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0上午,学校关工委召开工作会议,传达学习2020年全国教育关工委干部培训班会议精神,布置安排下半年主要工作任务,总结2019年“读懂中国”活动开展情况,审核作品评选结果,研究制定2020年“读懂中国”活动“全面小康,奋斗有我”方案及工作推进计划。校关工委常务副主任冯克庄、副主任兼秘书长张桂兰、副主任张巨才、离退休工作处处长兼关工委秘书长李高强、离退休工作处副处长兼关工委副秘书长周哲、关工委寇宏亮同志参加了会议。会议由冯克庄主持。
李高强首先介绍了参加全国关工委干部培训班的学习情况,传达了教育部关工委主任李卫红讲话精神。
李卫红在讲话中指出,一年多来,各级教育系统关工委坚定不移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围绕教育中心工作,突出“五老”优势,主动发挥配合补充作用,在着力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助力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深化思政品牌建设、支持脱贫攻坚和加强家校社共育等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
李卫红强调,明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教育系统关工委成立30周年。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各级教育系统关工委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在大局中思考和谋划关心下一代工作,进一步明确“再出发”的方向和任务,立足“三优势”、坚持“三贴近”、夯实“三基础”,推动关心下一代工作再上新台阶。要立足教育系统“五老”政治坚定、理论功底深厚、懂教育、爱学生、肯奉献、能讲善讲的优势,着力理想信念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积极助力“三全育人”, 在教育引导青少年和青年教师真学、真懂、真信、真行上发挥独特作用。要坚持贴近中心、贴近青少年、贴近实际,聚焦时代主旋律,注重品牌活动再创新,树立“关工委+互联网”工作思维,进一步提升工作的实效性。要夯实制度基础、队伍基础、协同基础,推广“党建带关建”机制,加强“五老”队伍建设,主动争取相关部门和主渠道支持,推动资源共享、活动共办,形成关心下一代工作强大合力。
会上,北京教育系统关工委主任张雪介绍了坚持立德树人,发挥“五老”优势,助力高校“思政课程” “课程思政”建设的相关工作经验;河南省教育厅关工委副主任赵国河围绕讲好红色故事、抗疫故事、黄河故事三方面,介绍了本省各级宣讲团开展德育宣讲的做法和成效;华东师范大学关工委副主任兼办公室主任朱月琴分享了以关”爱入“云”系列实践推动高校关工委工作转型升级的积极探索和体会思考;浙江大学关工委秘书长朱征以生动的事例介绍了学校“云”上思政课的活动经验;广东省佛山市教育局关工委副主任陈桂娟分享了线上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相关经验和体会。
本次培训班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邀请了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高等教育司等相关负责同志以及中国传媒大学等高校知名专家,介绍教育系统贯彻落实《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工作情况,解读《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并就疫情防控常态化新形势下的品牌建设、融媒体时代媒介素养提升等作专题报告。
校关工委常务副主任冯克庄简要回顾了疫情期间学校关工委所做的工作,重点部署了关工委下半年主要工作,并就2019年“读懂中国”活动总结、作品评选结果审核以及2020年“读懂中国”活动“全面小康,奋斗有我”方案制定和工作推进等做出安排。
冯克庄强调,一是融入主渠道,积极组织推进开展主题为“全面小康,奋斗有我”的“读懂中国”活动,按时完成视频制作、征文征集任务。活动中最大限度的发挥“五老”的引领作用,努力使青年教师和各类学生通过主动参与活动得到“爱党、爱国、爱校”教育。活动内容紧扣“全面小康,奋斗有我”这一主题,深入挖掘、记录、展示、宣传“五老”在参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特别是参与抗疫斗争中的奋斗历程、感人事迹和真实感悟。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征程中,广大“五老”既是参与者,也是见证者。他们在加强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推动经济发展、繁荣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美丽中国,特别是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精准扶贫等方面,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了不平凡的贡献,有精彩的故事和深刻的感悟;在新冠疫情防控中,积极发挥优势、主动担当作为,在防疫技术研究、防疫常识宣讲、青少年心理咨询、家庭教育指导等方面,为疫情防控工作做出了独特贡献,彰显了中国自信、中国精神、中国力量。
二是各二级学院关工委要积极把“杰出校友回母校”活动统一纳入学校主题活动之中,使系列教育活动常态化。
三是加强自身建设,以《北京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工作规程》(2019修订版)为依据,制定《中国传媒大学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工作规则》,进一步加强学校关工委制度建设,充分发挥二级关工委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