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做好新时代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
探索与思考
重庆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重庆市关工委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大力推进青少年心理成长关爱工程”列入年度重点任务清单,围绕“健心强人”目标开展了系列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取得了良好成效。
一、实践与探索
市关工委联合市教委等十八部门印发《重庆市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2023—2025年)实施方案》,扎实开展“三个一+N”系列行动,为青少年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一是建好一支队伍+N个团体。组建心理成长关爱团,年均深入学校、社区开展心理关爱讲座100余场,参与座谈50余次,进行“网上书信”心理疏导。指导各级关工委组建“五老”心理关爱团队700余个,永川、大足等区县打造“心悦伴成长”“美丽心灵”等品牌,共同筑牢青少年心理健康防线。
二是用活一个中心+N个阵地。联合西南大学、市人口计生研究院成立“重庆市关工委青少年心理成长关爱中心”,建好“渝润心田”公众号,组织20余名心理专家开展面对面公益心理辅导,年均帮助青少年280人次,线上心理咨询350例,开展随访服务90例,干预阻止自伤自杀企图的青少年10余例,对5000余名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情况开展深入调查研究,顾秀莲主任亲临调研。指导区县、高校建立青少年心理健康中心、心理咨询服务站点,受益青少年58万人次。
三是开展一场论坛+N个培训。持续开展“重庆市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论坛”,邀请全国各地专家学者来渝作家庭教育专题讲座,10余万教师、家长通过线上线下方式参加论坛。常态化举办关工委系统干部培训班,组织关工委骨干集中学习研讨。组织400余万名家长、教师参与“三宽”网络课程学习,共享心理健康教育体会。
二、思考与建议
一是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制度化。充分运用关工委组织覆盖部门、学校、社区优势,形成多方合力,全面掌握异常青少年情况并适时提供心理危机干预,确保青少年心理健康得到全阶段重视。指导相关部门和高校切实推进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纳入教育计划,组织运用好专家学者资源,开发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进一步规范校园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二是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化。持续提升教师、家长在心育方面的能力水平,建立“心理援助热线”,科学设置青少年四级(红橙黄绿)档案管理,充分运用工作团专家资源,常态化开展巡回报告会、专题讲座,深入学校、社区对青少年进行心理评估、监测。
三是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多元化。不断加强心理健康宣传,持续开展好心理健康咨询公益活动,运用好公众号等平台传播心理健康知识。广泛开展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及教育方面研究,采用多种针对青少年特点的教育方式,使心理健康教育更有趣味性和互动性,共同助力青少年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