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基层视窗> 详情页
服务移民搬迁 助力脱贫攻坚——贵州省黔西南州义龙新区项效镇马别社区关工委助力脱贫攻坚纪实

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http://www.zgggw.gov.cn/ 2018年02月24日

来源: 黔西南州关工委

       贵州省黔西南州义龙新区顶效镇马别社区,毗邻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兴义马河峡谷,国土面积12.7平方公里,20个居民小组1674户5829人。该社区属黔西南州移民搬迁安置聚集地之一。1996年,国家天生桥一级水电站建设,马别社区就承接易地移民搬迁158户598人;2016年,黔西南州望谟县麻山乡移民陆续迁入。截止目前,搬入马别保障房居住的易地搬迁群众已达1017户5522人。多年来,马别社区关工委在做好常规工作的同时,主动服务社区移民,为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作出了积极贡献。

共协商抓关爱  助力子女入学

关心移民子女入学,解决移民后顾之忧,是关工委义不容辞的责任。作为移民安置点的马别社区,周边虽然有不少学校,但最近的马别小学和小寨小学都不在公路边,搬迁户初来乍到,人生地不熟,给办理子女入学手续带来诸多不便。社区关工委了解这一情况后,积极向上级政府及移民安置联合指挥部反映,并主动和辖区内的相关学校协商,促成搬迁适龄儿童及时入学,并和本地学生享受同等待遇。经协商,马别小学和小寨小学不仅为搬迁户子女开设了移民优先报名窗口,还根据需要增设班级,保证搬迁户子女入学。截止目前,马别小学和小寨小学解决了易地搬迁子女入学人数共计251人(其中马别小学162人,小寨学校89人),没有一个移民小朋友因搬迁原因而失学。

做表率抓协调  助力征地拆迁

1996年,马别社区被列为国家天生桥一级水电站建设易地搬迁搬入地,共涉及土地征收159亩、房屋拆迁162户。由于部分群众对征地拆迁工作很不理解,甚至有一些抵触情绪,工作进展缓慢。当时,作为社区关工委成员、马别一组的罗天顺,主动带头丈量了自己已居住了半个多世纪的房屋,为拆迁做出表率。同时,罗天顺还与其他关工委成员一道,配合拆迁干部向群众宣传党的政策,为拆迁户排忧解难。万事开头难,罗天顺老人家开了头后,其他村民才陆续同意拆迁,使得这项工作仅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完成了所有土地房屋的征拆任务。2016年10月,首批望谟县麻山镇的360余户1200多人迁入马别保障房,为让这批搬迁群众有活动场所,义龙新区决定在一、二号保障房旁建设一个具有“麻山特色”的广场——海孟坝广场。而这个涉及土地征收近100亩、房屋拆迁76户的项目,距同年11月2日搬入仅仅一个月时间。为配合拆迁组工作,社区关工委“五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利用晚上时间,深入部分不愿征拆的农户家中了解实情,反复宣传政府的拆迁政策。通过晓知以理、动之以情地做思想工作,不愿征拆的农户最终理解并支持政府的搬迁政策,至使该项目得以如期建成投用。

搭平台抓服务  助力社区和谐

为使麻山搬迁的乡亲快速融入当时生活,马别社区关工委以老年协会为平台,组建了“民乐队”、“舞蹈队”、“唢呐交手队”等文艺队伍,从2016年10月14号开始,夜以继日地赶排文艺节目,经过半月的紧张排练,于同年11月1日举办了“喜迎麻山精准扶贫迁新居”联欢会,为移民们献上具有黔西南民族乡土气味的“八音坐唱”、“唢呐”等文艺节目。同时,在了解到麻山节庆时喜欢对歌后,社区关工委“五老”人员迅速组建了“山歌队”,与搬入的移民们进行“山歌对唱”,还开展“痛饮交杯酒”等活动,与移民兄弟交心谈心,互表衷肠,让他们感受到了马别人对他们的欢迎和善意,感受到了新家的和谐与温暖。另外,社区关工委“五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化解了移民与当地群众的矛盾纠纷。特别是社区关工委常务副主任、原老支部书记胡荣英,成了马别社区调解工作的一大功臣。如在社区农贸市场内,有一搬迁户因一个水果摊位和当地人陶某发生纠纷,胡荣英主动上前调解纠纷,在她的调解下,陶某主动向移民户承认了错误,一场纠纷就此平息。社区关工委近年来出面调解的纠纷,成功率达到90%以上,为创建社区和谐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重发展抓帮扶  助力创业就业.

      “搬得出,稳得住”是政府对易地搬迁群众的一项庄严承诺。是否稳得住,关键要看搬迁群众是否找到生存的根本——就业。马别社区作为黔西南州打造的最佳易地扶贫搬迁迁入地,为协助上级政府和社区帮助移民解决创业就业问题,在易地搬迁点农贸市场商铺(摊位)竞标时,社区关工委常务副主任胡荣英与“五老”人员周诗武、吴明辉等一起共商,建议上级及村“两委”在制定招租方案时,要优先考虑搬迁群众。经协商,最终在农贸市场的82个商铺(摊位)中,就有搬迁户34户48人在市场找到了理想的就业岗位,这一举措还得到了上级政府的高度认可和表扬。同时,社区关工委同志作为市场协管人员,在经营户促销、证照办理、水电管理等方面给予移民户无微不至的关心关怀。如:移民罗朝兰,搬迁前在外地打工有一定积蓄,迁到社区后,为方便子女管理,准备租摊位做生意,社区关工委获知情况后,通过村委优先考虑他的摊位租用事宜,目前该户经营正常,实现了就业和在家管理孩子两不误。关工委“五老”人员陈文祥等同志利用与易地搬迁户是邻居的机会,多次介绍易地搬迁的劳动力到社区筹办的百香果合作社及本地的一些企业等打零工和做长工。据不完全统计,在社区关工委的协调下,300余名搬迁群众实现创业就业,增加了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