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办国办《关于加强新时代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工作的意见》和兵团《实施意见》精神,助力有形有感有效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关工委于暑假期间组织第三师图木舒克市、第十四师昆玉市、草湖项目区关工委开展“传承兵团精神·铸牢中国心中华魂”青少年研学实践活动。兵团关工委3名常务副主任分别参加开营仪式启动研学活动,135名各族中小学生参加。
此次研学实践活动,充分利用师市、团场和周边的红色资源,组织青少年参观兵地博物馆、纪念馆、民族团结教育基地、农业公司、非遗项目,学唱革命歌曲,观看红色电影,聆听红色故事,体验劳动实践,开展军事训练、民族团结交流活动,开展兵团精神、法治教育等专题讲座,教育引导青少年传承兵团精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踏寻红色足迹 感悟时代伟力
7月21日至25日,第十四师42名青少年在研学中踏寻红色足迹,感悟时代伟力,接受了一次深刻的思想淬炼与精神洗礼。在新疆盛世华强公司,同学们亲手触摸现代化设施农业的“脉搏”,惊叹科技对传统农业的革新力量;在新疆工业学院,同学们提前体验大学生活;在47团老兵精神展示馆,通过观看一幅幅泛黄的照片、一件件锈迹斑斑的实物,同学们深刻体会兵团精神的深刻内涵。在墨玉桑皮纸产业园,同学们沉浸式体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桑皮纸制作技艺,在动手实践中感受到中华传统工艺的智慧与魅力。活动还邀请了“法治副校长”为同学们作了法治专题讲座。
学生赛迪麦麦提表示:“通过这次活动,我既学会了如何用法律思维去看待问题,又明白了民族团结的重要性,更感受到我们所生活的这片热土深厚的红色文化历史底蕴和未来无限的发展潜力,这对我的学习和生活都有很大的帮助,希望以后能多参加这样的活动。”
触摸历史温度 感受时代发展
8月4日至7日,草湖项目区50名青少年在研学中聆听红色故事、寻访红色足迹、感悟兵团历史。在喀什博物馆,同学们看到了从青铜时代到近代的珍贵文物,探寻西域三十六国的辉煌、丝绸之路的繁盛,感受多民族文化交融的壮美画卷。在41团团使馆,同学们在浸染岁月痕迹的犁铧勋章间感知历史温度,在复原军垦地窝子的实景课堂里体悟精神伟力,让史料可触、精神可感、信念可传。在托云牧场文化馆(柯尔克孜族民俗文化馆),同学们认真仔细聆听讲解,托云牧场文化馆犹如一座历史的宝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伟大的兵团精神和多姿多彩的柯尔克孜族文化在这片土地融合、传承、发展。
此次研学实践活动,让青少年在实地探访中触摸历史温度、感受时代发展。研学活动结束后,同学们纷纷表示,要学习和发扬兵团精神、胡杨精神和老兵精神,以强烈的历史责任感鞭策自己,努力学习文化知识,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智慧与力量。
追溯屯垦历史 共筑团结之基
8月5日至9日,第三师43名青少年在研学中追溯屯垦历史、感悟兵团精神、共筑团结之基。在新疆屯垦历史博物馆,一张张老照片、一件件旧物件诉说着兵团先辈们“筚路蓝缕启山林,栉风沐雨砥砺行”的屯垦岁月,同学们驻足聆听,深刻理解“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创业、开拓进取”的兵团精神起源;在44团知青馆,看着知青们扎根边疆、奉献青春的感人事迹,同学们真切体会到了兵团人“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的家国情怀。在唐王城千年屯垦文化体验中心与唐王城遗址,同学们穿越千年时空,从古老的屯垦遗迹中探寻中华儿女在西域共同开发建设的历史印记,深刻认识到新疆自古以来就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屯垦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宝贵财富。在唐锦纺织、天润乳业等现代企业及51团科技馆的参观中,同学们看到了兵团儿女在新时代传承兵团精神、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
活动中,各族青少年同吃同住、共同研学,在交流中增进了解,在互助中加深情谊。学员代表赛布都拉·阿不都艾尼感慨道:“通过参观团史馆和知青馆,我知道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是老一辈兵团人用汗水和奉献换来的。他们团结一心建设家园,让我明白民族团结就是最大的力量,我们要永远传承这种精神。”
兵团关工委常务副主任兼秘书长黎兴平在参加开营仪式时说,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希望通过此次研学实践活动,青少年能把个人的成长与国家和兵团的发展紧密相连,将兵团精神、民族精神、劳动精神融入到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以实际行动传承兵团精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身素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