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27日,教育部关工委主任李卫红、秘书长郝雅梅一行到北京科技大学就家校社协同育人工作调研座谈。北京科技大学党委书记、关工委主任武贵龙,北京科技大学党委副书记孙景宏,海淀区教育委员会副主任赵霞出席,北京科技大学关工委相关同志、家校社协同育人研究专家学者及海淀区中小学代表同志参加会议。

李卫红充分肯定了北京科技大学关工委工作与家校社协同育人成效。她认为,北京科技大学将“钢筋铁骨”的精神基因深度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致力打造“钢筋铁骨育人共同体”,关心下一代工作特色鲜明、成效显著。一是校党委高度重视关工委工作,书记亲力亲为,党建带关建作用突出、组织有力;二是积极引导行业与社会优质资源融入学校育人工作,面向学生打造特色鲜明的活动项目或课程,深受学生欢迎;三是家校社协同育人工作理论研究扎实,与海淀教育系统深度协同合作,实践成果丰硕。她指出,教育部关工委自成立以来,始终坚守初心使命,充分发挥“五老”优势,打造了“读懂中国”“院士、杰出老校友回母校”“劳模(大国)工匠进校园”“老校长下乡”“‘五老’报告团”“家庭教育公开课”“新时代好少年”主题读书等一系列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品牌活动,切实做到了哪里有学生,哪里就有教育关工委。就进一步做好家校社协同育人工作,她提出,一是要牢牢把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通过加强统筹领导、建立常态化机制,有效推动学校、家庭、社会三方有机融合,从而筑牢协同育人的坚实基础。二是要找准切入点,充分发挥“五老”政治优势、威望优势、经验优势,助力协同育人,为培养时代新人贡献更多“银发力量”。三是要探索建立更具实效的研究与实践平台,汇聚多方参与的专家队伍,依托教育系统关工委等力量,广泛深入开展研究,提炼典型经验、推广优秀案例,更有效更广泛地服务广大青少年健康成长。

武贵龙感谢教育部关工委和海淀区长期以来对学校教育事业发展的关心与支持,并表示将认真落实卫红主任的讲话精神,在教育部关工委指导支持下,充分发挥学校在家校社协同育人方面的研究力量与实践优势,探索创设更好平台和机制,为家校社协同育人工作持续深入开展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
会上,北京科技大学学生处处长、关工委副主任赵萌,离退休职工工作处处长、关工委副主任白亮,教育研究院院长郭德侠介绍了家校社协同育人工作及关工委建设等方面情况。北京科技大学刘成杰就协同育人研究作专题汇报。海淀区教委副主任赵霞,北京市第二十中校长董红军,北京市一零一中学副校长刘子森,中关村三小副校长万霞作经验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