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五老”专家作用
助力保亭乡村振兴
近年来,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关工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关心下一代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和在海南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为根本遵循,在省关工委的指导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办、国办《关于加强新时代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工作的意见》,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工作大局,立足保亭实际,进一步夯实工作平台、丰富工作载体,找准在乡村振兴工作中的结合点、切入点和着力点,充分发挥“五老”在乡村振兴中的服务和推动作用。
一、深入田间地头,开展技术服务
科技强则农业强,科技兴则农业兴。保亭县关工委深知科技对农业的重要性,在调研了解到冬季瓜菜是保亭县农村家庭经济收入主要来源,一般占到一个家庭一年经济收入的60%至70%,几乎家家户户每年都种植一造冬季瓜菜。保亭县“五老”专家团队以此作为切入点,多次组织农业专家团队走进全县各乡镇的田间地头、深入冬种瓜菜地,发挥退休农业专家的专业优势,结合各乡镇产业情况和青年农民需求,重点关注冬季瓜菜生产中的突出问题,如注意到一些农民为了片面提高农作物的产量,过度使用化肥,导致土地酸化、土壤板结严重、作物根系发黄,朝天椒开花结果期容易黄叶、蓟马危害等问题后,保亭县关工委积极与乡镇联系,主动到田间开展“问诊”教学服务活动,在田间设立讲台,针对冬季瓜菜常见的虫害、疫病、青枯病的发病症状与危害、发生规律与注意事项进行了系统讲解,为农户现场答疑解惑,并就农作物防治管理上的一些薄弱环节,和群众进行深入探讨,增强田间管理的精准度和针对性,满足农民群众对农业生产、农业科技的迫切需求。2022年以来,共在新政镇、南林乡、加茂镇开展田间技术服务活动5次(期),惠及农户300余户。
二、组织科技培训,培养青年人才
“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是关键、人才是基础、技术是动力”,保亭县关工委围绕保亭的红毛丹、榴莲、芒果、豇豆等特色优势农业产业,组织开展农业技术培训,积极发动各乡镇的青年农民参加培训,不断加强农村青年人才的培养力度,有效提高青年农民种植技术水平。一是积极争取培训项目。注重向上发力,争取培训班项目和资金。近年来积极与海南省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海南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对接,争取到了“双学历”教育、高素质农民培育等项目的中专班和培训班在保亭举办。同时,注重横向发力,主动和县农业农村局、县农业服务中心、县妇联等单位对接,整合资源,优势互补,联合举办培训班,选派关工委老专家上台授课。如主动和县农业服务中心联合举办豇豆防虫网+绿色防控技术的现场观摩会,与妇联联合开展“巾帼科技轻骑队”下乡助农培训。二是贴心服务,课前调研。为了做好农业实用性技术培训工作,保亭县关工委多次进村入户开展实地调研,与农户面对面交谈,了解农户的需求,有针对的设计课程,精心准备与户情、村情相符合的教学内容。三是形式多样开展教学。培训班采取“集中学+现场教”“请进来+走出去”等办法开展教学,通过集中在课堂邀请农业方面的专家、教授等为学员讲解瓜菜种植土壤管理、瓜菜品种、种植技术、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等多方面的理论知识,让农民了解基本的理论知识。同时,组织学员到田间地头的现场,用自己学到的知识和技术,开展实训操作,由专家进行指导,有针对性的解决学员提出的问题,促使学有所得、学有所获。注重纵向找差距、横向找不足,不仅将优秀的教师“请进来”讲课,还组织学员“走出去”参观学习,将课堂搬到优秀的产业示范基地,先后组织学员前往三亚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工厂化苗圃学习观摩、三亚市南田农场芒果种植基地学习,通过实地查看、听取介绍、询问交流等方式,了解水果、瓜菜先进的种植技术和生产模式,拓宽视野,提升自身的种植水平。2022年以来,共举办培训班12次(期),投入资金69.8万元,培训学员625人。四是建立长效机制,巩固培训成果。培训后,持续跟踪学习成效,开展后续跟踪回访服务,切实巩固学员的学习成效。同时,组建微信群,保亭县关工委“五老”专家长期在群里为农户答疑解惑,持续巩固培训成果。
三、开展科技宣传,提高科学素质
充分发挥科技宣传的作用,利用进农村授课的契机,积极向农民进行农业政策法规和科技宣传,对绿色发展和科技知识进行宣讲,提升农民科学素养的同时,也提高了民众绿色发展的意识,促使农民科学合理使用化肥农药,推动使用防虫网等物理防虫害措施落实,努力减少土地板结、过度使用农药等问题,为农业可持续发展贡献“五老”力量。保亭县关工委的老专家团队一直在田间地头与老百姓打交道,退休以后,仍坚持“退休不褪色,离岗不离党”的理念,结合自身专业优势和熟悉农村、熟悉民情的优势,不断整合资源,争取资金、争取项目,积极与有关单位联合开展活动,丰富活动载体,广泛开展田间问诊、技术帮扶、科技宣传等各类科技活动,通过运用“集中课堂”“田间课堂”“网络课堂”让更多的农民获取新知识、掌握水果瓜菜种植的专业技能,不断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为乡村人才振兴发挥了积极作用,为实现农民增收奠定扎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