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全国关工委“青少年党史学习月”活动启动以来,广东省各级关工委紧扣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主题,聚焦“三个注重”,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引导广大青少年在党的历史熏陶中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厚植家国情怀。
一、注重发挥“五老”优势,让红色宣讲“活起来”。
6月21日,由广州市关工委、广州市委老干部局主办的“银乐羊城五老说”志愿宣讲,走进省港大罢工纪念馆,引导青少年了解工运历史,感知革命先驱的铮铮铁骨与家国情怀。
全省各地关工委充分激活“五老”资源,以亲历者讲历史、见证者传精神的方式,让党史故事更具感染力。广州市关工委持续开展“银乐羊城五老说”志愿宣讲,组织“五老”和青少年走进省港大罢工纪念馆、十九路军淞沪抗日阵亡将士陵园等场所,通过沉浸式参观与史料解读,诠释先烈的爱国气节。惠州、汕尾、茂名等多市关工委组织“五老”讲师团、宣讲团等深入学校,围绕“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传承红色家风”等主题开展宣讲。茂名石化公司关工委邀请“五老”为团员青年讲党史,以“双关爱”活动推动红色基因在青年职工中传承。此外,有的基层关工委邀请烈士后代讲述杨靖宇事迹,有的请英雄老兵讲述战斗故事诠释家国大义,还有不少社区、街道关工委精心打磨“家门口的党课”“榕树下的党史课”等,组织老党员、退役老兵走进社区,以互动问答、红歌合唱等形式,让党史学习融入日常生活,拉近青少年与历史的距离。
二、注重加强粤港澳青少年交流,让红色文化“动起来”。
省关工委以增强粤港澳台青少年的国家认同为重点方向,支持广州、深圳等珠三角各市关工委积极探索,推动粤港澳台青少年的情感连结和思想文化交融。7月,省关工委指导深圳市关工委会同有关部门共同举办第四届深港澳青少年成长峰会,围绕“文化”主题,开展研学实践活动、儿童议事会、科技创新营三大子活动。让深港澳三地青少年同饮一江水,同住一座城,共绘文化同心圆。在成果展活动现场,参加峰会的学员们展示的丰硕成果熠熠生辉,每一件作品都承载着三地学子的成长轨迹,见证着文化交融的蓬勃活力。广州市关工委会同团市委等部门联合开展首届穗港澳青少年粤剧文化夏令营。夏令营以“湾区文化互融·同心传承薪火”为主题,共设5期,每期2天,130名来自穗港澳三地及海外的华裔青少年在粤剧的唱念做打中触摸岭南血脉,在共同的探索中织就湾区文化同心圆。江门市关工委会同市侨务局等部门联合开展2025年“少年中国说”华裔新生代研学营和中文朗诵大赛。在颁奖活动上,来自全球14个国家和地区、20所华校的20名华裔青少年获奖选手以诗文传情,以朗诵会友,共同传承中华文脉,续写新时代“少年中国说”的华彩篇章。此外,香港国民教育会95名师生专程到访开平,参观纪念馆并观看《刑场上的婚礼》,通过红色文化交流播撒爱国种子,推动粤港澳青少年在共同的历史记忆中凝聚共识、厚植家国情怀。
7月28日上午,2025年“少年中国说”华裔新生代中文朗诵大赛颁奖仪式暨研学营开营仪式在江门市新会区梁启超故居纪念馆礼堂举行。
三、注重利用当地红色资源,让红色教育“实起来”。
全省各地关工委立足当地红色资源优势,创新学习方式,把党史教育融入实践、艺术与亲子互动,让青少年在参与中深化认知。深圳市关工委以“传承特区精神,讲好改革故事”为主题,联合龙岗区关工委开展“讲好拓荒牛故事,培育奋进青少年”教育实践活动,以主题演讲、阅读分享等形式诠释特区精神,同步发布“红色电影教育季”等系列活动,引导青少年做新时代奋斗者。大鹏新区关工委推出“走进深圳红色村”夏令营,通过修复东江纵队司令部旧址、演绎“刘黑仔营救”实景、设计“摩斯密码情报传递”等互动课程,让青少年在沉浸式体验中触摸深圳红色历史,活动线上“云相册”浏览量突破28万次。中山市火炬开发区关工委开展“五老”讲“五史”主题活动,邀请数10组亲子家庭参与,通过共学党史、共做实践,既深化青少年认知,又营造良好家庭教育氛围。肇庆市端州区关工委联合多部门开展“重走长征路”实践活动,各地通过“关工委+学校+社区+企业”联动,形成“家校社”协同育人格局,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潮州市关工委组织“红色教育小讲解员比赛”,佛山市南海区关工委举办“小小红色讲解员”训练营,让青少年从“听众”变“主讲”,在研学讲解中深化对党史的理解。
7月30日至31日,在深圳市关工委指导下,深圳市大鹏新区组织人事局、大鹏新区关工委举办了“走进深圳红色村”研学夏令营活动,青少年在沙鱼涌北撤纪念公园演绎东江纵队情景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