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五老”风采> 详情页
“为了下一代,吃亏我愉快”

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http://www.zgggw.gov.cn/ 2017年06月09日

来源: 江苏省泰州市关工委

热播电视剧《人民的名义》里,老检察长陈岩石退而不休,处处为民的义举,打动着亿万观众的心。在江苏省兴化市沈伦镇樊荣村,也有一位退休医生、村关工委常务副主任让众人感动不己。

今年78岁的樊才林,仍践行着“为了下一代,吃亏我愉快”的善举。住房,几乎100%让给青少年学习、活动;退休金,几乎100%用于校外辅导、扶贫济困;个人精力,几乎100%扑在关心下一代工作上。2016年,他被被江苏省人民政府授予“第三届最具爱心行为楷模”;今年3月,被新华社和央视、江苏现代快报联合评为“感动中国·江苏十大人物”。之前,他获过中央文明办、中国关工委“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个人”等殊荣70多个。

起因:血的教训的警醒

樊荣村正常有20多个留守儿童。13岁的小苏寄读在外公家,2004年下半年迷上网吧,学习成绩一落千丈。在外地打工的父母亲多次打电话训斥、痛骂他,也未悔改。一天早上,小苏听到电话那头“不好好上学就去死”的咒骂声,赌气偷喝了农药。樊才林听到“救命”声,急忙赶到抢救,只见小苏口吐白沫,深度昏迷,随即陪着送往兴化市人民医院,抢救了33夜也未留住性命。“我从这一血的教训中深刻认识到,教育人比我做医生治病人更重要。”樊才林回忆时的神情痛苦万分。当时,放学后的孩子们无人问津,成了无线的风筝,疯玩,打架,进网吧,做恶作事,无奇不有。

看在眼里,痛在心上。樊才林萌生在家里办个青少年活动中心(后更名为“樊才林家庭校外教育辅导站”),让莘莘学子离校后有个好去处的主意。2005年春,他接过村关工委常务副主任的担子,与家人商量腾出4间平房,拿出25000元,购置电视台、影碟机、桌椅、书架及图书、乐器、黑板、笔墨纸张等教学、活动必需品,请来6名退休老师和民间艺人任辅导员,首当其冲地对孩子传授思想道德,还开展满足兴趣、辅导技能、督导作业、组织社会实践等等教育活动。渐渐地,渐渐地,辅导站像块硕大的吸铁石,本村的中小学生、乡亲们来了,后来他们还带着邻村的同学乃至家长来到这里,寓教于乐。2008年寒假,樊才林明显感到站房不够用,日思夜想解决法子,毅然决心拆掉紧靠河边的50多个平方的厨房,再向河面延伸面积,扩建成170左右平方的“关情书苑。”一测算,需耗资15万元。老伴一来舍不得花光积蓄,二来觉得厨房缩成2个平方,生活不方便,丢下气话:“你要砌书苑,我就离开你。”村上有人劝樊才林:“俗话说60岁不借宿,你过了70还砌屋,不如省省心、享老福。”也有人费解:“儿媳住单位食堂,你却为别人家孩子砌学堂,到底图的是哪桩?”樊才林笑嘻嘻地答道:“为了下一代,吃亏我愉快。”

硬砌不行,得智取。樊才林乘一次暴风雨过后,找人撬掉厨房上盖,带信给在镇上陪孙女读书的老伴,却说厨房被暴风刮倒了。在施工中,樊才林3次受伤,最严重的一次,摔得右边屁股隆起一块紫茄般的血肿。自己一声不吭地用针筒抽出200多毫升的淤血,仍一瘸一拐地照应着施工。6个月的工期,他瘦了一圈。

辅导站总面积扩大到近400平方,樊才林围绕办站功能,分隔成学习辅导厅,革命传统、图书阅览、电子阅览、青少年追梦、民俗文化、农耕文化和中草药标本展示等“一厅七室”。老俩口的宿舍、厨房、卫生间面积,总共不足20平方。

如何让孩子们常来常往,成了樊才林的一大心思。每当寒暑假前,他都入户走访登记学生及家长来站的意愿、兴趣和需求,汇总排定年度和节假日辅导计划,确定辅导内容、科目、课时、形式、辅导员和目标要求。他在面向所有青少年学生的同时,对留守、困境儿童大行雪中送炭之道。争取镇中心小学、沈伦中学支持,实行“校站结合”,定期开办家庭教育家长班,走校内校外教育“一体化”路子。辅导站更像运河中的一盏灯塔,引导孩子们在人生正道上前行。樊才林把准省关工委创办辅导站的脉搏和青少年学生的需求,琢磨开设思想道德、学法守法、党史国史、优秀文化、乡贤楷模、生活能力、社会实践、家庭教育等等公共课程,设立书法、国画、二胡、笛子、象棋、围棋、乒乓球、电脑操作等兴趣科目,使辅导站的内涵丰富,吸引力增强,延伸拓展、有益补充学校教育的功能体现得淋漓尽致。成了全省首批示范校外教育辅导站。

   辅导站成了青少年们校外活动的首选地,樊才林还不满足,又把心思用到增强育人效果上。他从丰富“一厅七室”展示文物、讲解意义、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放飞孩子梦想全方位入手,发放征集民俗和农耕文化、国学经典、红色传统等文物的传单,借外出举办展览之机收集,抽空逛古玩市场淘宝。木刻24孝古书、木雕乳姑不殆和司马光砸缸等稀世珍宝,就是他在上海治病期间淘的;军舰、飞机、郑和下西洋海船、清华园等等模型,是他带着学生仿制的。如今辅导站内,展示着上万册图书和孩子们从未见过的近万件文物,有些还是孤品。农耕文化室里,有仿水车、风车、洋车,水犁、铁犁头、铁犁耳等农具500余件;民俗室里,有粮票、布票和老行当用具上千种;传统室里,有清朝咸丰、道光、同治、光绪年代的契约,战争武器、各种纪念章,党史国史照片、文件等2000余份。貌似一座农家博物馆,吸引着孩子们。樊才林对每件文物的名称、用途、现实教育意义,如数家珍,娓娓道来。他为此付出的心血足见一斑,青少年受到直观教育的效果可想而知。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樊才林无偿开办校外教育辅导站的13年里,樊荣村无一青少年发生恶性事件,也无一人违法犯罪,倒是破天荒地有34人高考中榜。曾在辅导站遨游过的大学毕业生朱永华,2014年春节回到辅导站举办婚礼仪式,成了一段佳话。

动力:平反政策的使然

“为了下一代,吃亏我愉快”,是樊才林的口头禅,也是他追求的目标,更是他谢党恩、爱人民的胸怀。他从当关工主任初期的“380%”升格到几乎“3100%”,用于关爱后代和救助乡亲。

1991年,樊才林从沈伦中心卫生院退养后,便经批准,协助女儿樊爱珍在村上开办便民卫生室,尽已所能为民化解看病远、看病贵、看病难矛盾。他自立规矩:无偿咨询,免费看病,保本给药。治疗感冒挂水2瓶,标准价格上百元,他只收10多元。整整15个春秋,他免除孤残儿童、“五保”老人、特困群众的挂号费、出诊费和减免医药费5万多元。2005年,他当上关工主任、办辅导站后,没精力为民看病,但仍在家中为留守、困境儿童和“五保”、空巢老人量体温、测血压、建健康卡、搞咨询、发防病知识宣传单。

采集中草药为民治病疗伤,钻研推广新针疗法。唐张村张同殿的2岁女儿,身患多发性脓肿,被医院诊断无法可医。张家人不忍心眼巴巴地失去孩子,莫名找樊才林“死马当作活马医”。他采用手术排脓+便方草药外敷法,治好了垂危的孩子。类似的事儿枚不胜举。小东(化名)是个少数民族的孩子,得了急性脑膜炎,家人找樊才林时己生命垂危。樊才林带着小东紧急赶往兴化市医院,可孩子的母亲前期流产大出血,用光了钱。樊才林再三找院长说明小东家团境,请予抢救、减免药费。小东父母亲离异后,樊才林包下小东逢年过节的衣裳、食品和平常的医药费,直至大学毕业。一次,小东与同学斗殴,被爷爷打了耳光而绝食两天,最终还是请樊才林解了围。

2012年春节间,有两个孩子在辅导站后巷玩球,突然一辆摩托车疾驰而来,樊才林为掩护孩子而纵身上前挡车,但左眼却被孩子抛掷的皮球击伤,血肿数月未消,先后在兴化和上海医院做了3次手术,最终还是落下后遗症。两个孩子的家长执意要赔5万多元医药费,均被他谢绝:“孩子到我站,安全应我负责。”

 “才林经常走到哪里,救助孩子的善事做到哪里。感觉天底下有难的孩子都与他有关。”镇关工委常务副主任、原镇党委书记倪学书说。沈四村小邵考上徐州师范学院,爸爸尿毒症欠下一串外债,爷爷为孙子上学的路费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樊才林路过沈四时听人传说此事,便连忙挨家挨户访到邵家。丢下身上仅有的500元钱,并安慰道:“别难过,政府和社会会帮你家的。”小邵放寒假回家,樊才林冒着风雪天气送去200元过年钱。每学期开学前,他都送去500元路费。其实,他老俩人2016年的收入不足4万元,是村上穷人中的富人、富人中的穷人,但他天然有种“富有”的价值观:“钱,生不带来,死不带走。”

“樊才林对人大方得要命,对己小气得要死”。乡亲们都这么说。他不吸烟、不喝酒、不打牌,一人在家生活,早晚不是萝卜干或咸菜吃粥,就是下菜面,中饭到姑娘或儿媳家“打游击”,衣服、鞋子不是拾儿子、女婿淘汰的,就是儿女们送的,有的穿了十年八载。农村没公交车时,他步行10多里路,到镇上办事或开会。到外地办青少年主题教育展览,自己打的,从不报销一分钱,中午自己花3元钱买碗面条了事。2015年,他自掏3000多元,花半年时间编制了36块“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展板。不顾身体血糖高,不畏气温高,在兴化城乡巡展100多天,观众7万多人次,其中学生上万人。他被晒得像非洲人,额头皱纹加深。

为了孩子们,樊才林花钱从不心疼,慷慨得与他职工的收入不对称。1987年冬,他听到大兴安岭遭受重大火灾的广播后,想到灾区的孩子无家可归,踩着坑坑洼洼的12里路,从邮局汇去他半个月的工资20元救灾款,也未写上他的名字。打那年起,他在博爱、友善的路上一走就是30年,每次全国发生重大震灾、水灾、风灾,他都捐款上千元。2008年汶川遭遇大地震,恰逢镇党委批准67岁的他加入中国共产党,他捐了1000元救灾款,还缴了1000元特殊党费。“我们镇干部捐二百、三百的,你捐2000元,叫我们的脸往哪儿搁啊。” 一镇长与他开玩笑。2015年“八一建军节”,樊才林自费租车,带村上20多个留守儿童到沈伦游泳馆游泳,开展“七彩夏令营.送清凉活动”,管吃管玩。他看到一个个孩子乐得合不扰嘴,感慨万千:“夕阳无限好,余热价更高”。

随着救助青少年的面不断扩大,樊才林深感个人的洪荒之力也是有限的,得发动众人献爱心、送温暖。2008529日,他拿出2000元退休金,注册成立兴化市首家“樊才林爱心互助会”,带头每月捐款100元。同年8月,镇党委借此平台,组织开展捐资助学帮困活动,募集善款11万多元,救助211人。受助的大学生中,有20多人经常打电话或写信感谢他。201463日,他又争取兴化市红十字会支持,成立“樊才林红十字志愿者服务队”。近3年筹款40多万元,救助孤、残、困和留守儿童200多人次。

樊才林常说:“我用情用钱关爱青少年,不是为了拿奖,而是体现人生价值。”2007年,他把泰州市关工委首次表彰他的先进个人奖金300元,送给村上刚做先天性心脏病手术的孩子;2008年,把泰州市委组织部长送他的4000元慰问金,转手捐给6名贫困生;2010年,他将获得“泰州市十大道德模范”的奖金1000元 ……累计11300元个人奖金,转给17名困境儿童。

 “我问过才林为什么心甘情愿地吃眼亏、做好事?” 沈伦镇党委书记陈建中介绍道:“他说因为岳父的成份不好,‘文革’中他受到牵连,挨批斗,被公社卫生院开除。1983年,党给他落实平反政策,恢复了工作。当时,他即发誓好好报答党的恩情!”

根源:传承家风的责任

建国前夕,有位遭受战争致残的小战士袁立荣转业回乡,孤身一人,生活无人照料。樊才林的父亲樊德寿主动将小袁接家来,当亲儿子一样抚养,直到帮其娶妻成了家,前后养了8年。当时,樊爹的6个子女都未成年,一家全年仅靠夫妻俩租种田的收入8担粮食,靠帮人家杀“喜猪(百姓家办喜事杀猪)”2斤“刀头(主家给他个吉利)”换点零用钱,日子过得紧巴巴的。因为家寒,樊才林的大哥未讨到老婆,自己到29岁时也没姑娘肯嫁,实在没法才娶了富农的女儿。

 “当年,我父亲抚养一个非亲非故的残废军人,有人背后说他是个傻瓜。但我认为父亲的傻,是心地善良的‘傻’”。俗话说,跟好人、学好人。樊才林从小受父亲“穷人善举”精神的感染,便有了传承家风的责任感。在他成人后的人生长途上,他一直吹着知足、博爱、感恩、奉献的习习家风。1964年,他在沈伦公社率先创办唐张合作医疗室,每年大队、社员共投每人1元钱医疗费,20年不超支。1991年苏中遭受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涝灾害、2003年全国“非典”肆虐,他自费上兴化县城调拨消毒粉,送给村民。

1991年至今,他花4000多元出宣传墙报308期,26年用纸3000余张、墨汁300余瓶、毛笔200余支、浆糊面粉1500余斤。

1991年,他花2000多元办起农家图书室,免费供青少年、乡亲们阅读。

2001年纪念建党80周年起,他花5万多元征订青少年主题教育图片2000多幅,制作展板260多块,主动到兴化城乡巡展。

2001年起,他花1万多元,购置服装、道具、乐器,组织村上文艺爱好者自编自演以青少年主题教育为主的文艺节目80多场,观众5万多人次。

……

樊才林与雷锋同龄,常说:“学雷锋,传家风,为人民服务,是我一生的精神支柱。” 他对乡亲们有利的事都拼命地去做,对大家有害的事都奋不顾身去管。为解决大家长期靠服用止痛药缓解疼痛的难题,自费上山东省拜师学技,购买孟氏拔罐,免费为民拔罐止痛。村民樊万选开拖拉机上船时,不慎腿被绞了进去,出血不止,休克。当时没车送伤者去兴化医院,樊才林冒着医疗风险,让伤者躺在篷布上,他跪着缝合伤口180多针,后用自制的中草药治疗了1个多月,便康复。1991年暴发特大洪灾,樊才林自备药物巡回为灾民治疗。在姜童村为一人包扎伤口时,圩堤突然决口,汹涌的洪水把他冲到800米以外,幸亏水性好、身体好,才幸免遇难。19929月,一精神失常的病人手持铁棍,冲进镇医院门诊部,乱打乱砸,现场无人敢于上去制止。危急关头,樊才林机智地从神经病人背后包抄上去,拼命捺住其膀臂,后经院长等人助力,夺下铁棍,阻止了一场重大恶性事件的发生。2005年,有学生家长反映村上一网吧业主时常偷偷摸摸接纳未成年人进吧。樊才林上门劝阻,业主当面答应依法经营,背后却我行我素。樊才林由三番五次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教育,到发动“五老”义务监督;从在墙报栏内贴出顺口溜:网吧网吧,实在可怕;迷恋网吧,毁己毁家;要想成才,快快离它,到提醒学校加强警示教育,多管齐下,迫使业主自动关了网吧。

“我们夫妇俩能入党,评上中、高级职称,我能当上镇中心医院科室主任,媳妇能选上市人大代表,全是受父亲的教诲和家风的熏陶。” 樊建希说。2008年,医院分给樊建希夫妇的公房,因需拆除时,院长承诺给他另砌宿舍。樊建希则主动要求住进搬迁后闲置的原医院食堂。自己掏钱简单整修,祖孙三代住进70平方米的简易平房,直至今日。

樊才林的孙女樊丽颖2016年高考达到二本分数线,对录取专业不如意,坚强地到邻县中学复读。孙女说:“小时候我觉得爷爷很傻,现在认识到他的傻,正如老子曰‘天道无亲,常与善人’,那是博爱、友善的表现。我现在每天悄悄地省点零用钱,将来上大学、工作了,仍会坚持节俭,也像爷爷那样,救助需要帮助的孩子们,把好家风传承下去。”

以人民的名义,樊才林没愧对关心下一代的事业,没愧人民医生的职业,更没愧对党和人民对他的培养。因他懂得,所以友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