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要一套新文具”“我想要一身羽绒服”“我想要篮球”.....这个冬天,孩子们真诚质朴的心愿牵动着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心。为了让困境青少年群体充分感受到党的关怀和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成都市各级关工委在春节前后,广泛开展“关爱情·暖冬行”主题慰问活动,为全市困境青少年和“五老”志愿者送去关怀、送去祝福,切实做到“帮扶到人、温暖到心”。
银发如丝志千里,丹心似火霞满天
近日,锦江区关工委执行主任黄友竹一行敲响了曾和陶老人的家门,为“曾老”致以新春祝福和节日问候,并送去了“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工作者”的奖章。
曾老今年88岁了,退休前,曾老是名公安民警,致力于挽救失足青少年、教育转化违法犯罪人员和解救被拐卖的妇女儿童。退休后,他做的也是这些事,退而不休,不为名,不为利,全是无私奉献。成都市关工委以曾老为原型,拍摄了微电影《我们俩》,将身为“五老”志愿者的退休老干警许军磊与即将走入歧途的“特殊青少年”吴小峰之间的故事娓娓道来。
像曾老一样的“五老”还有很多很多,成都市温江区退休老干部李建明2004年退休后致力于温江区关心下一代工作。在他的带领下,温江区关工委先后被省、市关工委评为“关心下一代先进单位”,被中国关工委评为“关心下一代宣传工作先进单位”。成都市青羊区总工会退休干部任和松,1997年12月退休后任青羊区关工委秘书长。他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老有所为,奉献社会,用实际行动践行着“退休不褪色,余热更生辉”的承诺,是青羊区退休干部志愿者的优秀代表,并且在2020年被成都市委老干部局评为全市蓉城金秋志愿服务先进个人,被四川省委老干部局评为全省优秀老干部志愿者。这些默默无名的“五老”志愿者用自己的一腔热血和赤诚情怀在最基层广泛开展着“传帮带”活动,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奉献着自己的光和热。
严严寒冬不再冰,关爱帮扶暖人心
“我想,世界是公平的,让每个人的未来有无限的可能。我会让自己变得优秀,用双手成就自己的未来。不辜负帮助我的人!”这是来自都江堰中学2021届的受助学生邓同学来信中的一句话。小邓同学的父亲因为糖尿症并发症而患上了尿毒症,需要长期的血液透析来维持生命,家里的收入只能靠母亲打工换来的微薄薪水来支付全家的开支,这如同晴天霹雳般的变故打破了他原本开心、幸福的生活,让这个即将面临高考的大男孩一时间手足无措。得到消息后,都江堰市关工委积极为小邓同学申请了国家助学金,通过政府协调帮助减免学费并为小邓同学捐赠了生活费用,这些帮助不但纠正了感觉拖累家庭想要解脱的父亲心态,也让小邓同学懂得了党、政府和国家没有忘记他们,懂得了要有一颗感恩之心,通过自己的刻苦努力来回报国家、回报帮助过他的人们。
凝心聚力强后劲,慈善公益慰人心
成都市关工委、市关心下一代基金会通过募集社会资金,组织实施了“成都工匠人才培养计划、蒲江县“9+3”藏区困难学生补助项目、邛崃市儿童活动场所设施设备改善项目”等公益关爱项目53个,受益人数达22000余人,仅2020年就投入资金750余万元。来自蒲江县职业中专的藏族女孩扎西绒姆就是“9+3”藏区困难学生补助项目中的一位受助学生,在今年作为受助学生代表,扎西绒姆含着热泪表达了内心的感慨,对于一个来自大山的孩子,受到这样的真情关怀和爱心资助,还有什么理由不努力呢?2021年6月,她就要高考了,她决心克服困难,考上理想大学,学好本领,将来回到家乡,当一名幼儿教师,让家乡的格桑花儿绽放的更加艳丽。
成都市关工委负责人介绍,对曾和陶等“五老”的慰问,对小邓同学和扎西绒姆的帮扶,只是成都市关工委“关爱情·暖冬行”慰问活动中的一个小小的缩影。该活动自2013年开始,已连续开展八年。仅2020年,全市各级关工委对城乡经济困难家庭青少年、留守(流动)儿童、军烈属家庭子女、服刑在教人员未成年子女、“五失”青少年进行摸底排查,通过采取“一对一”“多对一”等形式,开展帮教帮扶活动2000余次,慰问近5万名青少年和“五老”志愿者代表,累计投入慰问资金800余万元。
下一步,全市各级关工委组织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关下一代工作及老干部工作的重要指示为根本遵循,服从服务于成都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紧紧围绕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主题,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谋划助力乡村振兴工作,支持和帮助更多青少年成长成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