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验交流> 详情页
突出特色抓关爱 不忘初心办实事 着力推进民族地区关心下一代工作再迈新台阶——贵州省黔西南州关工委贯彻落实西昌会议主要做法

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http://www.zgggw.gov.cn/ 2017年08月15日

来源: 贵州省黔西南州关工委

2015年3月25日至28日,全国民族自治州关工委工作座谈会和干部培训班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西昌市召开,中国关工委主任顾秀莲出席会议并作工作报告,对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民族地区关工委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会议结束后,作为全国30个民族自治州之一的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关工委及时组织学习了会议精神,并提出贯彻意见,要求全州各级关工委要认真抓好会议精神特别是顾秀莲主任指示精神的贯彻落实。历时两年,黔西南州各级关工委在认真落实好中国关工委、省关工委工作部署的同时,立足少数民族自治州这一实际,不断探索创新做好民族地区关工委工作的新路子,积极为助推经济社会同步小康增添正能量,奋力推动了全州关心下一代工作再迈新台阶。重点抓好了以下七项工作:

一、围绕留守儿童“吃住学乐”,纵深推进“四在学校”活动

围绕全州留守儿童数量较多的实际,探索开展了“四在学校·幸福校园”(即:吃在学校解食忧、住在学校受关爱、学在学校长知识、乐在学校感幸福)创建活动,得到了省关工委的大力支持,并于2015年4月入选为全国关工委工作品牌。为巩固提升“四在学校·幸福校园”活动成果,州关工委、州教育局先后印发了《关于在全州农村寄宿制学校创建“四在学校·幸福校园”示范校活动的实施方案》、《关于全面实施纵深推进“四在学校·幸福校园”活动的通知》全州549所寄宿制学校全面开展“四在”创建活动,受益学生达28万余人,占全州学生总数的40%,“四在学校”实现全面提等升级。一是吃在学校解食忧”推出升级版2015年7月贞丰县建成贵州省唯一一家集中为学校学生配送营养餐的“世纪阳光公司营养餐配送中心”负责学生营养餐配送服务,使学生食品更安全,营养搭配更科学。经过两年多的运行,2017年春季学期全县实施营养餐学校95所,受益学生数4万余人,日供餐达6.1万份;今年秋季学期预计服务学生达5万余人,日供餐将达到7.5万份。该营养餐配送中心还在册亨县、望谟县、义龙新区的20多所学校实施营养餐配送服务,惠及学生近20000人。二是住在学校受关爱”实现新提高。各级关工委积极配合妇联、文明办、教育等部门认真抓好农村学校留守儿童之家、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各学校“村校”关工委组织“五老”参加宿舍管理员及班主任的双巡查和“三优先”(即:对留守儿童优先实行最低生活保障、优先接受社会资助、优先获得结对)、“五必访”(即:对学生做到情绪不好必访、身体不好必访、成绩不好必访、迟到早退旷课必访、同学间争吵必访)等活动,让留守儿童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关爱。三是学在学校长知识”实现新提升。贞丰县者相镇兴者社区关工委充分利用“五老”资源开办“假期学校”,兴仁县第九中学、安龙县第五中学、晴隆县文昌中英文学校、册亨县民族中学、望谟县民族中学等学校,利用“四点半学校”分别开展了民族文化进校园、诗词进校园、武术进校园等活动,不断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知识。四是“乐在学校感幸福”实现新突破。兴义市组建千名心理健康辅导教育教师团开展中小学生心理健康辅导教育,普安县第一中学分利用“云顶爱心助学会”开展困难学生资助等,让留守儿童感受到在家般的温暖。

二、围绕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扎实开展主题教育活动

全州各级关工委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关于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的部署要求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学习党史国史是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的重要指示精神,以党史国史教育为主线,组织“五老”宣讲团(组)扎实开展主题教育活动,仅2016年就开展教育宣讲200余场次,受教育青少年近26万余人次。在开展党史国史等主题教育活动中,各级关工委强化措施,主动作为,创新推动了教育工作的落实。如:兴义七中围绕“党在我心中,成就中国梦”主题,制定《党史国史教育活动方案》,把“两史”教育活动作为推行校园文化建设、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促进学校特色形成的一项重要举措,制定年度计划开展教育活动;每学期推荐6本以上党史国史图书,组织一次读书交流会或开展一次具有本班特色的读书活动,设置“读书”课,每周安排一节课开展读书教育活动;每年将4月、10月作为学校读书节的活动月,公布重点推荐党史国史书目,表彰一批“五星家庭”、“书香班级”、“读书之星”,并对下一阶段工作提出要求,有效推动了“两史”教育活动的深入开展。安龙县招堤街道办海庄村将党史国史教育与村史教育相结合,于2009年3月编纂出版了安龙县第一部村史--《海庄村史志》,村校关工委根据村史还编写了《海庄小学乡土教材》,收录了《勤奋、好学、成才——记罗光迪奋斗的人生》、《在艰难中奋斗卓有成就的人——记尚国燕教授》等篇目,将村史作为理想信念和革命传统以及民族民间文化教材走进校园,以村的发展史,形象直观地讲述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好;以本村成功人士的人生经历作为榜样的力量激发青少年勤奋、好学、成就事业。由于教育者讲的是发生在本村的事、内容详实、感染力强,受教育者听的是身边的人和事,耳闻目染,因而,易于接受和理解,大大激发了青少年积极向上的激情。

三、关注青少年健康成长创新开展法制教育工作

黔西南州是个布依族苗族聚居地区,因受经济发展滞后、信息闭塞和传统落后文化影响,人们的法制观念比较淡薄,加之处于“金三角”毒品运往内地的重要通道之一,毒品过境落地情况时有发生。这就决定了我们民族地区普法的重要性,特别是对青少年尤为重要。在开展法制教育工作中,全州各级关工委不断创新法制教育载体、突出工作重点难点,狠抓工作落实并取得明显成效。一是州、县(市、新区)组建了政法关工委,学校聘请了法制副校长,使法制宣传教育有措施、有队伍、有内容。二是配合开展“珍惜生命、远离毒品”教育活动。印中小学《毒品预防教育读本》30余万册,分发全州各大中小学师生人手一册,开展课堂教学,推动了禁毒教育进学校、进课堂、入人心,实现了全州无学生和教师参与吸毒或贩卖毒品的目标三是深入开展“关爱明天、普法先行”教育活动。全州各级关工委充分发挥“五老”优势和作用,配合司法、教育等部门探索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在中小学深入开展学科渗透法制教育等活动,不断增强青少年学法用法守法的意识和能力。州关工委命名并授牌全州青少年革命传统教育基地7个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基地2个,为进一步推进法制宣传教育搭建了平台;州教育系统关工委组织对全州第三届“关爱明天、普法先行”118所“零犯罪学校”进行了中期评估,推动了“零犯罪学校”的创建工作;州政法系统关工委在贵州省海子监狱(安龙县)设立关心下一代工作站,开展普法教育等活动,维护服刑青少年及服刑成年人子女合法权益;兴仁县关工委将失足青少年家人对其在接受帮教过程中的关心、期盼制作成光碟,不定期到监区、看守所面对面进行播放,通过“亲情呼唤”教育,效果明显在学校开展“关爱明天、普法先行”活动中,由于各级关工委措施有力、经验可鉴、亮点突出、成效明显,分别得到了各级领导的肯定和批示。如2016年10月州教育系统关工委上报的《抓住机遇 结合实际 积极推进民族地区中小学法制教育》,分别得到了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政法委书记孟建柱,中国关工委主任顾秀莲,时任贵州省委书记陈敏尔等各级领导同志的充分肯定和批示。

四、重视民族文化传承,深入推进民族民间文化进校园

注重动员和发动民族地区有一技之长的民间老艺人和退休老教师,在青少年中传播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传授民族民间工艺,促进民族文化交流、交融、传承创新,强化文化育人功能。在州关工委、州教育关工委的努力推动下,全州各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学校普遍开展民族政策教育进校园、民族民间文化进校园等活动,同时在331所学校和教学点开展“双语”教学。如兴仁县深入推进传统诗词和苗族、布依族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进农村、进社区、进景区、进机关、进企业;安龙县开展民族武术进校园、进机关、进军营、进农村;兴义市在民族学校开设了“布依八音坐唱”兴趣班;晴隆县推进“阿妹戚托”彝族舞蹈进校园,并作为大课间操;册亨县、望谟县搜集散落在民间的民族体育、民间歌谣、民间风俗、民族饮食等资料,编印成教材进行教学等;册亨县第三中学利用少年宫和留守儿童之家,开展丰富多彩民族民间文化进校园,特别是对部分学生开展了射箭、摔跤、书法等20多项民族文化兴趣班活动,成效明显。2017年5月1日,该校学生代表黔西南州参加在遵义市举行的2017贵州省青少年摔跤锦标赛中,陈明瑶获女子甲组52kg第一名,令狐进获男子甲组75kg第二名,宁波等市与学校联系后将接收这些学生在他们那里读书就业另外,还有北京丰台实验学校、上海风华中学、上海青云中学等7所外地学校与其结对帮扶,通过帮扶,他们的一些科技创项目还在全国比赛中获奖。通过开展“双语”教育和民族政策、民族民间文化进校园活动,一方面实现了汉语与数民族语言互融互通,让少数民族学生更好地进入学习状态,也让班上的汉族学生了解掌握了少数民族语言;另一方面让民族民间文化得到很好的传承,提升了学校的文化品位,培养了师生的人文素养,有力地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民族文化自信更加增强,各民族更加团结。

五、聚焦助力脱贫攻坚,扎实开展“科教帮扶”工作

全州各级关工委紧紧围绕脱贫攻坚战略,搭建“科教帮扶”平台,突出开展科技培训、结对帮扶等活动,助力脱贫攻坚并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是科技培训助脱贫。围绕良种选择、加工增值、电子商务等重点环节,深入开展“讲理想、育新人、学科技、奔小康”活动,不断提升了农村青年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本领。年来,全州各级关工委先后举办种草养羊、早熟蔬菜种植、水果栽培、电子商务、茶叶种植加工等专题培训800期(次),培训青年农民18万人(次),12余万人基本掌握12门实用技术。通过培训,部分农村青年还积极充当科技二传手,组织开展农民群众科技培训。如兴义市仓更镇岑廷喜,通过近年来参加省、州、市组织开展的科技培训后,对170农户进行早熟蔬菜种植培训,指导种植早熟蔬菜550亩,实现每亩增收350元,户均增收近1200元;兴义市南盘江镇文才东对826户农户进行早熟蔬菜种植培训,指导种植早熟蔬菜、玉米等1200亩,实现增收240万元。二是带领创业助脱贫。“五老”人员充分利用自身资源优势,积极带领群众创业致富,在脱贫攻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如望谟县关工委副主任黎崇道同志在新屯镇成立山丰果蔬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以土地入股形式,吸收贫困户27户为社员,实施林下蔬菜种植等项目300余亩,带动农户每年户均增收4000余元;册亨县关工委主任朱崇光同志带领秧佑村200多户农户种植油茶1.3万亩,将秧佑村打造成为册亨县油茶第一大村;普安县关工委主任刘华雄同志争取扶贫资金90万元,带领江西坡镇下山村72户贫困户发展养猪产业,年户均增收5000多元。三是结对帮扶助脱贫。积极支持“五老”人员参加“老干返乡·助力小康”工程,232名“五老”人员就地就近与驻村工作组结对,力所能及地帮助困难群众解决一些实际困难和问题仅2016年,“五老”人员在结对帮扶工作中就为群众办好事实事60多件,协调项目资金近500余万元,受益群众达5.4万余人。

六、突出困难群体帮扶,“关爱行动工作扎实有效

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意见》、《关于加强困境儿童保障工作的意见》等文件精神,带着真心,带着亲情,扎实开展关爱保护和帮扶工作。一是培训提升抓关爱。州关工委创新关爱模式,利用春节农民工返乡等时机,探索开展了农民工返乡留守儿童家长及在家留守儿童代理家长培训,不断提升对留守儿童的关爱保护(监护)能力和水平。仅2016年,全州各级关工委共举办留守儿童代理家长(家长)培训班113期,受培训代理家长(家长)1.9万余人,培训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和效果,得到了家长的一致好评。二是创新载体抓关爱。州关工委除组织基层关工委开展“六一”慰问、结对帮扶、募捐献爱心等活动外,于2016年5月创新开展了“托起明天的太阳”帮扶活动,两年来已联合州慈善总会、州移民局、州教育局,分别在册亨县、望谟县、安龙县、贞丰县开展了“托起明天的太阳”关爱农村贫困儿童、水库移民贫困留守儿童帮扶活动,共资助留守儿童600名,发放资助金30万元三是心理辅导抓关爱。各级关工委配合教育部门深入开展中小学生心理健康辅导教育,仅2016年就开展辅导教育500场次,受辅导学生近1.4万人次。受辅导的学生解开了心结,学习快乐,健康成长。如兴义市洛万乡民族小学六年级学生罗桂丽,因父母长年在外地打工,两三年才回家一次,每每谈到自己的父母,孩子总是流泪,学习也受到影响,在老师的辅导帮助下,该孩子开始变得乐观开朗起来,在课余时间还学起了传统纺织。四是创建示范抓关爱。州关工委于2016年11月初将兴义市丰都中心小学作为留守儿童服务示范点进行创建,出资为该校留守儿童活动室配备了电脑、打印机、办公桌、电视机、电子琴等设备。按州委、州政府的要求,各县(市、新区)共打造留守儿童关爱服务示范点9个,为关爱留守儿童搭建了新平台。五是联动预警抓关爱。小手环连接大民生,大数据带来大安全。针对黔西南州留守儿童的健康安全问题,州委政法委、州教育局、州民政局、州公安局、州关工委等部门于今年初创新大数据警务工作,共同筹资400多万元,制作安全手环(具有实时位置定位、电子围栏报警、移动轨迹查询等功能)6万多枚,先期为小学阶段21300多名农村留守儿童免费试点配发安全手环,2018年初将实现全州全覆盖。安全手环的配戴,实现了让孩子们学习安心、外出的父母放心的目标。六是建立基金抓关爱。普安县一中充分利用云顶爱心助学会开展对困难学生资助;义龙新区郑屯镇关工委与该镇在外发展的成功人士建立草长莺飞留守儿童基金帮助留守儿童;望谟县新屯街道新屯村在外工作的干部多,由该村在中央民大的一位教授发动社会贤达建立助学基金,每年对该村40名留守儿童进行帮扶,对考上一本、二本的学生分别给予1000元、800元的助学奖励,共受益学生48人,奖励资金28600元。

七、立足夯实基层基础,着力推进“五好”关工委创建

我州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生产生活条件较差,广大干部离退休后均居住在县城或条件好的乡镇安度晚年。因此,基层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五老”骨干较为缺乏,基层基础薄弱,作用发挥不够有力。针对这一问题,我州各级关工委以党建为统领,着力推动“五好”基层关工委建设。一是抓统筹,强班子。针对部分老同志年龄偏大或因身体因素不能承担县、乡两级关工委工作的实际,州关工委采取会议部署、调研检查等形式,在县、乡两级集中换届期间,协调和督促调整充实了县、乡两级关工委班子。二是抓队伍,强组织。把发展壮大“五老”队伍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在认真动员居住在乡镇的离退休干部、教师等“五老”积极参加关工委工作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在少数民族地区培植“新五老”(即:老党员、老村干部、老艺人、老土专家和民族寨老等)充实到基层关工委工作队伍,并组建为宣传员、帮教员、帮扶员、辅导员、科教员等“五大员”队伍,配合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另外,兴仁、贞丰等地还探索采取教师退休协会与关工委相结合的形式开展工作,进一步充实壮大了关工委“五老”队伍。截止2016年12月,全州已建立基层关工委组织2565个,基本实现了关工委组织全覆盖。其中,开展“五好”创建达标的基层关工委1690个,“五好”率达66%;共有7700多名“五老”投身关心下一代工作。2017年7月5日至8日,我们举办了全州关工委系统干部培训班,来自各县(市、新区)关工委、教育系统关工委、政法系统关工委及各乡(镇、街道)关工委共160名干部参加培训,进一步提升了全州关工委干部的政治理论素质和业务工作能力。三是抓创新,强推进。为强力推进基层关工委建设,2015年,州关工委创新提出深入推进“五好”基层关工委常态化工作机制。即:从2015年开始,每年在三个县(市、区)召开一次“五好”基层关工委工作现场推进会,各县(市、区)选择有本地特色、亮点突出的2-3基层点供会议实地观摩,三年轮回在全州实现全覆盖。目前,已在6个县市召开了现场推进会,观摩了兴义、兴仁等六县(市)13个(村、社区、学校关工委)示范点。今年将在册亨县、望谟县、义龙新区召开现场推进会。现场推进会的召开,总结交流了各县(市、新区)的成功经验,又引起了各县(市、新区)党委、政府及关工委的高度重视,“五好”基层关工委创建成效明显、亮点突出,达到了“比、学、赶、超”的目的和效果,全州基层关工委工作逐步迈向了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的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