童保护关爱团,聘请专业的女童保护讲师,以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进校开展公益防性侵宣讲活动。今年以来,共进校宣讲75场次,覆盖152个班级,7013名学生、293名家长和教师受益。组织五老记者团、普法宣讲团等五老志愿者团队积极开展防溺水安全教育、交通安全宣传,加强对重点水域的排查和巡逻,为青少年筑牢安全屏障。六是充分发挥基地作用。制定了《滨州市关心下一代教育基地考核评比办法(试行)》,推动基地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沾化区泊头镇的官庄村结合当地实际建立党史教育馆,阳信县河流镇张集村建设“毛岸英纪念馆”,发挥了很好的教育作用。截至目前,全市共发展省级关心下一代教育基地22个、市级195个,成为对青少年开展教育的“第二课堂”。
四是坚持强基固本,不断加强关工委自身建设。今年以来,市关工委一方面不断加强组织队伍建设,一方面加强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建设。成立女童保护关爱团、五老京剧关爱团、经典诵读关爱团三个五老关爱团,6月10日举办了成立仪式。目前,市关工委直属五老关爱团已发展至13支,成员达860多人,成为我市关心下一代工作中的一支重要力量。投入6.48万元,制作1200套五老志愿者服装,发至各五老关爱团、各县市区关工委和部分社区、村居关工委,树立我市五老志愿者的良好形象。开展“滨州市关心下一代工作样板村”评选活动,在全市树立150个农村关工委工作先进典型,带动全市农村关工委工作创新发展。表彰46个“滨州市五好关工委”、18个“滨州市五好关爱团”、40名“滨州市五好志愿者”、14名“滨州市关心下一代工作特殊贡献奖”、26名“滨州市关心下一代爱心志愿者”。系统整理回顾市关工委27年的发展历程,历时7个月,翻阅大量资料,开展了市关工委志的编纂工作。目前已基本完成初稿。编纂的市关工委志将在存史、资政、育人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进一步推动全市关心下一代工作规范发展。
五是坚持深入基层,认真做好调研和宣传工作。4月12日-16日,市关工委到10个县市区和市直两个学校进行调研,并形成调研报告。调研活动采用看现场、座谈、听汇报等方式进行,共计调研26个工作现场,召开座谈会17个,参加座谈会210人次。通过调研,市关工委较为全面地掌握了基层工作情况,掌握了一批基层工作先进典型和经验做法,为今后安排部署工作提供了依据。市委副书记、市关工委主任张月波对调研报告作出批示肯定。市关工委充分利用自有网站、工作简报、内部报刊、“滨州关爱”微信公众号等宣传平台,形成了“一网一报一刊一号”的全方位、立体化宣传网络。加强与滨州电视台、《滨州日报》等媒体的合作,在全社会营造浓厚的关心下一代工作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