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验交流> 详情页
哈尔滨市通河县关工委:我们是如何做好帮扶弱势和特殊群体青少年工作的

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http://www.zgggw.gov.cn/ 2017年01月09日

来源: 哈尔滨市通河县关工委

近几年来,通河县关工委从县情实际出发,坚持“急党政所急,想青少年所需,尽关工委所能”的工作方针,围绕弱势群体和特殊群体青少年进行重点关爱保护。在深入调查、掌握实情、摸清底数的基础上,建立健全了救助贫困生、帮助落榜生、关爱留守生、情系孤残生、疏导心理障碍生、法律援助维权生、帮教转化失足生的关爱保护体系。会同社会各方面力量 ,尽力为他们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一是整合资源,全力救助贫困生

从2010年开始,我们通过与县总工会、团县委、县妇联、县民政局等关工系列成员单位紧密合作,在全县开展了“关爱助学”活动。通过多方筹措资金,统一城乡救助标准,加大工作力度,建立完善长效工作机制,对考入公费院校的贫困大学生实施多种方式救助,圆寒门学子的大学梦。六年来,全县累计救助贫困大学生458名,直接救助金额达218.1万元。

全县“关爱助学”活动得到了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和县四大班子领导成员带头捐资助学,带动了机关干部和职工的捐助活动。在2013年贫困大学生救助工作出现资金短缺时,县长李继明亲自批拨了4.6万元救助金。县总工会、团县委、县妇联、民政局等单位,又积极向上级对口部门争取专项经费。县关工委积极协调社会力量和县内规模私营企业开展献爱心送温暖活动,从而保证了资金及时到位,使考入大学而家庭无力供养的孩子们圆了大学梦。

二是拓宽渠道,尽力帮助落榜生

多年来,我县对“两考”落榜生工作非常重视,采取了多项措施关心关爱“两考”落榜生。为了使全县“两考”落榜生能够掌握一技之长,寻求就业门路,县关工委出台了关于做好“两考”落榜生关爱工作的意见,对全县未能继续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去向进行了认真全面详实的调查,建立了动态管理档案。并配合县职教中心坚持升学与就业并举,就业与跟踪服务相结合的办学理念,职教毕业生均得到了较好的发展,就业上实现了“订单培养”。几年来为上级院校输送了一批高职院校学生,他们分别考入东北农业大学、八一农垦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等院校。学习焊接、汽修、计算机等专业的学生,先后被安置到浙江金海湾造船公司、哈尔滨团结锅炉有限公司、哈尔滨汽车总公司等大中型企业。开设的美容美发、厨师等专业,为在县内就业提供了良好的机会。又协调县人社局举办短期培训班,吸纳落榜生岗前培训,近几年来共安置“两考”落榜生200多人。

几年来,由我县四名离退休老教师组成的中介组织共输送182名落榜生到外地技能培训和就业,现职教师和家长共输送216名落榜生到外地技能培训和就业。2015年通过县“五老”马淑艳等人推荐,11名落榜生到大连经贸外语学院学习。今年,在市关工委领导的关怀下,香港李锦记集团资助扶持的农村贫困家庭子女扶贫就业项目——北京劲松职业高中希望厨师班招生在通河举行。来自木兰、尚志、延寿、通河等县(市)和牡丹江市的爱民、宁安、海林等区县(市)和通河境内森工系统的清河林业局、农垦系统的岔林河农场共计41名符合条件的应届和往届初中毕业生参加了笔试和面试,我县有14名贫困家庭落榜生参加了考试,其中8名考生被该校正式录取。

三是多方协作,全面关爱留守生

县委、县政府十分重视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县关工委、教育局、综治办、妇联、团县委五部门联合制定了《通河县关于开展农村留守儿童关爱和教育工作实施方案》,建立健全了以留守儿童亲属为主体的监护网络,以基层党政组织为主体的行政村管护网络,以教职员工为主体的学校帮护网络,以群团组织志愿者和以关工委“五老”为主体的社会关爱网络,以政法部门为主体的法律保护网络。

为了进一步发挥全县“五老”的作用,2013年县关工委制定了《通河县“五老”进校园工作方案》,2014年制定了《通河县关工委组织“五老”开展关爱监护农村百名留守儿童活动方案》,2016年制定了《通河县关工委 “五老”关爱团关爱保护农村留守儿童活动意见》,在全县范围内建立起监护人+爱心教师+爱心“五老”+青年志愿者(爱心姐姐、哥哥)关爱保护留守儿童的工作模式,使留守儿童成长环境有所改善。县关工委还多次深入学校开展爱心捐助。2013年为浓河中心小学留守儿童捐款2000元。从2014年起,每年组织“五老”关爱保护150名留守儿童,每年在“中华魂”辅导讲课期间,组织“五老”深入到全县农村小学和清河林业局小学、岔林河农场学校,为150名留守生送去学习用品,连续两年为他们捐赠了1.2万元的学习用品。

团县委与哈尔滨联通公司联合开展了“为贫困留守儿童献爱心活动”,为我县60名留守儿童赠送了价值3万余元的学习用品、体育用品及励志图书,并在县桃园书店举办了关爱仪式,为留守儿童赠送了书包、文具等学习用品和价值100元的长途IP电话卡。

2015年县妇联争取省专项资金2万元,在清河镇漂河小学打造了一处留守儿童之家。为留守儿童之家购置了3台电脑,五台电子琴,1台电视机,一个档案柜,课外读物和各种棋类、球类、羽毛球拍、跳绳等文体活动用品,同时制作了工作活动图板,安装了1部亲情电话等。今年“六一”国际儿童节来临之际,与县人民银行联合以“心系留守儿童,共享一片蓝天”为主题,以招募组织爱心妈妈与留守贫困儿童牵手帮扶的方式,为清河镇漂河村留守儿童之家的22名孩子送去学习用品和衣物。全县留守儿童关爱志愿者(包括代理家长、爱心妈妈、心理专家、法律专家等)达到178人。建立留守儿童关爱服务阵地(包括儿童之家、家长学校、爱心超市、爱心书屋等)25个。县妇联组织巾帼志愿者救助留守儿童36名,发放救助金4000余元。县国税局先后为浓河中心小学留守贫困学生捐物捐资达6000元。

县综治办、公安、司法、卫生等部门深入学校对留守生开展法制宣传服务、卫生保健、家庭教育指导培训等活动,对留守儿童在生活、学习等方面,给予了特别的照顾,将困难的留守儿童纳入“两免一补”计划,优先落实资助政策,免收杂费、书本费,发放生活补助等,确保他们完成九年义务教育。

县教育局把关爱保护留守儿童做为惠民重点工作来抓。各学校从领导到教师都和留守儿童建立结对帮扶关系,送亲情、捐物资,让留守儿童得到亲情关爱。通过开展家访、家长开放日、家长学校等活动,密切家长或其他监护人的关系,共同做好关爱保护留守儿童工作。开展结对帮扶大型活动4次,结对人数516人。一些学校建立了“留守儿童活动基地”,为留守儿童免费提供活动场所;有的学校还成立了“爱心基金会”,师生为贫困留守生积极踊跃捐款。县朝鲜族学校在金明善校长的积极努力下,得到了哈尔滨5爱心人士一对一帮扶资助5名特困留守生。每人每年资助学生伙食费2800元,直到初中毕业,现已连续包扶三年。金明善校长还带头关爱留守儿童,为贫困留守生捐款捐物,倾注爱心。她亲自帮扶4名学生,连续资助金额总计近12000元。我们还充分发挥媒体的舆论引导作用,宣传关爱和教育留守儿童的典型经验和成功做法,营造全社会重视、关心、支持关爱保护留守儿童工作的氛围。

四是牵手结对,爱心情系孤残生

县关工委联手县残联、县妇联、县民政局等部门共同做好残疾青少年的关爱工作。每年开展手拉手、献爱心、互帮互助活动。组织中小学生与贫困和残疾少年儿童一帮一、手牵手,结成互助对子,开展助学帮困活动。每年全国助残日期间,县关工委会同县教育局、县民政局、县残联及有关学校、民营企业等单位,在特殊教育中心学校开展助残捐资捐物关爱活动。通河镇孤儿黄子瀚,2012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北京理工大学,我们救助资金5000元。2012年,县妇联多方筹措资金2.7万元,救助孤儿27名,每人救助1000元。今年县妇联协调市妇联救助孤困儿童73名,发放救助金42920元。县民政局为全县50名贫困孤残儿童每月补贴600元生活费。县第一小学、爱儿美”国际摄影中心与县特殊教育中心结成了帮扶对子,开展了一帮一、手牵手结对子活动。

五是动之以情,耐心疏导心理障碍生

心理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有针对性地对中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社会的关注点、学生家长的热点、学校教师的难点。鉴于心理健康教育弱化缺失的现状,针对当前部分学生中存在的“厌学”、“焦虑”、“自我压抑”、“自卑”等心理健康问题,县关工委和县教育局把凤山学校教师焦玉凤撰写的《当前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探究》教案编印150份,下发到全县各中小学班主任手中,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参阅教材。浓河中心小学五年级一个男同学的手臂上有好多刀伤,有的已经感染,在与心理教师耐心交流中他说出了原因,原来他的父母都在外地打工,几年都没有回家了,很想念他们,自己在姥爷家生活,每当自己考试成绩差时,就在手臂上划一刀。针对孩子的心理需求及身体的伤痕,学校一方面对其手臂上的伤口进行治疗,另一方面让学校心理咨询室老师及时与其沟通,耐心进行心理疏导教育,校领导也定期找他谈心,并予以贫困住宿生补助。经过不懈的努力,笼罩在他脸上的乌云不见了,现在既能积极参加各种活动,学习也更加努力,变成了一个活泼开朗的少年

六是真帮实做,法律援助维权生

县关工委会同县司法局、县教育局联合制定了 《通河县青少年法律服务中心工作方案》,成立了“通河县青少年法律服务中心”。 法律服务中心成立后接手的第一件维权案就是帮助受害人孟某索要赔偿金。孟某家在农村,就读县城高中时,于2014年10月11日晚在校外被杀害。被告被判刑13年并附带民事赔偿22万元。被告方东借西凑拿出3万元,其余款项无法兑现。中心成立后,被害人所在的富林乡服务分站承担受理这起维权案件,在县关工委的协调下,站长范洪安先后几次去县法院、检察院、司法局等寻求解决办法。功夫不负有心人,通河县法院立案后,经过调查取证,认定被告方暂无还款能力,准备启动司法救助程序,受害人近10万元司法救助款可望年内得到解决。县城某中学学生赵某,在学校上体育课时撞伤了腹部,做了脾摘除手术。法院判处学校承担50%的治疗费用,计8.9万元,县法院判决生效后,学校领导会同县服务中心主动和当事人达成谅解协议,并多方筹措资金,今年上半年已经给付4万元,其余4.9万元计划于2017年一次性赔付到位。

县青少年法律服务中心的成立,为维权生提供了便利的服务,使他们求援有路、求助有门,既依法维权讨回了公道,彰显了司法公正和政府的公信力,又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做出了贡献。

七是教育引导,帮教转化失足生

几年来,我们充分发挥全县政法队伍、各级关工组织和“五老”人员在推进社会管理创新中的积极作用,配合党政有关部门进一步做好失足未成年人的帮教工作。

乡村关工成员和派出所干警都确立了“两放”人员和失足青年帮教对象。思想上帮教引导、生活上帮助关心、行为上矫正转化。使他们能融入社会,恢复自尊心,树立自信心,开始新的生活。富林乡德兴村刘某,因伤害他人被判刑,并赔偿受害人10万元,获释回家后,他想利用在狱中所学技术从事藤编生产,村书记、村关工委主任范喜强主动帮他筹措资金1万元,现在已经开始试生产。

近三年来,全县未成年人涉嫌犯罪14人,占未成年人总数的0.73‰。在涉嫌犯罪14人中,判实刑1人,缓刑11人,羁押2人。对看守所羁押的两名未成年人,我们会同县检察院监管科负责人一同到看守所进行了探望,并带去了“中华魂”教育读本和学习生活用品,两名在押未成年人十分感动,并写了读后感。对缓刑的11名未成年人,本着教育、感化、防止重新犯罪的方针,由所在社区和乡镇成立了以“五老”为主的包、保、教工作小组,定期走访、慰问,了解他们生活和思想动态。我们还组织相关部门和爱心人士对他们进行走访慰问并送去慰问品。目前这11人中,已有3人在我县环宇汽车修配厂就业,有8人回村务农,其中的2人已结为夫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