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7日,全国教育系统关工委第二协作组2023年工作交流会在河南召开。会议围绕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意见》以及部党组34号文件的贯彻落实情况,新时代教育系统关工委如何守正创新、拓展工作新思路,进一步完善关心下一代工作制度体系等方面进行交流研讨。教育部关工委常务副主任于虹出席并讲话,河南省关工委副主任、教育厅关工委主任朱清孟,河南科技大学党委书记校长王洪彬致辞,省教育厅关工委常务副主任崔炳建主持。
于虹在讲话中充分肯定了第二协作组成员单位的工作成果,认为各省教育系统关工委抓基层、打基础,重长远、固长效,在体制机制建设上成效突出,大多数省市都探索建立了符合本省市实际的长效机制和有效举措,带动了关工委工作的整体提升。她指出,各省教育系统关工委一是要进一步提高认识,持续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46号文件,抓好部党组34号文件的落实,抓住契机,把重点放在强基固本上,围绕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着力抓好组织、“五老”队伍和关工品牌建设。二是要结合教育新形势新任务,立足关工委“急党政所急、帮青少年所需、尽关工委所能”的职能定位,从党建、青年教师成长、心理健康教育、家校社协同,网络新空间等方面发力,发挥好“五老”优势,开展好新时代关心下一代工作,助力教育强国建设。三要坚持好协作机制,突出教育系统优势,充分发挥协作交流的积极作用,坚持制度化、突出有效性、体现特色化,在交流互鉴中推动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工作高质量发展。
会上,各省进行了交流发言。天津从2011年开始开展“五好”关工委认定工作,目前设17个二级指标和34个观测点,556所学校被认定为“五好”关工委,关工委整体工作迈上新台阶。内蒙建立“学、写、讲、调、研、做”工作机制,注重整合资源,建设队伍,为关工委工作持续发展提供坚强保障。吉林重点抓宣传培训和基层组织建设,打造“青马工程”“书香下一代”主题读书活动等特色品牌活动,把教育关工委建设和“五老”队伍建设落到实处。江苏在关工委常态化建设基础上,深入推进关工委优质化建设,省教育两委出台关工委优质化建设工作意见,抓实基层关工委均衡发展。安徽创建“1+4”工作体制,建立全省教育系统关工委工作联盟,实现了联盟内部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相互促进、整体提升。河南以“五好”为基准,分层分类制定达标创优活动评估指标体系,设立5个一级指标、20个二级指标,分三阶段扎实推进基层关工委建设。贵州探索建立基层关工委独建、联建、共建模式,很好地解决了基层关工委,特别是农村中小学校、幼儿园关工委“五老”资源不足的问题。深圳试点推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关工委工作2.0版,实行“2+3+1”工作体系,配备双主任,着力队伍建设、资源建设、课程建设,构建关工委荣誉体系,打造特区关工委工作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