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五老”风采> 详情页
八旬老太耿秋萍27年资助900贫困生

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http://www.zgggw.gov.cn/ 2018年10月23日

来源: 山东省关工委

在青岛市西海岸新区,有这样一位老人,27年来,从自己的微薄的退休金中出资或四处奔走争取资金,致力于新区贫困学子的捐资助学事业,带动了一批又一批爱心人士加入到爱心团队,他们将爱心汇成涓涓细流,为贫困学子打开了通向美好未来的希望之门,这位老人就是86岁的耿秋萍。

耿秋萍出生于1932年3月,原胶南县外贸公司退休干部,家住青岛西海岸新区人民路。1991年5月开始投身于希望工程事业,二十多年来,行程一万多公里,牵线联系1100多个资助人,资助900余名贫困学生,累计捐款110余万元,带动1500多位爱心人士参与资助贫困学生。她先后被评为山东好人之星、青岛市文明市民、2017年度感动青岛道德模范,其家庭被评为山东省首届文明家庭。

1991年5月,原胶南县外贸公司成立了老干部关心下一代工作站,臧兴望、耿秋萍两位老人听闻后踊跃参加,并购买了50多本笔记本,现场发给孩子们。孩子们灿烂的微笑让退休在家的两位老人找到了新的精神寄托,从此坚定了参与希望工程的决心。1994年5月,他们找到了原胶南市团委,希望能继续为贫困学生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献上一份爱心,并且拿出两个月工资680元送到了原胶南市市美乡中心小学资助贫困学生。

此后,他们先后到十几处乡镇摸底,掌握贫困学生的第一手资料,并倡议引导更多离退休干部出钱、出物资助贫困学生。截至到1995年8月,他们资助了10多名学生10万余元,并为100多名贫困学生找到资助者。

为使更多人加入到这一行列,1995年,臧兴望、耿秋萍两位老人自费购买照相机和摄像机,制作“希望工程”新闻专题100多条,利用报纸、电视等新闻媒体进行广泛宣传。1996年,经有关部门支持,两位老人建立了全市贫困学生档案,设计印刷“希望工程光荣卡”,将贫困学生的照片、基本情况填在卡上,使救助工作更加规范。

1997年4月,臧兴望、耿秋萍为藏南中心小学14名贫困学生寻找资助人的事迹被录制成电视专题片《为了十四个穷孩子》,感染了社会上越来越多的爱心人士加入到捐资助学的队伍中来。

1998年,积劳成疾的耿秋萍患乳腺癌住院治疗,但就是在病床上她也时刻考虑着为贫困孩子们再做些事情。这种精神感动了身边许多人,于是她的病房变成了“希望工程”临时捐助点。2000年,大病初愈的耿秋萍到大珠山镇东山张村的小学和幼儿园捐款捐物,跟孩子们一起过“六一”,为孩子们献爱心、送温暖。  

“不过生日不过年,春节不做年夜饭,上一顿小豆腐、咸鸡蛋,下一顿胡萝卜大葱和大蒜。”这是邻居们对臧兴望、耿秋萍两位老人简朴生活的描述。“居住环境没啥必要过分装修,我们把钱省下来,多资助几个贫困学生多好呀。”耿秋萍经常嘱咐他们三个儿子。如今耿秋萍住的房子还是当时单位的福利房,生活上虽然清贫,但是精神却是无比充实的。

2005年,臧兴望因病去世。病榻前,臧兴望拉着老伴的手说:“我的时间不多了,希望工程的事不能停下,抽时间你去看看那些贫困孩子,给他们送点助学金,嘱咐他们安心学习……”此后,原本老两口一起捐资助学的工作重担落在了年迈的耿秋萍一个人身上。耿秋萍说:“当时我也快70多岁了,也想过自己是不是干这个事干不动了?但是放下我心里就空落落的。”耿秋萍收拾起失去亲人的悲伤,独自挑起捐资助学的重担,继续为希望工程事业奔走。每年九、十月份,她都要到学校调研贫困学生情况,然后建档案、为资助人填写光荣卡、开收据。爱心人士助学统计表上密密麻麻地记载着资助人和受助人详细情况,为了让资助人明白捐助的钱款去向,耿秋萍还给每个资助人亲手设计了爱心助学光荣卡和受助人的资料。由于患病,右手不能写字,她就学着用左手写.为了尽早完成这项复杂而又繁琐的工作,她每天都戴着老花镜坐在书桌前加班加点,忙时都顾不得吃饭。

如今,受父母亲的影响,耿秋萍的三个儿子也开始接管捐资助学这项事业。大儿子臧家川担负整理父母20多年来捐资助学所拍的1000多张照片,它记载着老人从1994年开始走遍原胶南十几处乡镇中心小学的捐赠仪式,以及900多名贫困学生的照片。二儿子臧家春协助母亲为贫困学生登记造册,填写助学光荣卡,每年11月陪母亲去学校为贫困学生发放助学金。三儿子臧家伟负责每年打印资助贫困学生的明细表,它记载着全市的爱心人士以及贫困学生所在学校、班级等情况以及累计年度发放助学金数额。

如今,受资助的贫困家庭的孩子中,有的考上了大学,毕业后当了工程师,有的当了教师。他们毕业后经常回来看望耿秋萍。曾经受资助的孙善民毕业后在上海一家航空设计研究所从事飞机设计工作。他说:“多亏了耿奶奶,当时我父亲生病,我和哥哥都在上学,耿奶奶知道后就一直资助我们到大学毕业。”

2018年1月,青岛市文明委授予耿秋萍为感动青岛2017年度道德模范荣誉称号,颁奖词写道:那个春天,你牵起贫困孩子的手,从此再没放下。20多年栉风沐雨,俭朴小家凝聚无私大爱!泛黄的日记,写着深切牵挂;苍老的双手,呵护每一个稚嫩的梦想。那满墙的照片,映见一份坚守、一种家风,美丽优雅,名为高尚!你是为贫困孩子托起希望、为子孙后代传承家风的模范母亲!向您致敬!

面对荣誉,老人感动得热泪盈眶:“我退休以后和老伴就做了这一点小事,各级领导就给了我这么大的荣誉,我很感动。感谢领导对我的支持和鼓励,我一定要把捐资助学事业世世代代传承下去,去救助更多的贫困学生,捐资助学功在当代、利在千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