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验交流> 详情页
以党史国史筑基 用红岩精神铸魂—重庆市沙坪坝区关工委用红岩精神培育引导青少年成长成才

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http://www.zgggw.gov.cn/ 2016年04月21日

来源: 重庆市沙坪坝区关工委

重庆市沙坪坝区是红岩精神发祥地,重庆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歌乐山烈士陵园和白公馆、渣滓洞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对青少年进行党史国史教育不可或缺的教育资源。红岩精神内容生动、感染力强,在党史国史教育方面有极好的说服力。挖掘红岩精神的内在价值,大力传承与弘扬红岩精神,对培育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的意义。沙坪坝区关工委积极探索如何运用沙坪坝区独有的文化教育和红岩精神宝贵资源,深入开展“两史”教育,创新“两史”教育的方法和途径,充分发挥红岩精神的育人作用,用身边鲜明的、典型的人和事,团结教育广大青少年听党话、跟党走。

一、“四结合”,不断丰富教育内容

沙坪坝区关工委把弘扬红岩精神作为党史国史教育的重要内容,抓好“四个结合”,使党史国史教育不断注入新的内涵。

一是把弘扬红岩精神与主题教育活动相结合

沙坪坝区关工委把弘扬红岩精神与“中华魂”主题教育读书活动、“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老少同筑中国梦”主题活动等有机结合起来,广泛动员“五老”(老干部、老模范、老教师、老战士、老专家),组建红岩精神报告团、德育报告团、法制宣讲团、文体艺术团等队伍,充分发挥“五老”政治、威望、经验、时空、亲情五大优势优势,深入学校、街道、社区,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红岩精神、雷锋精神等宣讲报告、宣传演出。近年来,全区共作报告7000余场次,“五老”参与人数2000余人次,受益青少年30万余人次;中小学校开展班会、队会、社会实践等17000余场次,“五老”参与人数4000余人次,受益青少年80万余人次。其中,红岩精神报告团原团长魏仲云同志自1992年退休以来,几十年如一日,坚持在全国、全市、全区为青少年开展党史、党建、党性、红岩精神、革命故事为主题的宣讲活动1250场次;编撰出版《红色足迹》、《新四军进故事》、《西南服务团战斗在重庆》等红色书籍14000册,并在《东方文化》《巴蜀史志》等刊物发表“两史”文章34篇;郭德贤等脱险志士为青少年介绍红岩英烈事迹近百场次。

二是把弘扬红岩精神与节日庆典相结合

沙坪坝区关工委坚持在节庆日、纪念日常态化开展红岩精神主题教育活动,对青少年进行思想引导。如:举办以弘扬红岩精神、歌颂党和祖国为主题的“红岩杯”书画大赛、红岩青春诗会.原创诗歌征集评选、青少年社团风采展示、“两月两日”(每年四月、十一月定为革命传统教育月)、“11·27”祭扫仪式、“向国旗敬礼”、“我与国旗合影”、“国旗下的演讲”、爱国教育远足、红岩少年团校学习、“缅怀先烈·爱我中华”诗歌朗诵会、创作抗战主题诗歌等活动,让青少年在“悼先烈、忆先烈、学先烈、颂先烈”的过程中净化心灵,升华爱国情感。

三是把弘扬红岩精神与养成教育相结合

沙坪坝区关工委将红岩精神作为党史国史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以红岩精神带动行为养成教育。烈士墓小学(由前外交部部长李肇星提名:重庆红岩红军小学)通过“六抓”来培养青少年学生良好道德行为习惯,取得显著成效。一抓“学”,根据各年段青少年特点及行为标准的层次,选择学习各项行为习惯标准,各项规章制度。二抓“教”,采用教师示范,高年级对口帮教示范、学生自编自演、互教互纠,公益活动中教、劳动课教、朝会教等具体形象、生动活泼的形式教会学生怎么做。三抓“练”,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随时进行训练,如:快步轻声、轻上轻下、桌椅教具轻拿轻放、人走桌面净等训练项目,以纠正行为偏差。四抓“查”,采取定期与随机检查相结合,教师检查与“文明监督岗”学生检查相结合,学校与家长相结合的形式,把“查”落到实处,指出问题,及时纠正。五抓“评”,把遵守《规范》情况作为评定“文明礼仪学生”、“文明班集体”的主要条件,作为评定学生操作、三好学生的衡量标准,激发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约束的内驱力。六抓“恒”,坚持不懈地把红岩精神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

四是把弘扬红岩精神与文化建设相结合

沙坪坝区关工委依托区、街道(镇)、社区(村)三级公共文化服务阵地,将红岩精神教育贯穿在日常工作中,开展各类文化活动。

以全民阅读活动为载体广泛开展“红岩少年”读书活动,“学习雷锋”、“党在我心中”、“知荣明耻”故事比赛等知识讲座、故事比赛。积极筹办引进各类展览。如:红岩联线举办《红岩精神与群众路线教育》展览;区博物馆举办巡展《重庆抗战遗址遗迹图文展》,在张治中纪念馆举办原创展览《抗战遗墨——抗战名人题刻拓片展》,被入选国家文物局公布的2015全国博物馆展览季活动推介目录;区文化馆举办《伟大的胜利》-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图片展;区图书馆举办《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暨沙磁文化书影展》等。丰富和创新特色群众文化活动。利用沙坪坝区民间故事会(黄葛树下龙门阵)讲述红岩故事,自1958年以来,共举办周末和节假日故事演出累计5000余场次,举办专题宣传故事演出1000余场次,讲演故事5000余个,仅2015年举办《中国梦民族魂》—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音乐会43场。依托老年、青年、少儿团队开展红岩精神文艺演出,提高群众对于红岩精神内容的接受度,达到潜移默化的效果。创作的舞蹈“小花的梦”、合唱“烈士墓前的小花”、故事“七颗豆子”、琵琶弹唱“江妈妈听我说”获得全国群星奖金奖、银奖;首批德育剧《把牢底坐穿》获全市一等奖。

二、“四融入”,不断创新教育手段

沙坪坝区关工委将红岩精神作为“两史”教育的内核,牢牢把握红岩精神的时代内涵,提炼并形成“固本铸魂、整体育人”的教育理念,促进沙坪坝区“两史”教育特色形成和内涵发展。

一是将红岩精神融入教材进课堂。辖区学校结合实际,开发校本课程,并利用班会课、思品课、综合实践课进行红岩精神有机渗透。如:西永镇中学为校园内安葬的解放西永战斗中牺牲的英雄连长胡国忠修建烈士墓,并以此为载体开展活动;树人小学把《国史》、《校史十讲》课纳入学科课程;烈士墓小学开发校本教材《沐浴传统文化,点染生命底色》;莲光小学以承载抗日记忆的“莲光别墅”为校史馆,每年新生入学都要上一堂实地校史课;森林实验小学将红岩精神内容编入“多彩森林”校本教材,在校园醒目的位置设计新颖“五星一徽”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

二是将红岩精神融入社会实践。组织青少年节假日到白公馆、渣滓洞当义务小导游,到烈士陵园打扫卫生,“大手牵小手.重走红岩路”,并填写《革命传统教育成长记录册》,参观科技馆,到开心农场体验农事活动,“追寻老山城、体验新重庆”,一日军营活动、慰问社区孤寡老人、“军民共建、我与雷锋同行”青年志愿等活动。以创国卫、创文明城区为契机,积极开展“创文创卫、从我做起”,走进校园、走进社区、走进家庭,扫地、捡落叶、粉刷墙壁等活动,让青少年充分了解社会、感知社会,增强社会责任感。

三是将红岩精神融入教育阵地。沙坪坝区关工委有目的、有意识将红岩精神的文化符号和教育阵地有机融合,美化、优化教育阵地,建立红岩烈士雕像、红岩魂广场、红岩主题文化墙、文化长廊、英雄角、红岩故事栏、红岩图书角、红岩标兵榜、红岩图片展、红岩活动回顾等红岩精神教育阵地,使“阵地处处有文化,文化时时寓红岩”,受到国家教委领导实地参观后肯定:“沙区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对全国有启发借鉴意义。”区文化委关工委与重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签订“共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基地”协议,与陈家桥小学、大学城第一中学达成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共建协议。

四是将红岩精神融入个人成长。制定红岩精神育人年段目标,从了解先烈生平事迹、诵读先烈诗抄,到演讲英雄故事、参观烈士纪念馆等做到教育序列化。在广大青少年中开展“四个一”活动。即缅怀一段历史(革命先烈的奋斗历史,以红岩历史为基点),了解一个人物(红岩英烈人物),挖掘一种精神(坚定的信念,执着的人生追求,钢铁般的意志等),树立一个楷模(以一位英雄人物作为学习对象,以一种精神作为自己的道德楷模),让红岩精神植根在青少年心中,引导青少年健康成长。

三、“四树立”,不断升华教育效果

沙坪坝区关工委把弘扬红岩精神融入“两史”教育,引导青少年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帮助青少年成长成才,收到明显效果。

一是树立了爱国主义思想。通过红岩精神教育,进一步增强了青少年爱国主义情感和对祖国的自豪感和使命感,树立了民族自尊心与自信心。如:西藏中学学生及时反映了个别藏文教师的反动言论,在“3.14”拉萨打砸抢烧事件期间,主动写信劝导家人听党话,相信政府,坚决抵制不法行为。

二是树立了人生奋斗目标。通过红岩精神教育,提振了青少年自强不息,顽强拼搏的昂扬精神,把爱国精神转化成奋斗动力,立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刻苦奋斗,努力学习。近年来,全区中小学德智体美综合素质水平不断提升,普通高中学校参加高考连续八年实现稳步提升,重点本科上线人数增长了34.1%,2010-2015年高考,沙坪坝区出了重庆市8名文、理科状元。刘悦婷同学作为全国第七次少代会代表被习总书记亲切接见;张恺文同学被授予全国“最美中学生”称号;张鹏同学被授予全国“最美中职生”称号;李恺馨同学被授予“全国优秀少先队员”称号;杨硕等六名同学被评为全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

三是树立了团结互助意识。通过红岩精神教育,使青少年在合作、共处、互助与团结中实现思想沟通、情感交流,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如:学生自发组织互帮互助小组,每天轮流到身患白血病的欧阳檄同学家中辅导学习,使其以中上的优异成绩考入中学,该事例曾被中央电视台《红岩》记录片采用;患有自闭症的某学生在学校老师、同学的结对关心、帮助下,其学习、生活有了很大进步,家长特地写来表扬信高度赞誉老师、学生的团结互助行为。

   四是树立了无私奉献精神。通过红岩精神教育,引导青少年逐渐养成了正确认识和分析事物等能力,从而塑造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等良好的精神品质。如:付晓同学奋不顾身参与扑灭歌乐山山火,被团市委授予“十佳少年”称号;卢彦西同学救助一位老年痴呆大爷的典型行为,赢得社会好评,学校为其颁发助人为乐的特别证书。以英雄为榜样,从自己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用自己的具体行动对祖国、对社会、对他人做出奉献,在沙区蔚然成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