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验交流> 详情页
用“四个文化”引领青少年健康成长

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http://www.zgggw.gov.cn/ 2017年10月13日

来源: 山西省晋城市关工委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五四”青年节和北京大学师生座谈时指出:“核心价值观,其实就是一种德,既是个人的德,也是一种大德,就是国家的德、社会的德。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他强调,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魂聚力,更好地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和道德修养。”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特别是在当前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中,加强青少年教育无疑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那样:“祖国的未来属于下一代,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关系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关心下一代工作说到底是教育人、引导人和塑造人的铸魂工程,其第一要务就是始终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宗旨。近年来,晋城市关工委重视发挥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等“五老”的政治、经验、威望、亲情、时空等优势,在青少年中大力开展传统文化、红色文化、法治文化和家教文化,向青少年讲历史、讲传统,传思想、传精神,帮助青少年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凝聚向上向善的正能量。

晋城历史悠久,文化遗产丰厚,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仰历史文明之光,望太行太岳老区,这里曾哺育和造就了一大批历史文化名人,晋城这片热土既创造了光辉灿烂的传统文化,也创造了彪炳史册的红色文化,以及王国光、陈廷敬等名相形成的家教文化和当今尊崇法治,敬畏法律的法治文化。只有在广大青少年中大力弘扬“四个文化”才能凝聚起向上向善的强大正能量,成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力抓手。

只有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四个文化”引领青少年健康成长,并以此作为青少年精神世界的“四梁八柱”,才能使下一代魂有定位,行有所归,同心同德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一、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厚德树人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必须世代传承的文化根脉,文化基因,也是我们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深厚基础。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优秀传统文化已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源泉,发挥了凝聚共识,成风化人的重要作用。

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既有助于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人民的文化福祉,也有助于确立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保障国家的文化安全和长治久安,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标识。“关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过数千年的积淀和传承,已内化为中华民族的精神血脉和文化标识,是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主要源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要从娃娃抓起,既要覆盖从幼儿教育到高等教育的各个阶段,要覆盖学校德智体美劳全方位教育的全过程,也要贯穿于启蒙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各领域,还要通过校本教材、选修课、书法、上党戏等方式举办让优秀传统文化进教材、进课堂、进校园的活动。同时要发动家庭和全社会的参与,把各项任务落实到农村、企业、社区、机关等城乡基层,建立起从学校到社会的工作体系,让传统文化在青少年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二、弘扬革命老区红色文化,铸魂立人

红色文化是构建新时期社会共识的基础。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进程中创造的以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为核心的先进文化,同时也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和发展。

红色文化的创造主体是植根中华文化沃土、承载中华优秀文化历史基因的中国共产党人和革命人民,他们创造的红色文化不但给中华传统文化赋予了时代的生命与活力,而且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着源源不断的思想文化历史养料,提供着文化支撑。

晋城是太行太岳革命老区,革命战争年代朱德、彭德怀、刘伯承、邓小平、李先念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这里战斗工作过,留下许多可歌可泣的动人事迹。这些红色文化是我们教育下一代的宝贵精神财富。

组织“五老”收集和挖掘革命历史文化资料,在青少年中持续开展红色教育,参观红色遗迹,如烈士纪念建筑物、著名战斗遗址、老一辈革命家战斗工作过的地方等,进一步增强青少年对于红色文化的认识,增进他们传承红色基因、弘扬优秀传统的热情,从红色教育中汲取养分。新的历史条件下,尤其需要广大青少年继承光荣革命传统,尤其需要从红色文化资源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三、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守法做人

根植于全民心中的法治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基本内容和重要基础,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坚持从青少年抓起,使青少年从小树立宪法意识、国家意识和法治观念。

20175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政法大学考察时指出,“法学教育要坚持立德树人,不仅要提高学生的法学知识水平,而且要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要坚持法治宣传教育与法治实践相结合,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增强法治观念,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使全体人民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践行者。

早在2002年,晋城市关工委针对青少年犯罪呈上升态势,市、县、乡三级关工委同三级综治、教育、司法、公安和群团组织,共抽调千余人深入基层,进行为期三个月的调查,最后总结归纳出《预防青少年犯罪亟待解决的十大问题》。随后,又与有关部门配合协调,组织广大“五老”志愿者积极参与整治全市网吧和校园周边环境,设立未成年人维权监督岗,建立青少年心理咨询平台,组织“五老”普法宣讲团进社区、进校园、进家庭以案说法,使青少年犯罪率逐年下降,为建设平安晋城做出了贡献。

四、挖掘家风家训文化,家教育人

家风是一个家庭或家族的传统风尚,体现着家庭或家族的价值观,是一个家庭或家族世代相传的伦理理念、价值准则与行事方式。中国传统社会的家风家教倡导仁爱、勤俭、诚信、孝顺等。这些价值观在今天仍具有重要意义。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庭是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基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注重家风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良好的家风是整个社会风清气正的基础。中国传统社会历来讲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以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在挖掘我市历史文化名人王国光、陈廷敬家族文化的基础上,晋城市关工委又在2007年学习推广泽州县已故离休老教师、全国教育系统劳模郭象壁自定“十句格言”和“五条准则”家训。郭老收集整理了40例家教案例,并联系亲朋好友44户,帮助他们科学育子,使优良的家风代代相传。市关工委借鉴古今家教做法,向全市3万多名“五老”发出倡议,号召全市老同志首先从自己家庭做起,做好家教,制定家规家训,带头教育好自己的子孙后代,开展万名“五老”联万户家教家风活动。

总之,只有在广大青少年中大力弘扬传统文化、红色文化、法治文化和家教文化,才能凝聚起向上向善的强大正能量,并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才能使广大青少年担负起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