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五老”风采> 详情页
“传奇老人”杨延修:情系下一代

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http://www.zgggw.gov.cn/ 2017年07月03日

来源: 中国关工委

66日下午,白发苍苍的杨昆华兄弟二人为完成父亲杨延修生前遗愿,驱车从上海来到泰州市,代父亲向杨桥小学捐赠了20万元,用于资助特困学生。

这次捐赠的钱都是他多年来的工资积蓄。

红色特工  一心向党

杨延修出生在江苏省泰州市一个手工业者家庭,因家境穷困,7 岁就到上海投靠摆皮匠摊的叔父。10岁时,他从上海回到泰州,并在扬桥中心小学接受了三年正规的启蒙教育。后因家庭困难,无力继续学习,14岁的他再次来到上海,进了一家洋行当小茶房、练习生,因他工作勤奋踏实,业务能力加速提高,逐步升级到法商保太保险公司担任高级职员。当时他白天工作,晚上进夜校补习,并积极参加夜校学生会活动。“九·一八”事变后,杨延修参加了上海市商会社会童子军团等群众团体的抗日救国活动,开始了理想的追寻和抗日救国道路的求索。1932 年“一·二八”淞沪抗战爆发,他与大部分团员当即组成随军服务团,投入抢救难民、运送伤兵的战地救护工作。直到淞沪停战协定签订后才撤回上海。

杨延修从小接受进步思想的熏陶,一心向党。19384月,加入了党组织。根据党的工作需要,他怀着一腔爱国热情,成为了一个和“魔鬼”打交道的地下工作者。他当时的公开身份是上海广大华行的副总经理,是上海的一名“大老板”、“财神爷”;另一重身份是我党第三条秘密战线上的斗士,日夜周旋于朋友和“魔鬼”之间。在复杂的政治经济环境中,他和战友一方面以经商为掩护,奔波在华行工作中,另一方面长期接受周恩来同志单线领导,在上海、昆明、成都、重庆等地从事秘密联络和地下经济工作,披肝沥胆地为党掌管“钱袋子”。

解放后,杨延修出任上海工商局副局长,再次为工商业改造和统一战线事业作出杰出贡献,曾经多次受到周恩来的接见。上世纪八十年代,电影《与魔鬼打交道的人》风靡一时,杨延修和他的领导卢绪章(原国家外经贸部常务副部长)正是此片的原型。他也被称为红色特工

情系后代资助圆梦

杨延修不忘初心,一腔热血,一片赤诚,牢记党的宗旨,坚守信仰,始终关心下一代的健康成长。退休后,他生活待遇较高,完全可以安享晚年的宁静、舒适,看美景、享美食,然而,他不是这样的,仍关心国家大事,严格按照党的准则办事,一直保持着艰苦朴素的作风,对子女要求很严格,自己生活简朴,省吃俭用。

“16年来,父亲情牵教育,情系下一代,尽最大可能为青少年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为困难学生圆梦而贡献着力量。”二儿子杨昆华说。2000104日,已经90岁高龄的他轻车简从回到魂牵梦绕的扬桥小学,表达了捐资助学的愿望。随后,杨老拿出20万元积蓄成立杨延修教育奖学基金,用于奖励该校学习成绩突出和资助贫困学生。

“那天,杨老戴上了红领巾,慈祥得像邻居家的爷爷。”当年负责接待的副校长张琴说,杨老详细了解孩子们的学习情况,并和孩子们讲他当年的经历,教育孩子们要热爱祖国,好好学习,长大后成为有用之人。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杨老说,只要我还能讲,就要把艰苦奋斗的故事告诉年轻人。让没有经历过战争洗礼的一代又一代人认识到这点,至关重要。

从那时起,他的爱心行动从没间断。此后,老人每年再拿一万,让前往探望的老师带回学校,用于资助特困学生和更新教学设备。

有人问杨老,你的子女也不富裕,为什么不把钱留给子女,不怕他们有意见吗?杨老回答:我是个老党员,共产党员就是要带头,吃苦在前,享受在后。

立下遗嘱  奉献爱心

  三儿子杨建华说,父亲不仅以对党的无限忠诚去兑现入党誓言,还以默默无闻的奉献去播撒共产党员的无私大爱。

2017112236分,杨延修老人在上海走完传奇一生,享年106岁……

杨昆华说,父亲生前立下遗嘱,叮嘱了三条:第一条是一切从简;第二是不许向组织提任何要求;第三是向扬桥中心小学捐赠15万元作为教育基金。后来父亲又在遗嘱中,要求再增加5万元,合计20万元。

“为完成父亲生前的嘱托,在忙完家中事务后,我们赶紧和学校对接,了却他老人家的最后一个心愿——向学校再捐款20万元。杨昆华说,父亲一生清廉,创造的财富很多,全部捐赠给了国家,是个富有的无产主义者。

杨延修的一生,堪称传奇。为了党的事业,贡献了毕生精力。他立场坚定,胸怀坦荡,平易近人,无私大爱的优良品质,受到了广大群众的爱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