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五老”风采> 详情页
在小山村里播下“文化种”——记山东省泗水县五老志愿者田业聚

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http://www.zgggw.gov.cn/ 2019年03月20日

来源: 山东省关工委

62岁的田业聚是泗水县高峪镇崔家庄村一位普通农民,只有初中文化的他,在自家庭院里办起一家农家书屋,成为泗水县创办个人农家书屋“第一人”。酷爱看书的他用自己的努力,让阅读习惯在农村生根开花。

别看书屋面积小藏书有1.2万册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2018年9月23日下午,泗水县崔家庄村,村东头的民宅内传来朗朗的读书声。两张木质长桌拼成一排,6位孩子端坐在桌前,各式各样的的书籍密密麻麻铺在书桌上,这里就是田业聚的农家书屋。20平米左右的房里,放着7个书橱、一张写字台、一面长书桌。书橱里,从《三字经》到《明清史》,从文学类书籍到农科类书籍,整整齐齐摆了12000多本。这座“书山”里,最早的是1950年出版的一本《毛泽东选集》,泛黄的书页、密密麻麻的备注,诉说着岁月的变迁。

看着书屋里排列整齐的图书,田业聚就像看着自己的孩子,眼中充满了爱意。“这些书凝结了我多年的心血,我从懂事起就是个书迷,学校图书馆、阅览室是我最喜欢去的地方。”田业聚说,初中毕业之后,因为家里穷困没钱买书,他只能到亲戚、朋友、邻居家借书看,大家都知道他是“书痴”,便常常将书赠送给他。而这本1952年第一版的《毛泽东选集》,就是岳父所赠。“1988年,老田带着我去赶集,买了一本6块钱的书,那个时候,6块钱我们得攒很久。”妻子马邵香看着站在书柜一旁的田业聚,笑着说起丈夫“书痴”的故事。当时,田业聚说好了带着妻子和闺女去买点日用品,在集上闺女看中了一个机械青蛙,要3块钱,老田嫌贵没给闺女买。结果逛着逛着就逛到了新华书店,自己买了一本6块钱的书,那时田业聚一个月就40块钱工资。

为了建农家书屋他跟妻子撒个谎

藏书多了,田业聚就想创办一个农家书屋,让更多的人爱上阅读。但他知道,要实现这个自己多年来蕴藏于心的梦想,对于他的家庭来说很困难。“我清楚的记得习总书记的那句号召????‘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传统文化’。”田业聚说,看到这句号召之后,他激动的整夜没睡,脑子里翻来覆去就是这句话。农家书屋的梦想,一直在田业聚的脑海里萦绕,于是在2015年的农历六月初六,田业聚的农家书屋正式动工了。

“当时他说要盖个杂物间,没想到盖成了书屋。”马邵香说,盖书屋的那几天,老田也不看书了,整天在院子里转悠,说要在家盖个杂物间,没事的时候也可以放点农具。听到这么贴心的话,她想都没想就同意了。没想到盖好了没半年,老田就说要放点书进去,杂物间慢慢就变成了农家书屋,农具又放到了院子里。

书屋里的书越来越多,田业聚还要免费给人看,让马绍香气不打一处来。让她更气愤的是,成了邻里之间的笑话。“人家都说俺家男人傻了,天天跟个疯子一样。”马邵香告诉记者,邻居们都说,不当吃、不当喝、还免费,图个啥?

合伙联办读书会,农家书屋越来越火

2017年4月,田业聚的农家书屋正式挂牌,这也是泗水县第一家个人创办的农家书屋。挂牌的当天,泗水县文广新局和镇里的领导到场为田业聚鼓劲。“过去村民听说我要办书屋,还是免费的,都说我傻,但是我始终认为这是件很有意义的事,现在我更确信自己的坚持是正确的!”农家书屋挂牌之后,来借书的村民络绎不绝,甚至连邻村的村民也慕名而来。其中,种养殖技术类、儿童读物类最受欢迎。每逢节假日,也是田业聚农家书屋最忙的时候。过去村里的孩子们一放假,要么抱着手机玩游戏,要么结伴下河游泳,家长又着急又担心,却无计可施。现在孩子们放假,去书屋成了新“时尚”,田业聚还经常兼职辅导老师,孩子有不懂的地方,都可以提问,让书屋经常一片朗朗书声。

田业聚所在的崔家庄村,是远近闻名的西瓜之乡,村民种植大棚西瓜遇到了问题,都向书屋“讨教”,自己掌握了技术,就不用麻烦别人了。“俺家的西瓜生了枯萎病,来借了本《农业知识》,真让我按照上面的法子给治好了。”田业聚的邻居杜帆说。

如今,随着农家书屋的影响力不断扩大,村里有一部分青年要求与田业聚成立联合读书会,共享阅读的乐趣。看到年轻人这份求知若渴的热情,田业聚倍感欣慰,因为在他们身上,他看到了文化传承的希望。“我就希望用自己的行动,种下了一粒种子,让文化在农村生根开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