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五老”风采> 详情页
火热的心 未了的情 ——记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优秀人物王慎言

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http://www.zgggw.gov.cn/ 2017年04月11日

来源: 安徽省阜阳市颍泉区四九初中关工委

太阳无语布光辉,小草沉寂绣春色,我虽不是太阳和小草,却是教育大厦的一块砖,是心系下一代的一分子,岁月磨砺了我的肌肤,但我的心是纯正的、火红的、坚实的。

——摘自王慎言笔记

在阜阳市颍泉区行流镇关工委,有一位81岁高龄的老人,衣着简朴,笑容满面。可“耄耋之年身尤健”,步履稳健,精神矍铄。他就是这个镇的关工委副主任王慎言同志,1957年参加工作,在教育战线上工作42年。1965年被评为“阜阳地区优秀教育工作者”;多次出席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加入关工委队伍后,2015年被区教育关工委、宣传部、文明办授以“颍泉最美‘五老’”称号;安徽省关工委为他颁发了“从事关工委工作20年纪念荣誉证书”;2016年被阜阳市关工委家教指导组吸收为“家教讲师团”成员。刚刚出版了他的文集《脚步》,收录了在各级各类报刊杂志发表的文字作品近500篇。

60年,是他和学生打交道的时间。而且,这个数字还在增长。

阜阳市颍泉区关工委主任王好华同志,为他的文集《脚步》题写序言,作高度评价:“ 一位从十八岁的风华少年,到而今满头白霜的八十岁老人,用自己的青春、白发和心血谱写着悠长的爱之歌。”

耕耘者

1957年,王慎言老师从阜阳师范学校毕业后,走上三尺讲台,开始了他和教育长达近一个甲子的耕耘之路。他先后在颍东区插花镇、颍泉区行流镇的中小学任教,足迹踏过半个阜阳市。

五十年代,新中国刚成立,教育刚刚普及发展,教学设施奇差,借生产队一间破车屋做教室,上面露天,四面透风,进要低头,出要弯腰,王老师和孩子们就在这个“乐园”里生活学习。神圣的三尺讲台、挥洒不尽的笔粉书香……都曾倾注了王老师生命中太多的激情、感动和快乐,为了工作他顾不上家庭和孩子。近50年的教学生涯,见证了祖国的发展和辉煌,他把青春和爱全部奉献给教育事业。积极倡导教学改革,撰写的教研论文《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三部曲》,受到教育专家的肯定,刊登在《中华教育艺术》杂志上。先后被评为“阜阳地区优秀教育工作者”、“阜阳市优秀班主任”;多次出席全国教育工作会议。1978年在行流镇仁和初中任教时,辅导二年级学生夏晓梅参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的国际书信征文荣获国内奖,他荣获辅导艺术奖。他的一位已经成为阜阳市广播电视台编辑、记者的学生时超给他的新年贺年卡上这样写道:“王老师,您的伟大精神永驻我心,您的宽阔胸襟激我前进,您是我的好老师,我永远不会忘记!‘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就是您诲人不倦,无私奉献的体现。这种无私、伟大的爱给了我们温暖和力量,促使每一个学生实现自己的追求,到达理想的彼岸,老师,我永远记住您!”

退休前,他的身份是行流镇四九中学少先大队辅导员、政教主任,《中国少年报》、《中国中学生报》的终身通讯员。

关工之星

1999年,退休后的王慎言老师被吸收到颍泉区行流镇关工委工作。作为关工委副主任,王老师一到办公室,就在思考工作,学习文件,撰写关工新闻和关工论文。

和同志们一道,创新开展“五零”关爱教育活动(即零犯罪、零安全事故、零辍学、零特困无助、零不肖子孙),得到阜阳市、颍泉区关工委的肯定。

组织和安排关工委成员努力办好“家长学校”。为补家教短板,对某一家长学校所辖范围内的缺学家长,采取送学制度,把家长学校所授的家教理论,传统家教的弊端,转授给缺学的“留守家长”,达到全面提高“留守家长”科学施教的能力。

在家长学校里他要求家长扎扎实实的做到他制定的“七要、六不要”:要做孩子的榜样带头,遵纪守法;要注重家风建设,讲公义,乐助人;要与孩子平等相处,留出自我发展的时间和空间;家长管教孩子要求要口径统一;孩子做了一件很小的好事,家长要给予肯定和表扬;家长要勇于自责;要关心孩子的读书学习。不要做违法乱纪的事;不要做损人利己的事;不要唯我独尊,以辈压人;不要溺爱孩子,听之任之;不要讽刺挖苦孩子;不要动辄就处罚孩子。

积极宣传,推广好典型。在工作中,他采写的《孝亲、敬老、爱子、友情的好媳妇——张燕》,宣传了张燕的事迹,张燕被颍泉区共青团、文明办、妇联评为“颍泉区最美农村青年”;采写的五年级学生刘沈岩的事迹,被阜阳市关工委评为“最美留守儿童”;通过宣传,为先进人物点赞,让平凡人物金光闪烁,从而影响和带动更多的人做好家教工作,使留守儿童快乐成长。

他主持编辑了《行流关工简报》,内容丰富,既有国家惠民政策解读,也有关工委工作动态、五老风采、学习园地等。

平凡的工作他做到不平凡!2013年9月行流镇关工委被评为“全国五好基层关工委先进集团”,王慎言老师是公认的“关工之星”。

“好爷爷”

在实际工作中,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家庭、家教、家风”的讲话,提高自己的宣教水平。深入基层,哪里有留守家长,就往哪里去。学校召开的家长会上、接送孩子的队伍中、村庄的活动中心等等场合,都尽力与家长们沟通,以聊家常的方式宣传现代家庭教育理念和方法,提醒家长给孩子们营造一个宽松的成长环境,为孩子留出自我发展的空间。

在宣讲过程中,还总结了自己的经验,编写了《家教三字经》,在基层宣讲时发给大家学习。足迹踏遍行流镇10个行政村,对全镇的家长学校了如指掌。有的放矢,做好“家访”工作。一次,在与赵楼小学四年级学生(留守儿童)吕玉静谈心,问:“你爷爷可疼你?是如何为你树立良好榜样的?”吕玉静说:“俺爷爷闲着没事好打牌、喝酒,奶奶经常跟他生气、吵架!有时我在家学习也不安生!”听了这位留守儿童的话,王老师决定到她家做一次家访。到家后,找到了正在跟别人打牌的吕玉静的爷爷。把孩子说的话告诉了他,良言相劝:“世上有谁靠打牌发财的?闲着没事可作消遣,但不能成习惯,一坐半天,对身体也没好处,还会引起家庭不和,对你孙子的学习也有不好的影响,你不也希望你孙子能成才吗?我今天来就是希望你改掉打麻将、喝烂酒的习惯,多关心你孙子的学习。才是正道!”

一席话说得吕玉静爷爷无言以对,王老师又因势利导说:“孩子的眼睛就像照相机,无时无刻不在拍下家长的形象。家长的人品形象、待人接物都是孩子的一面镜子。所以作家长的时时、事事、处处、说话、做事,都要做孩子的榜样才对!”

吕玉静爷爷听了他的话,很受感到。当场表示:“王老师,我以后坚决改掉这个毛病,多关心孙子的学习和进步!”

对于品学兼优的学生,王老师经常买笔记本、笔之类的奖品给予奖励;对于特困学生,王老师尽绵薄之力予以资助。孩子们一看见王慎言老师就说:“好爷爷来啦!”

在工作中难免有一些家长不理解,说风凉话,埋怨他过于多事。王老师总是以诚相待,毅然决然地做好自己的工作。

“燃灯者”

王老师年事已高,长期的家庭操劳和工作的辛苦,身体也大不如前。2016年12月份,他突患心肌梗塞,被救护车拉到在阜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抢救治疗,心脏做了支架手术。直到今年的元月份才出院。出院时医生叮嘱:不要再做剧烈运动,以休息为主,千万不能伏案工作!

可是王老师稍作休息,又到关工委上班了,他心里装着关工委工作,装着留守儿童的学习和生活。2017年在《颍州晚报》上新近发表了2篇文章。王老师高兴的说:“我成为市家教讲师,这令我尤为开心,这是我前进的动力。”

颍州晚报记者称赞他是学生的“知心爷爷”。

最近他主动向行流镇新闸村党支部请求担任“农家书屋”的管理员,并赋打油诗《求索》:“农家书屋珍宝多,关心孩子我快乐,每周六日到书屋,知识海洋勤求索”。

前几天,我去看他,谈论关工委的工作和他的身体状况。我为王老师的身体担忧。他拿出一张纸对我说:“这是每次到医院要买的药。”我看到写得满满的。

“身体的确不行喽!以前到四楼开会,我可以一口气爬上去,现在要爬一楼停下来喘喘气。”

我脱口而出:“那就别那么认真啦!又有病,栽着、碰着啦,后悔也来不及”。我知道老师的脾气,知道他对关工委工作的热心,不敢把话说得那么直。

王老师抬头看看我,看出了我的真诚。

“你说的话很多人都说过,其实我不愁吃、不愁喝,荣誉和地位对我还有什么用?!可是拿着党的钱就要为党工作!我乐意写作,多干点活我心里充实,当下留守儿童是大事,小孩子太可爱啦!孩子的发展关系到国家的发展。我认真做了,不求别人说好,至少别人不会说孬吧!”

听到王老师的话,我沉默了。

他接着又说:“如果我不干,总得有人去干呗!——”

清清的沙河水,波光粼粼,折射出太阳的光辉,甘如乳汁,滋养着两岸的芸芸众生;鹅黄的杨柳枝,轻歌曼舞,昭示春天的来临,舞魂升腾,幻化大地碧绿,千山滴翠;坚强的王慎言老师,用睿智和笔杆,浓墨重彩描绘新时代的宏伟画卷,凭年迈的身躯,全身心地哺育留守儿童。

“日月不夺爝火之明,无数微弱的生命之火,亦将照亮弥天黑暗。”

王慎言老师就是燃灯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