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地方信息 > 市级关工委动态

毕节市关工委2020年做了这些工作

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http://www.zgggw.gov.cn/  2021年02月03日  来源: 毕节市关工委办公室
摘要:2020年,毕节市关工委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在“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两大战役中贡献力量,各项工作成效明显。参与疫情防控,发挥“五老”作用充分发挥关工委优势作用,主动

2020年,毕节市关工委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在“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两大战役中贡献力量,各项工作成效明显。

参与疫情防控,发挥“五老”作用

微信图片_20210203102244.png

充分发挥关工委优势作用,主动参与“疫情防控阻击战”。当好宣传者和发声者。“五老”通过微信、短信沟通等方式,及时传达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关于疫情防控工作的指示精神及安排部署,带头执行疫情防控工作要求,主动协助党委、政府做好舆论宣传和引导,不信谣、不传谣。通过撰写诗词、绘画等凝聚正能量,为抗击疫情加油鼓劲。当好参与者和志愿者。全市“五老”在做好个人防护的前提下,就近就地投身一线防控战场,参加志愿服务,积极参加卡点值守、车辆盘查、防疫宣传、安抚人心等工作。积极筹集物资、购买慰问品,到防控一线慰问参战“五老”、医务人员、公安干警和志愿者。市关工委购买8000余元的口罩、酒精、消毒液等物资慰问,支援基层防疫工作。黔西县关工委购买1.2万余元的食物,慰问30余个防控卡点的值守人员。据统计,疫情期间,全市各级关工委系统干部共捐款117万余元支持防疫抗疫工作。同时,一些“五老”还发挥优势,主动承担起在家上网课学生的“家庭教师”责任,指导孩子复习功课、完成作业。

助力脱贫攻坚,凝聚“五老”力量

微信图片_20210203102247.png

紧紧聚焦“脱贫攻坚”中心工作,聚力“9+3”县区脱贫攻坚大决战,开展科技培训、提供科技服务。

微信图片_20210203102249.png

开办“田间课堂”,指导群众生产。积极帮助群众复工复产,组织科技专家、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果园菜地,开办“田间课堂”,指导春耕生产。据统计,全市各级关工委173个专家组,100余名老专家开办“田间课堂”100多班次,为3000余群众作现场技术指导。举办“集中课堂”,培训科技骨干。积极争取省农业科技培训经费30万元,举办核桃、食用菌、蔬菜、茶叶等实用技术培训班,培训青年农民430名。自筹经费15万元,采取分散培训20余场次,共培训青年1800余人次。各县区筹集经费149万元,开展培训200余期,培训青年农民2万人次。建立“示范基地”,引领群众致富。

微信图片_20210203102251.png

争取贵州省关工委经费45万元建立4个科技服务示范基地。实施“双助”行动,助力教育扶贫。投入资金12万元培训农村幼儿园园长209名。投入资金50万元,建设研培中心10个。开展“关爱帮扶”,温暖弱势群体。实施好“开学季·关爱行”活动,为大方县、黔西县等4县的240名贫困学生、留守儿童发放慰问金20万元;争取7万元资金支持黔西县中坪镇山体滑坡受灾学生购买生活物资,帮助他们度过难关。利用专项经费为395名困难儿童、留守儿童,发放慰问金19万余元;争取社会资金6.74万元为大方县、百里杜鹃8所学校的412名学生发放奖学金;各县区共慰问帮扶1万余人次,发放慰问金100余万元和价值47.9万元的物品;联合省青少年活动中心,在七星关区、织金县2个易地扶贫搬迁点和黔西县地质灾害点开办夏令营活动。同时,毕节市关工委筹集资金22万元,举办留守儿童家长(监护人)“尽责优教”培训120期,培训家长(监护人)2万人,发放宣传资料1.5万余份。编印了《尽责优教》留守儿童家长培训校本教材1万册。

微信图片_20210203102254.png

落实立德树人,助力青少年健康成长

广泛宣讲“抗疫精神”,传承红色基因,深入推进“一评三管好”活动,进一步增强了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情感。广泛开展“弘扬抗疫精神,争做时代新人”宣讲。用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坚决打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这一鲜活教材,收集大量图片资料,撰写宣讲稿件,制作PPT课件,组织“五老”宣讲团(组)深入学校、社区、乡村宣讲。据统计,2020年市关工委共宣讲19场次,受教育师生、群众1万余人。各县区共组织1234个“五老”宣讲团4201名宣讲员,深入乡镇(街道)、学校、社区宣讲1865场,受教育师生、群众47万余人。深入开展“一评三管好”活动。继续深入开展“一评三管好”活动,创建示范校50余所。评选211名“美德少年”,优秀教师151名。不断拓展“传承红色基因”教材和阵地。在去年挂牌建立全市28个关心下一代党史国史教育基地的基础上,成功申报了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川滇黔省革命委员会旧址(毕节)为第四批全国关心下一代党史国史教育基地。同时以全市28个关心下一代党史国史教育基地有关革命人物、红色故事为基础,编撰了《传承红色基因,培育时代新人》——毕节市地方党史国史教育简明读本。积极优化青少年健康成长环境。市关工委开展法治教育2场,各县(区)关工委开展法治教育宣讲1300场次,受教育学生39.5万人次。全市243名“五老”网吧监督员,开展网吧监督434次,规劝未成年人进网吧400余人次。发挥“五老”矛盾调解员作用,参与各类矛盾纠纷调解224起。

微信图片_20210203102257.png

加强自身建设,增强关工委工作活力

紧紧抓住“党建带关建”这个牛鼻子,不断夯实基层基础、织牢基层网底,加强自身建设。市委常委会每年听取全市关工委工作汇报已成常态。各县(自治县、区)党委(党工委)常委会及时传达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对关心下一代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研究贯彻落实意见,定期听取关工委工作汇报,为关工委解决困难。持续开展“五好”基层关工委创建活动,在黔西、金海湖新区召开了全市基层关工委工作现场暨经验交流会。黔西县还投入专项资金80万元,用于进一步夯实基层基础,巩固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县成果。2020年,制定下发了《关于建立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长效机制的意见》《关于建立助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实施乡村振兴长效机制的意见》《关于建立进一步加强关工委自身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3个文件,把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参与脱贫攻坚、助力乡村振兴,推进自身建设等方面,建立了一整套工作的长效机制,为推进工作常态化、提升关工委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提供了制度保障。

微信图片_20210203102300.png

以30周年为契机,打造老有所为的典型

召开了毕节关工委成立30周年座谈会。2020年,毕节市共有2个集体、5名个人分别被中国关工委、中央文明办表彰,市关工委主任周长琦还代表贵州受表彰对象赴北京参加表彰大会;有12个集体、47名个人被省表彰;有59个先进集体和150名先进个人受到市委、市政府表彰。11月22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关工委主任顾秀莲对毕节关工委工作作出重要批示,充分肯定毕节关工委组织广大“五老”积极参加扶贫攻坚,打造“双培双带”工作品牌所取得的成效;在纪念中国关工委成立30周年暨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表彰大会召开前夕,央视新闻频道《东方时空》栏目以“发挥‘五老’余热,践行初心使命”为题对中国关工委成立30周年进行专题报道,毕节市发挥老专家优势,助力脱贫攻坚作为2个典型事例之一,得到近2分钟的报道;“阳光关爱,高墙帮教”活动写进了《中国关心下一代蓝皮书:中国关心下一代研究报告(2020)》;“一评三管好”活动“双培双带”“阳光关爱,高墙帮教”等品牌活动影响力不断深入。宣传工作氛围浓。在纪念关工委成立30周年的时间节点,全市关工委掀起了全面宣传关工委工作和“五老”典型的热潮。《中国火炬》杂志第12期以“不忘初心三十载,牢记使命再出发”为题,登载毕节关工委工作4篇专栏文章;《贵州日报》3次刊发宣传毕节关工委工作,毕节日报开设专栏集中报道,毕节电视台拍摄、制作、播放了《不忘初心三十载,牢记使命再出发》专题片。2020年,人民网、新华网、中国关工委网站、“五老情”公众号、贵州老干部网、贵州日报天眼新闻、动静贵州等新媒体发布信息、文章150多条次。

微信图片_20210203102303.png

Copyright©1990-2024 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http://www.zgggw.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中国北京市东城区朝阳门内大街225号 邮编:100010    京ICP备18034403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10270007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