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8日,北京教育系统关工委2025年度工作会召开,会议旨在学习贯彻全国、全市教育大会精神,落实教育部关工委、北京市关工委工作要求,总结2024年工作,部署2025年工作,推动关工委工作高质量发展,为助力教育强国首善之区建设作出新贡献。教育部关工委主任李卫红,市委常委、教育工委书记于英杰,北京市关工委主任梁伟、常务副主任李昭玲,市委教育工委副书记邹凌、市教委副主任王攀等出席会议,市委教育工委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书记李军锋主持会议。
李军锋主持会议
张雪作年度工作报告
北京教育系统关工委主任张雪作年度工作报告。报告全面总结2024年教育系统关工委取得的成绩,提出新形势下做好关工委工作要牢牢把握教育的政治属性培养造就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牢牢把握教育的人民属性支持和帮助青少年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牢牢把握教育的战略属性努力为党和国家中心工作助力添彩。报告对2025年关工委重点工作作出部署,强调要进一步用党的创新理论培根铸魂,推动关工委品牌做出新特色新亮点,在助力“五育并举”上持续用力,加强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夯实基层关工委组织基础,融入大宣传工作格局,为助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作出新贡献。
梁伟讲话
梁伟在讲话中对北京教育系统关工委把握新时代新征程赋予的使命任务认真履职尽责取得新成效给予充分肯定,并对下一步工作提出希望,一是要把党的创新理论武装持续引向深入,增强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二是按照新部署新要求抓好重点任务落实,全面提升北京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工作的影响力和实效性;三是积极探索符合关工委工作特点的工作方法路径,推动关工委工作高质量发展。
李卫红讲话
李卫红在讲话中高度评价北京教育系统关工委工作,认为这些年北京教育系统关工委打造了强有力的领导班子、强有力的工作品牌和强有力的体制机制,树立了关工委高质量发展的“北京样板”。她强调,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在深刻领会教育强国建设内涵中把握关心下一代工作的时代使命,回答好“教育强国,关工何为”的时代课题。她希望北京教育系统关工委聚焦关工品牌思政引领力提升,把握新时代青少年实际需求,在助力塑造立德树人新格局上有新作为;聚焦关工协同力提升,充分发挥关工委的组织优势,在参与健全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体系上有新作为;聚焦关工组织力提升,抓实“五好”关工委建设行动,在加强关工委建设上有新作为。希望教育两委以及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党组织切实为老同志发挥作用多搭平台,多给支持。
于英杰讲话
于英杰首先向教育部关工委和市关工委长期以来对北京教育工作的关心和支持表示感谢。他通报了首都教育系统过去一年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加快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等方面取得的成绩,指出首都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凝结着广大老同志的智慧和汗水,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工作取得的突出成绩饱含了各级关工委和广大“五老”的真挚情怀。他强调,全面建成教育强国首善之区,关工委要展现新作为,作出新贡献。一是提高政治站位,牢牢把握关心下一代工作的发展方向,主动作为、担当奉献,将党中央和市委的决策部署转化为关心下一代工作的生动实践,助力建设教育强国首善之区;二是坚守初心使命,持续推动关心下一代工作的创新,按照首善标准要求,在助力形成首都教育强大思政引领力、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巩固“五育并举”发展成果等方面发挥“五老”独特优势,打造具有时代特点和北京特色的样板平台和活动品牌;三是坚持党建引领,加强对关工委工作的领导,主动为关工委开展工作创造良好条件,引导和鼓励更多老同志进一步发挥优势、积极作为,为关心下一代事业高质量发展不断贡献力量。
会上,7位“五老”代表作大会发言和书面交流。特邀党建组织员代表刘俊德从“坚守信念”“以情育人”“躬身力行”等方面介绍了做好党建组织员的实践与思考;思政课督导员代表齐爱兰分享了参与助力学校思政课教学质量提升、培养青年教师快速成长的做法和体会;“五老”助“双减”老教师代表王建宗讲述了深入课堂听评课、推动课堂教学提质增效的经验和感想;家校社共育咨询室老教师代表宋学淑分享了在社区家校社共育咨询室疏解学生心理问题、开展专题培训的体会;科普教育老教授代表刘嘉麒院士交流了自己走进数十所学校开展科普教育活动、弘扬科学家精神的感想体会。“五老”报告团成员代表张建湖、北京“老校长下乡”成员代表李占芳作书面交流,分别讲述了他们在宣讲党的创新理论、赴乡村学校开展助教帮扶的工作体会。
与会领导还为北京市关工委认定的教育系统“五好”基层关工委代表颁发证书,为获得“读懂中国”活动优秀组织单位和信息宣传工作先进单位代表颁发奖牌。
各普通高校关工委、区教育系统关工委、职业院校关工委、民办高校关工委的主管领导、关工委负责人、秘书长及“五老”代表和市教育两委相关处室负责人参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