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4日,由厦门市思明区委常委、组织部长张谷带队,厦门市关工委副主任毛振亚、秘书长杨惠凡,思明区关工委副主任杨丽玉、常务副主任丁婕等共同组成调研组,对拟推荐全国关心下一代党史国史教育基地“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广场”开展调研。
调研组在队歌纪念馆召开现场协调会。会上,杨惠凡秘书介绍近日中关工委下发《关于推荐第四批全国关心下一代党史国史教育基地的通知》,要求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关工委认真做好推荐申报工作。目前,福建省已有四个全国关心下一代党史国史基地,省关工委对厦门寄予高度期望,要求我市推选出活动开展成效突出,品牌有竞争力的青少年教育场所。经过研究,决定推荐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广场成为全国关心下一代党史国史基地。市关工委副主任毛振亚说,“张谷部长对这次推荐全国党史国史教育基地工作非常重视,今天还专程带队开展调研,体现了思明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关心下一代工作,落实党建带关建。思明区关工委工作一直是我市先进典型,又有先队歌纪念馆、英雄小八路纪念馆全国独有的红色教育资源,我们要做好这篇文章,打造全国关心下一代党史国史教育基地。”
张谷部长指出,“非常感谢市关工委对思明区的支持与信任。思明区委区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关心下一代工作。厦门思明区何厝是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的发源地。思明区何厝在建国以来长期处于海防前线,是一片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热土,红色教育资源极为丰富。整合少先队歌纪念馆、英雄小八路纪念馆等红色资源,打造成为一个综合性青少年教育项目——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广场,对全市乃至全省全国青少年红色教育的开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对此次参选全国党史国史基地也极为有利。”
“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广场”位于思明区何厝观音山,总占地面积30万平方米,以“两馆两基地一剧场”为主体,包括英雄小八路纪念馆、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纪念馆、青少年沙滩活动基地、青少年军地共建基地、少先队队歌露天剧场、“英雄小八路”浮雕、队歌歌谱浮雕等组成部分。
英雄小八路纪念馆源于1958年“8.23”厦门金门炮战。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何厝小学组织了少年支前大队,他们继承了革命先辈的光荣传统,坚持学习,顽强斗争,与解放军并肩战斗,谱写一篇篇动人的英雄诗篇。他们中的13名队员被誉为“英雄小八路”。为了纪念和传承他们的革命英雄事迹和精神,1960年就开始在何厝小学校内设立展览馆。之后经过不断扩大和完善,于2001年建成了“英雄小八路”纪念馆,并正式对外开放。纪念馆总面积1000多平方米,分为上下两层,主要布展了“8.23”炮战模拟演示区,相关史料,“英雄小八路”的成长历程,少先队歌诞生纪实,以及新一代“小八路”继承和发扬队歌精神的学习教育活动记载;馆内有140多幅小八路支援前线、与解放军并肩战斗的图片资料,展出了当年小八路们用过的学习、生活、战斗、劳动等珍贵的历史实物。室外还设有炮台,陈列着65式双37高射炮和58式14.5双联机枪等等,该馆早已列为省、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13年,又被团中央、中国关工委等单位授予“中国红军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该馆累计接待受教育者数百万人次。2018年,英雄小八路纪念馆被福建省关工委授予“全省关心下一代传承红色基因教育基地”。
少先队队歌纪念馆源于2008年9月,为纪念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诞生30周年,厦门思明区委和团市委又在队歌发源地——观音山启动了队歌纪念馆建设项目,并于2011年10月建成开馆。这是全国首个以“红色童歌”为主线的纪念馆。该馆应用声、光、电等高科技手段,通过动漫、音乐、文字、图片、影片、油画等多种表现形式,梳理党领导下的少年儿童组织在各个时期传唱的少儿歌曲,解读中国少先队的发展历程。队歌纪念馆每年接待全国各地的中小学生、部队官兵、市民群众5000余人。近年来共接待参观者约3万余人次,成为厦门市开展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