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党史学习教育是党和国家事业薪火相传的需要,也是关工委的重要职责。今年以来,中共中央印发《党史学习教育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为我们作好青少年党史学习教育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方向。广东省关工委把青少年党史学习教育作为全省关工委系统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的一项重要举措,组织广大“五老”及时传达学习,深入宣传阐释,创新开展活动、发挥基地育人作用,着力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根据地的故事、英雄和烈士的故事,教育引导青少年听党话、跟党走。
组织专题学习 掀起学习贯彻《条例》的热潮
省关工委率先垂范,自觉提高政治站位,召开主任办公会、培训班等专题学习《条例》精神,指派专人赴韶关等市作专题辅导报告,不少关工委将党史学习教育纳入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学习,通过主题党日活动等形式,带领离退休党员开展《条例》专题学习,收到了良好效果。各级关工委通过一级带动一级学的方法,使广大“五老”理解和掌握《条例》的基本内容,认识到党中央印发《条例》的重大意义,明确了党中央对广大“五老”的殷切期望,进一步增强了使命感和责任感。同时把党史学习教育纳入年度重点工作任务清单,推动青少年党史教育落到实处。
坚持遵循规律 增强青少年党史学习教育实效性
各级关工委顺应青少年成长的特点规律,根据不同年龄、群体、行业和接受能力,联合党史研究部门,组织“五老”宣讲团、报告团,聚焦省委“1310”部署,结合“五老”参加革命、建设的亲身经历,精心打磨课件,讲好红色教育精品课,使“五老”成为先学深学的示范者、带动者。“五老”认为:“我们的每一堂课,都是历史与现实的对话,也是自己与信仰的对话,要对得起这份信任。”他们主动学习网络知识和PPT等课件制作知识,了解跟踪青少年常用爱听的网络热词,提前多次到要授课的红色场馆踩点。有的老同志为了授课,连续半个月早上5点就起床备课。讲课当天,还特邀两名老战士身着戎装、佩戴军功章一起参加,令听课的中小学师生深受教育。学生们说:“原来课本上简单的几行字,却都是爷爷们真实经历的故事,我们崇拜的英雄其实就在我们的身边。”针对大中专院校学生身心特点,不少学校关工委聘请政治素质高、理论功底深厚的退休教师和优秀校友担任思政导师回校授课。思政导师通过定期讲座、小组讨论等形式,辅导青年学子学习《条例》,教育引导青年学子特别是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毕业生从党史国史、红色基因中汲取前行的力量,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社区,充分挖掘辖区的“五老”资源,把党史学习教育融入社区工作和生活,开展“爷爷奶奶课堂”等红色文化活动,维护和谐稳定,共建美好家园。在农村,围绕加强农村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充分利用当地红色文化资源,推动农村青年积极投身乡村振兴,建设美丽乡村。不少企业关工委充分利用企业红色资源,把企业奋斗发展历史融入党史学习教育,开展“讲好铁路红色故事”“讲好茂名石化故事”等活动,对青年职工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实现青工思想政治引领和道德品质涵育与职业成长发展和生活实际需求的有机结合。
创新开展方式 增强青少年党史学习教育感染力
一是编写本地红色教育书籍。各级关工委充分挖掘本地红色资源,组织“五老”编写《梅州红色故事》《英雄少年谱》《阳江革命历史故事选编》《海丰红色故事》《薪火》等一批优秀读物,用发生在家乡的红色故事教育青少年,以便更好地引起青少年的情感共鸣、思想共鸣,更好地教育引导广大青少年继承先辈遗志,立志成才建设美好家乡。二是线上教育与线下教育相结合。各级关工委积极适应社会环境的新变化和青少年党史学习的新需求,努力探索党史教育的新形式新方法,充分利用互联网、新媒体等现代科技,与融媒体合作推出“讲好红色故事”节目,推动线下深入宣讲与线上生动阐释有机结合,不断增强党史学习教育的感染力。三是加强宣讲方式创新。开展“小小红色讲解员”培训活动,组织“五老”编写解说文稿,注重以小故事讲述大道理,使青少年主动学习宣讲党史,通过春风化雨、入脑入心的方式,自觉把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讲好,把中国道路、中国成就、中国故事讲好,真正从思想深处打动和赢得青少年。四是与“中华魂”读书活动、“读懂中国”活动相结合。各级关工委围绕党史学习教育主题,举办“毛泽东崇高精神风范”征文、演讲比赛,“读懂中国”优秀作品展演活动,组织开展阅读红色经典、讲述红色故事、演绎红色剧目,通过老少共话、共唱、共颂等形式,共同唱响红色主旋律。五是与国防教育、社会实践教育相结合。各级关工委将党史学习教育融入新生军训国防教育,激发青少年爱国情感,增强国防意识和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培养良好行为习惯。同时加强社会实践,不仅让青少年在实践中学习党史,更在行动中传承红色基因,培养青少年的社会责任感和服务意识。七月,既是党史学习月又正值暑假,不少高校关工委联合团委、志愿者协会,组织青年学子深入乡村开展“三下乡”活动。关工委发挥“五老”优势,指导政治坚定、热心公益的师生团队,利用特长优势和载体资源,打造“乡村少年宫”,对乡村青少年开展“四史”教育、美育、科普、健康知识宣讲等实践活动,形成以关工组织及成员单位为主体、“五老”队伍为依托、社会力量为补充、共同关心下一代的工作机制。聚焦乡村振兴,组织引导老专家、老教授力所能及地发挥理论优势、专业优势和经验优势,深入乡镇,举办讲座、指导生产等,为百千万工程、绿美广东生态建设发光发热,贡献才智。通过“三下乡”活动,实现党史教育活动常态化和长效化,切实增加青年党史学习教育的实效,不断把传承红色基因工程引向深入。
发挥基地育人作用 深化粤港澳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
省关工委印发《关于加强粤港澳青少年交流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各级关工委利用广东毗邻港澳的有利条件,围绕爱国主义教育主题,加强粤港澳青少年交流工作。各级关工委不断探索创新,用好用活红色教育基地资源和港澳地区重要红色遗迹,借助组织穗港澳三地青少年研学、交流、联谊等时机,把教育基地和遗迹现场变成“五老红色讲堂”,重点向港澳青少年讲好三类故事。一是广府文化、客家文化、潮汕文化的故事。充分挖掘历史名人、历史遗址、自然遗址、广府话、潮汕话、客家话、疍话、粤剧、龙舟、武术、醒狮等“文化富矿”,搭建港澳青少年寻根岭南文化、厚植家国情怀的有效渠道。二是在香港和澳门发生的红色故事。重点讲好香港作为红色避风塘、作为联系上海党组织与各苏区之间的中央秘密交通线枢纽的故事,讲好秘密大营救和“虎口”营救国际友人及美国飞行员的故事,讲好新政协活动中心与民主人士北上筹备新政协的故事,讲好澳门冼星海纪念馆、叶剑英纪念馆、叶挺将军故居等的故事,努力使港澳青少年在春风化雨中接受红色文化熏陶。三是讲好党旗国旗军旗区旗的故事。精心设计“信念的抉择”“信仰的灯塔”“青春的力量”等多条红色研习线路,“五老”在研习现地讲述红色故事,渐进加深港澳青少年对党的了解、对祖国和民族的感情。实践证明,“五老红色讲堂”通过有形象、有声音、有内容、有效果的宣讲,在学校、家长和广大港澳青少年中产生了强烈反响。学校表示,原来到处请专家,其实专家就在自身。由“五老”为青少年开展党史教育,比训诫更有说服力,比教诲更有感染力,比呼唤更有引领力。家长认为,让老干部给孩子们上课,我们放心!香港籍学生说,在活动中我了解了更多的中华文化,希望未来能够为湾区的建设和祖国的发展添砖加瓦。澳门学生说,作为澳门新青年,我们应该树立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对国家的爱护尊敬。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广东省各级关工委举办青少年党史学习教育700多场次,受教育的青少年达24多万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