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动态> 详情页
见证友谊 传递真情——2014年中俄关心下一代论坛系列活动侧记

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http://www.zgggw.gov.cn/ 2014年12月18日

来源: 中国关工委

见证友谊  传递真情

——2014年中俄关心下一代论坛系列活动侧记

金秋十月,俄罗斯和中国的北方一样,虽然寒意来临,但树叶染上了金黄,果实压满枝头,中俄友谊也迎来了收获季节。为庆祝中俄建交65周年,以中国关工委主任顾秀莲为团长的“中俄青年友好交流团”一行393人来到了俄罗斯。在久负盛名的莫斯科和圣彼得堡,开展了“中俄关心下一代论坛”、 “中俄青少年文艺交流晚会”、“中俄青年书画艺术展”等一系列活动,与俄罗斯教育、文化、艺术等各界学者进行了广泛交流。笔者从活动的盛况中,见证了中俄友谊的加深和真情的流动,记下了一幕幕感人的场景。

一、双方高层的期望

65周年,对一个人来说是漫长的岁月。但对于中俄两国交往来说,那是历史长河中的一朵浪花。“中俄关心下一代论坛”,正是在这个美好的节点上举办的。今年,为庆祝中俄建交65周年,在青年友好交流年的框架下已举行了一些活动,目的就是不断在中俄两国青少年中播撒友谊的种子,每一项活动都体现着两国领导人的高瞻远瞩的胸怀,都饱含着他们的深情,也都寄托着他们的期望,这就是中俄友谊要不断地加深,青少年要担负起推进两国友谊的责任。

刘延东副总理亲临论坛,高度评价两国友谊,高度赞扬中俄友谊的传播者,充分肯定老一辈和青年一代在论坛上的精彩发言,评价论坛是双方的交流会,两代人的谈心会。

她深情的地说:“中俄两国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生生不息,为人类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两国很重视对下一代的培养教育”。“两国元首今年已有五次会面,这在国家关系中也是绝无仅有的。”

她还突出讲到:“青年代表国家的未来和希望,青少年的友谊为中俄友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她讲到两个生动的感人事例:一个是50年代为中国架起长江大桥的援华专家的孙女积极参加中俄友好事业;一个是汶川地震时,俄罗斯邀请2000名灾区孩子访俄。还有很多很多的故事,都在反映着友谊之花的盛开。

她充满期望地说:“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在两国青少年一代共同努力下,我们两国的明天会越来越美好”。

俄罗斯副总理戈洛杰茨以兴奋的心情说到:“20143月中俄青少年友好交流年开幕以来,中俄青年之间的交流将有300多项活动,预计2015年中俄两国青年之间的互动人数将达到10万人。”“明年中俄两国将共同庆祝二战胜利70周年,共同巩固二战胜利的果实。”“要不断加深两国之间的沟通了解,让中俄两国世世代代的友好下去。”

两国高层领导人的话语,久久回响论坛。这殷切的期望,让与会者尤其是青少年激动不已。

二、慈爱长者的心声

美丽的圣彼得堡,秋高气爽,在波罗的海沿岸,在拉多加湖畔,涌动着中俄友谊的热潮。在中俄友谊相互交流的人群中,忙碌着一位慈善的长者,她就是“2014年中俄关心下一代论坛”的倡导主办者,中国关工委主任顾秀莲。

为办好论坛,她精心地谋划并审定工作方案。她在国内有很高的声誉。来到俄罗斯,她也不乏朋友和崇敬者,会里会外她都是一个让人尊敬,充满爱心的慈心长者,她以自己宽广的胸怀、包容的气度、和蔼的言语,赢得了中俄与会者的爱戴。

她不失时机地利用论坛这个舞台,介绍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从关工委的由来、性质,到工作方针、定位和人物,以及发展历程,娓娓道来。与会者对中国90万个关工委组织,1250万老同志参与其中,深感敬佩,对关工委秉承的忠诚敬业、关爱后代、务实创新、无私奉献五老精神,深表称赞。顾主任风尘仆仆、身体力行参加论坛,宣讲关工委的工作,内心里也饱含着一份心愿:这就是要为中俄友谊的加深尽一份力。她说:“了解是理解的前提,中俄青年友好交流年活动是中俄两国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增进两国人民友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今天我们通过座谈会这样的平台,对教育、文化、艺术等多个角度进行交流,探讨关心下一代工作的经验规律,达到互为借鉴,共同提高的目的。”她也希望并相信:“两国青年朋友齐头并进,互学互让,共同成长,一定能够开创中俄两国美好的明天,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三、文人学者的启迪

中俄青年友好交流团中,有一批在国内享有盛誉的文人学者,每一个人都在国内各自的行业做出了骄人的业绩,每一个人都显现着中华优秀文化的符号。在他们身上展示的文人学者的气质,展示着五千年优秀中华文化的共同积淀,又体现着优美的和而不同。他们的言语和行为都给人深刻的启迪:

陶西平,一位终身献身教育的专家,他曾是国家教育部的副部长,现在的职务是中国民办教育协会名誉会长。三句话不离本行,他说:“有什么样的下一代就有什么样的未来,关心下一代就是关心国家的未来”。“关心下一代健康成长,就要帮助他们扣好人生的第一颗扣子”。“中国教育事业深受俄罗斯教育影响。”马卡连柯的高尔基工学团和他的著作《教育诗》和《父母必读》,凯洛夫的《教育学》和他的五段教学法等等,都影响着几代中国教育工作者。这一席话,把新中国的教育与俄罗斯紧密连在一起,把教育与未来连在一起,这是不谈友谊的友谊,不谈教育的教育。

“当我来到列宾艺术馆、冬宫、夏宫、叶卡捷林娜宫时,不是被那里陈列的列宾的作品,达芬奇、拉斐尔的油画,米开朗基罗的雕塑品所震惊。而是被那里一群群的俄罗斯孩子,还有那些席地而坐,临摹大师作品的学生所震惊。”这是黑龙江美协主席吴团良的一席话,不言而喻,他赞扬了俄罗斯孩子崇尚艺术,赞扬了临摹大师作品的学生们弘扬艺术。一个心中有美的民族才是伟大的民族。如果我们的教育不把孩子们从玩手机领进艺术殿堂,我们民族的伟大复兴还是不完整的。民族的复兴离不开文化艺术的复兴。

于丹教授在青少年中有很大的影响力,她认为中俄的三个共同点:即哲学思维、红色文明、受西方影响。引申出两国应重视几方面的教育,一是爱国主义是一种信仰;二是英雄主义是一种情怀;三是艺术品味是终身的修养。学者就是学者,文人就是文人,短短的话语让人受益无穷。

在声乐界享有盛名的著名男高音歌唱家刘维维,一番深沉的话语,让人感到了一份沉淀的责任,“民族文明软实力的提升和经济的硬实力相比较恐怕还需一个历史时期,但具有坚忍不拔性格的中华民族一定会为实现自己的伟大梦想而努力奋斗。”

还有王文源,一位北京市政府的兼职督学说了一句话:“硬实力加软实力才是真实力”。真是掷地有声。

一位老教育工作者周希珧,看了中国孩子们的演出,感到由衷的骄傲自豪。他说:“他们的精神,代表了中国,表扬那些老师们,由于他们的敬业,让我们的孩子出彩。”

我见到的文人学者,无不在关心着下一代,无不心系可爱的祖国。

四、文化艺术的魅力

393人的中俄友好交流团是一个不小的规模。尽管有论坛、座谈会、餐叙,但每个人都要用说话来传递友谊的信息还是太局限,而“中俄青少年文艺交流晚会”、“中俄青少年书画艺术展”都以文化艺术的魅力,弥补了语言交流不足的缺憾,使中俄友谊在动感的歌舞中和静谧的绘画中得到了升华。

俄罗斯是一个崇尚文化艺术的国度,他们不仅有文学巨匠托尔斯泰、屠格涅夫、果戈里,大诗人普希金,有“芭蕾舞”高雅艺术,有数不尽的宫殿、图书馆、博物馆,还有像圣彼得堡这样的整座艺术城市,有阿尔巴特街这样的艺人和画家荟萃的天堂。

莎士比亚说:“一千个观众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在中俄青年友好交流团交流参观的日子里,每一个团员都感受到了俄国文化艺术的魅力,都仿佛置身于文化艺术长廊之中。而我们的绘画艺术也吸引了众多的俄罗斯朋友。特别是在克里姆林宫的演出吸引了5000多名观众,我们的艺术家也用他们的才艺给俄罗斯朋友奉送了精神大餐。而我们中国的孩子们精湛的表演和严守纪律的风貌,不仅感动了俄罗斯朋友,也深深感动了随团的许多长者,都为祖国的明天充满信心。

中国舞协主席白淑湘,看到中国青少年的表演,欣慰地说到:“中俄两国青年交流深远,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文化交流是心灵的互动,艺术的交往是精神的升华!”而江泓、关牧村夫妇的话,更道出了深刻的内涵:“当站在覆盖60%的多彩的森林下,品味童话般古老的经典建筑展现的炫丽与诉说的史诗般的过去,谁都不难理解这个民族的英雄主义情节是多么激荡人心。……弘扬英雄主义精神,也是有梦的中国人不可缺失的。”

这是交流团成员的心声,远远不止这些,你看每个人脸上欣赏的表情、沉思的表情、会意的表情以及激发的旺盛的观赏欲,就知道他们也在感受着文化艺术的魅力,接受着文化艺术对心灵滋润。

五、巨人声音的回响

时间过的飞快,八天的交流接近尾声,但人们都意犹未尽,还是回到为了中俄友谊而开展的交流这个主题上,这个主题更离不开青少年。友谊传承下去,要靠青少年。建设美好家园,要靠青少年,无论是硬实力还是软实力,都要看青少年的实力。

记者看到一个情节:孩子们每次就餐后,饭桌上不浪费一粒一滴。这些行为感动了俄罗斯朋友。接待了许多的团组,像中国青少年做到这样的十分少见。更有在晚会演出中的表现,在座谈会上发言,在展现不同的才艺时,都展现着祖国青少年的精神风貌,难怪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关心下一代基金教育示范基地办公室主任杨重动情地说:“此次俄罗斯之旅好比一次心灵洗涤,身心愉悦而轻松;让我感到收获满满,充盈着感动与震撼,使我终生难忘!感动于同行中专家们的敬业爱国之德、宽厚慈悲之道!震撼于那些可爱孩子们,任劳任怨不畏,在那一刻展现了最阳光最灿烂的一幕!也向世人展现了中华民族的气概!”

来到俄罗斯,来到莫斯科,在大使馆不远处就是莫斯科大学,当审视古朴典雅的台阶和正在有人走进的大门,无论是曾经的青年,现在已是中年、老年,还是将来要成长为青年的少年,都会想起当年在这里,那激动人心的巨人声音:“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世界是属于你们的。中国的前途是属于你们的。”

是啊,世界的未来、中国的未来是青年人的,中俄友谊也是青少年下一代的。 笔者:李小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