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五老”风采> 详情页
一个农民的19年坚守——记泥河社区关工委成员李锦元

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http://www.zgggw.gov.cn/ 2015年06月09日

来源: 安徽省庐江县关工委

在安徽省庐江县泥河街道迎驾饭店至老大桥段大约五百米的距离,很多时候你都能在这里找到李锦元。在新华书店门口发现他时,他正低着头重复地挥舞着扫帚。铁板车每拖动一步,他的两眼都左右巡视一会,遇到一个方便袋,或一个废纸盒,他就一会左、一会右走过去捡起。在非节假日,他每天要清扫这条路两三次,每次要清扫三个多小时。去年年底,街道清洁工缺人手,李锦元就找到了这一份曾想也不敢想的八百多元月薪的清洁工的活。

 

是信念,让他的精神不贫穷

李锦元拿出的手机锈迹斑斑,这是他花80元钱买的一个旧的。他一年四季都穿着一件黄军装、一双黄球鞋,鞋子不超过十块钱,袜子是五元两双的。李锦元喜欢买一色的,用坏了一只,不能扔了另一只,配起来还可以穿。这样一个节俭的老人,却坚持在19年里,省吃俭用,捐款两万多元,帮助许多困难留守儿童,自己修补通往学校的路,为新疆巴伽师地震救灾指挥中心捐款,为印度洋海啸捐款,为西藏母亲水窖捐款。

李锦元是庐江县泥河镇泥河社区一位普通的农民,是社区关工委一名成员,今年70多岁了,他的无私奉献获得了社会的肯定,他获得过省精神文明十佳、市精神文明“三做”典型、市、县优秀共产党员、县道德模范提名等诸多荣誉称号。今年六一期间,他主动向镇关工委请缨,到几所中小学校进行雷锋精神巡讲。

李锦元小时候家寒,但读过很多书,《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愚公移山》等能倒背如流。后来,他又如饥似渴地学习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理论,还写下了300多篇心读体会文章。由于勤奋好学,他的思想境界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后来入了党。

 

是感恩,使他多次帮助弱势群体

“父母给了我第一生命,党给了我更有意义的第二生命,给我带来今天幸福的生活,因此我对党心怀感恩。”李锦元说。

2011年六一前,他写了一首鼓励留守儿童的诗和五百元钱偷偷送到泥河小学的教师办公室的桌上,没有留下自己的姓名就走了。等泥河小学校长崔珠平发现后,老人已经跨出了大门。催校长连忙向人打听这位做好事的老人是谁,烧开水的师傅说是家门口做好事不留名的李老头。

2003年,李锦元当选为镇人大代表。在任职期间,他经常写调研材料,提交议案,反映与关心下一代有关的事。他先后提交的三个议案,都被政府和村里采纳。通往六坊至瓦屋组的土公路每天天阴下雨,泥巴有50多公分深,学生上学十分不便。李锦元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在当年的人代会上,他联名12个代表将此路修建问题作为议案提交到议案组。后来问题得到了圆满的解决。

现在的学生上、放学多是骑电动车、自行车。村通往学校的路以及工城路多处坑坑洼洼了好几年。李锦元在去年9月底,连续拉了20多车的土石渣,才填平了新大桥、法庭门前、变电所附近、六坊路末端等地面凹地。本村小丽的父亲身体不好,母亲离家多年。每次看到小丽,李锦元都很揪心,于是在农忙时总是要伸出援助之手,帮她家做做农活,有时候还给小丽买一些学习用品。他帮助象这样的孩子还有十多个。

 

是大爱,让他多次给灾区捐款

李锦元家并不富裕,养了两男三女,孩子们小的那阵子,他家的日子过得更是捉襟见肘。那些年头,每年在购买农资和孩子们交学费时,他都要向左邻右舍借钱周转,直到午秋收获时偿还债务。他种了六亩多田,偶尔也卖些小菜子、打短工攒点零用钱。

这捐款的家庭,让他的捐款只能“地下活动”。四川汶川地震时,看到那些受伤的学生、那些没了学校的学生,李锦元的心疼得晚上失眠。第二天一早,他就跑到附近一家商店借了200元,加上身上仅有的170元全部捐掉了。后来他硬是通过打零工,将这笔债还了。他第一次捐款是在1994年,当时在电视上看到有许多青年工人下岗,他觉得很心急,于是把刚刚卖稻所得的钱捐给安徽省总工会,希望能为这些青年人尽一点微薄之力。如今,李锦元家还藏有许多汇款凭证、收据和感谢信。有印度洋海啸的、有见义勇为基金的、有新疆巴伽师地震救灾指挥中心的,还有西藏母亲水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