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爹,您按计划讲完,我们想听。”这是2024年2月21日上午,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蒋垛中学春季开学第一课上,学生们对区法治讲师胡宏根宣讲拖课,想草草收场时的喊话。课后,不少学生借稿复印。
近几年来,泰州市准确把握中国关工委“关爱明天、普法先行”青少年法治教育活动要求,以持续提升青少年法治素养为重点,以增强法治教育针对性、实效性为着力点,创新加力度、拓宽度、提满意度、添热度、增密度“五度活动法”,开创了青少年法治教育党政聚力、“五老”发力、各方尽力,共同护航成长的新局面。全市未成年人“零犯罪”社区(村)、学校创建率连续多年比全省平均水平高出3个百分点以上,其中靖江市、原高港区连续10多年在校生零犯罪。
党政考评加力度
“关工委没权做的有权的事,有时还得求职能部门支持做事、配合办事。”5年前,市关工委主任在市委常委会会议上的坦诚意见,引起市委书记的重视,决定把关心下一代工作纳入党建、平安建设、文明创建考评体系。2019年市委办把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写入“党建带关建”《意见》,2022年又在市关工委工作《规则》中明确健全落实“党政主导、政法委主抓、公检法司主办、关工委参与、相关部门配合、家校社齐抓共管”的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机制,将青少年道德法治教育列为争创“五好关工委”“五好五老”评估条件,各占权重5分。这些硬核措施起到了责任、压力传递作用,形成了相关职能部门齐抓共管青少年法治教育的合力。市委政法委增补市关工委为平安泰州建设领导小组成员,市“八五普法”委员会把市关工委列入领导小组单位,给了关工委助力青少年法治教育的话语权。
“抱团”普法拓宽度
“哗……”,在2024年泰州市关工委工作会议上不时掌声雷动。这来自市关工委主任杨杰报告中的精彩点评。青少年法治教育列入相关成员单位工作职责,每年由市委组织部牵头督查通报,有力促进全市形成了上下联动普法、相关单位“抱团”普法的共同体。市委政法委于2020年创新“关工进网格”模式,发动各地为网格各配一名警官、法官、检察官、律师和“五老”,打通了“预减”工作最后一“米”。市公安局明确关工站老民警兼任校外辅导站法治宣讲员,退休民警担当住地社区法治宣讲员,省关工委2023年在泰召开现场推进会。市司法局将推广海陵区“学生带法回家”经验纳入考评内容。市教育局、检察院为学校配齐法治副校长,全市学生每年春秋两季开学第一课接受两次系统的法治教育。市农业农村和市场监管部门将法治教育分别纳入青年农民和职工培训内容。“抱团”方式,拓展了普法的宽度,消除了关工委“单枪匹马”开展青少年法治教育的被动局面。
挖掘资源提满意度
泰州第二中学有位新疆籍学生给老教师周华建发微帖:“我迷茫过,沉沦过,痛苦地思索过。听了您的法治课,我犹如黑夜里见到了灯光。您是我成长路上的灯塔!”
法治课曾经“五老”讲得口干舌燥,部分青少年听得心烦意燥。近两年,泰州市关工委积极挖掘社会资源,创建青少年德法教育讲师库、讲师团,一举增强了宣讲的吸引力、满意度。在系统内,发挥5200多名“五老”宣讲员、帮教员等作用,进校园、进辅导站、进官网、进社区、进企业、进家庭讲法,并与关爱留守、流动、困境“三童”和帮教心困、学困、德困“三生”结合。在系统外,新辟青少年法治教育社会化新路径,积极争取“三官一律”、调解员、网格员和心理咨询师参与,壮大青少年法治教育力量。
市总结推广姜堰区定课题、定讲稿、定菜单,每年评优的“三定一评”打磨讲稿流程经验,青少年对讲师团宣讲爱听又叫好。
打造特色添热度
靖江市违法犯罪率曾居泰州市首位,2019年有的放矢新开预防未成年人性侵课,两年后未成年人犯罪率成泰州地区最低。泰州市关工委受此启迪,发动各级各单位立足激发普法活力,探索普法路径,增强普法实效,积极打造青少年法治教育活动特色,推动全方位、立体式、持续性的法治教育始终保力度、添热度。市委政法委总结推广市公安局“圆月计划”“圆月警务室”、市检察院“空中课堂”“欣欣法治小剧场”、市法院“护航学子 法润青春”“走进校园+请进法院”等品牌。海陵区连续10年实施“法治护苗”工程,形成“小手拉大手,送法进校园”““小手拉大手,我是小小法律明白人”““小手拉大手,带法回我家”系列品牌。兴化市关工委协同有关部门,形成青少年法治教育“三性”特色,被省关工委发文推广。高新(高港区)区关工委联合教育和公检法司机关,组织实施“法雨润苗”工程,为中小学生量身定制“牵手朝阳·校园卫士”六个项目(校园法治意识培养、教师法治素养提升、“五失生”帮教、服刑人员子女关爱、留守儿司法保护、校园及周边环境整治)和“5+5”法治教育模式(法治教育计划、教材、课时、师资、经费“五落实”;月月有主题、周周有课时、天天有晨读、班班有活动、年年有考核),获得中央综治办“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法治保障制度创新事例奖”。
建用阵地加密度
2023年11月,各市(区)委书记收到市关工委十类重点青少年问题调查报告,啧啧称贊底数摸得清、问题找得准、原因分析透、对策提得实。这好评得益于市关工委增强青少年法治教育的直观性、持久性、实效性,采取组织发动、政策带动、示范推动、表扬驱动、上下联动等方法,常年免费开放98个青少年德法教育实践基地和127个“五老工作室”;利用1113个校外辅导站、108个派出所关工站,定期不定期开展报告式、情景式、观摩式、寻访式、体验式等法治教育;发动33928个关工网格联络员承担经常“访”、随时“讲”、如实“报”、帮助“办”等任务,当好宣传员、信息员、服务员、联络员;发挥“网上关工”阵地和泰州新媒体的“乘数效应”,利用全市1257个社会教育实践基地,构建“活动+阵地”宣教新格局,增强了青少年德法教育的密度和辐射力,形成无时不有、无时不在的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