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验交流> 详情页
关工委特有的组织文化与中华民族优良文化传统一脉相承

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http://www.zgggw.gov.cn/ 2015年09月18日

来源: 盐都区关工委

今年是中国关工委成立25周年,我区关工委成立23周年。20多年的实践孕育生成了独树一帜的关工委特有的组织文化,从某种意义上说,一部关工委事业的成长史也是一部关工委特有的组织文化发展史。关工委作为协助党和政府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的群众性组织,它的产生发展与我国的政治文化密切相关,具有深厚的思想文化根源,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

关工委特有的组织文化传承了中华和合文化传统。和合思想在我国源远流长。早在三千年前,甲骨文和金文中就有“和”、“合”两字。春秋战国时期,和合思想得到了进一步发展。老子把和视为宇宙万物的本质,提出“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管子将和合并举,提出“畜之以道,则民和;养之以德,则民合。和合故能习”。孔子以和为人文精神的核心,处理社会关系的基本准则,提出“礼之用,和为贵”。孟子则认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东汉以后和合为儒家、道家、佛家通用,成为其概括其本身宗旨的综合性范畴。中国传统和合文化,从宇宙观、价值观和处世哲学等层面,深刻阐发了“和合”的本质内涵和基本要义,揭示了“和合”在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及身心关系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和合作为文化理念,被广泛应用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天人调谐,和而不同,贵和执中,和衷共济,成为中国人的基本价值准则、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关工委强调“老少同乐”、“大手拉小手”、“朝霞与晚霞同辉”等观念,以社会主义事业的后继有人、兴旺发达为共同理想,以帮助下一代的健康成长为共同目的,以讲求奉献、自愿服务为共同价值观,这三点构成具有关工委特色的组织文化内核,承接了和合文化的传统,汲取了和合文化的精华,实现了和合文化的当代价值。

关工委特有的组织文化传承了中华忧乐文化传统。中国传统有着深厚的忧乐文化基础。“忧”在传统中主要表现为一种忧患意识,特别是社会个体对天下国家的责任意识。“乐”在传统中更多强调的是乐观向上的精神情怀。“忧”与“乐”集中反映了中国传统知识分子对国家、民族的一种政治责任、政治关怀和政治担当,共同构成了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道德人格和政治品格。从孔子的“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君子忧道不忧贫”,到孟子的“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再到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陆游的“位卑未敢忘忧国”以及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都充分体现了传统知识分子这种舍小家为大家,把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不重物质享受,注重精神价值实现的“忧乐”情怀,成为自古以来中国绝大多数知识分子的共同精神品格。关工委是以老同志为主体的群众性组织,是老干部、老模范、老专家、老教师、老战士聚集地,他们既非“居庙堂之高”,亦非“处江湖之远”。各级关工委组织和广大老同志为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急党政之所急,帮青少年所需,尽老同志所能,在青少年的德育工作中扮演的中华文化和革命理想的传承者,精神家园的维护者,健康成长的引领者,困难群体的服务者,科学思想的践行者,家庭和社会教育的参与者等多方面的角色。这种强烈的责任意识、担当意识和使命意识,无疑与中华民族忧乐文化传统一脉相承。

关工委特有的组织文化传承了中华策士文化传统。中国古代社会,策士或谋士,泛指出计策、献谋略的人,是足智多谋的智囊,他们依靠自己的知识、才能、经验与思维能力,帮助统治者审时度势,出谋划策,运筹帷幄,治国兴邦,扮演着非常特殊的角色。姜子牙辅周灭商,张仪行连横之术助秦国统一,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出山,终于三强鼎立之势,等等。这种得谋士而得天下的情况,在中国历史上比比皆是。关工委是协助党委、政府工作的社会性机构,参与关工委工作的“五老”,有着政治、年龄、经验、威望、亲情等许多其它方面不可替代的独特的优势。他们不靠发号施令,不靠指手画脚,最主要的靠调查研究,取得成果,掌握实情,向党政领导献计献策,建言立论,实际上传承了中国古代策士文化传统,担当了党委、政府的“高参”、“谋士”的角色。

关工委特有的组织文化传承了中华民本文化传统。中国的民本文化历史悠久。从先秦到明清,不少思想家以及封建统治者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阐发了民本的思想。孔子主张“泛爱众”,孟子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韩非子认为“君权民本”,董仲舒说“天之立王,以为民也”,唐太宗李世民提出“国以民为本”、“君为民所推”,朱熹强调“天下之务莫大于恤民”,黄宗羲认为“天下为主,君为客”等等,形成了在思想上要爱民、惜民、重民,在经济上要养民、富民、利民,在政治上要安民、信民、从民等比较丰富的民本思想。这种民本思想虽有历史局限性,但至今天仍有积极的意义。关工委组织坚持以人为本,以民为先,履职为民,把实现和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服务中心,围绕大局,积极配合,尽力作为,帮教、帮富、助残、助学、扶孤、扶贫,做实事,办好事,为关心下一代事业发挥余热,这种为民理念不仅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本质要求,也传承了我国传统的民本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