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基层视窗> 详情页
郑瑶,一名关工人的抗“疫”日记

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http://www.zgggw.gov.cn/ 2020年02月21日

她是郑瑶,宁波市鄞州区关工委办公室副主任,一名90后的基层关工人。在“千名干部守万门”行动的号召下,郑瑶同志“下沉”社区一线,在东柳街道所辖社区与区委老干部局机关党员干部、社区干部、居民群众并肩抗疫,齐筑“家门”防线。闲暇之余,她用她的日记,记录下了抗“疫”中的风雨和暖阳。

1.jpg

2.jpg

锦苑社区

2月6日 雨

关于疫情防控的“十条禁令”出来后,规定“一般每户家庭每 2 天可指派 1 名家庭成员外出采购物资,其他人员除疫情防控、生病就医、医疗物资生产等需要外,不得外出。”

2月6日这天,我到锦苑社区报道参与联防联控,见证这项通告的落实落地。

锦苑社区有2000多户居民,老龄人口多。在社区书记的组织带领下,一边在社区大门口两侧设点,分别为准备外出采购和复工的居民办理出入通行证,一边组织社区工作人员和志愿者上门分发出入通行证。另外,社区准备了一份简单的“告知条”,在上门分发中如果遇到居民不在家的,就贴在门上以告知在大门办理出入证的情况。

“为什么不放在信箱,就不用一家一家送了,也快多了。”“这里的居民基本不用信箱的。”

“就我们这几个志愿者和工作人员,人手少了点吧,可以在微信群里号召下社区党员参加,或者群里告知下到定时到楼下领取。”“这里很多都是七八十的老人,就我一大早在大门口站的那会儿,已经遇上好几位老人过来连手机都没有,更别提微信了。”诚然每个社区的体量、年龄结构都有很大差别。“我们昨天已经做过了,其实这么多人,很快的。”一位社工说,他用他的经验鼓励着大家。

我们在会议室,把一堆告知条用双面胶粘好。随后志愿者分成2人一组,领了“居民花名册”、出入证和“告知条”,由社区工作人员带路指引楼栋方位,开始挨家挨户的分发工作。

1-7楼,没有电梯,靠体力爬楼,靠大嗓门喊。“您不开门也行,报下电话和户主名字。”在花名册上做好记录,在出入证上写上房号放在门口。“谢谢你们啊。”

这户人不在家,贴上纸条并做好记录。

下午,下雨了,继续。分到的任务完成了。

风雨中的老楼,宁静而安详。愿所有的付出能护您周全,佑您平安。

东柳坊

2月10日 雨

11点多到了东柳坊,与值守了5个小时的同事换班,3个人一组“守家门”,也是一个上千户居民体量的社区。这一天开始可以“一日一出”了。

“体温计好像不灵了。”“给它贴个暖宝宝。”

“您的出入证出示下。”“我是来卫生站配药的。”“那您在这里登记下,给您量个体温。”

“我是来送电脑的,我们单位有个同事住这里,他在居家隔离。说是放门卫,有社区工作人员会来拿。”“那您联系好,放门卫里边。”不久,就有社区工作人员撑着雨伞过来取了。他们这样每天的上门服务不少吧。

美团、京东、顺丰......大门岗的檐下一角,放了居民的快递、外卖用餐、生鲜蔬菜......放的是被这场疫情改变的平常生活。

“我们来寄下东西,女儿生了,我们不去,这些东西要让快递送去。”顺丰师傅卸下送到的快递,费了一番劲调整了原来的摆放,用塑料膜包好尿不湿等这堆物品,稳稳得扎在车上。一堆夫妻和快递师傅在门口完成了交接,交接的是被这场疫情改变的生活重托。

外出工作的“饿了么”师傅、环卫工人、保安、药店工作人员、菜场的商贩......外出采购的居民......来来往往的又是未被疫情改变的生活本来的模样。

拿着体温计,不记得量了多少位居民的体温,也记不清堵回了多少位“不合格”的出入者,只记得风雨中的值守被人流填满,只记得并肩的同事和陌生的你们像熟稔的街坊一样交谈、劝告。

结束后,回来的路上,想到大学的老师有篇文章《我为什么加入共产党》。为什么?在这场战“疫”里,你,我,我们愿意在最艰难的时候随时挺身而出。平凡的“我”微不足道,愿“我们”在困境中汇聚成希冀的光芒,在抗争中守望无恙的“平常”。

怡嘉苑

2月14日 晴 

今天在怡嘉苑值守,依然是站门岗,测量体温,作排查登记。和我一起值守的是2位已有些年纪的保安,1位60多岁的社区党员志愿者。

“我们这里有266户。”保安师傅说。居民或凭绿色的工作用通行证,或凭白色标有日期的出入证,较守规则,进出有序。

“您出入证呢。”“在车里。”“那您拿过来才可以出去。”“好的,我去拿下。”

“这个一次性手套给你们用下。”等测量完一位居民的体温,检查完出入证,转身的时候,人已经走远了,只剩下放在桌上的一包一次性手套。还未来得及出口的谢谢,已变成眼下坚守的鼓舞。

2位保安师傅,几乎认得每一位进出的居民。“老童,回来了啊。”“王医生,出去啊。”日常的工作早已经有了温度。

“我们社区党员都要出来站岗的。”和我一起站岗的60多岁的老党员志愿者说道。使命和担当从未遇到年龄而褪色。

大门口旁边就是一家小卖部。“5包榨菜,5块钱。”店家热情地招呼了这笔生意。站岗的5个小时里,有一位居民去买了5包榨菜,一个小伙子买了一袋零食。“基本没生意,房租都要交不起了。”店家在门口感叹一番。战“疫”里,每一个生命都不曾容易,但我们坚信一切会回归。

联通家园

2月17日 晴 

今天,在门岗向居民宣传推广“健康码”,也迎接着一个又一个即将复工的“回家”人。

“小区400多户,80%的居民我基本认得。”已过饭点,小区物业的凌经理依然守在门岗,进出的居民与他几乎都有个招呼问候。测体温、出示二维码,居民都极其配合。

守岗的保安师傅几乎没进过帐篷,盯着路口,一有车辆“回家”就招停示意,测体温,挪开路锥。

“38.4!里面开空调了么?”“等会儿再量下。”“我正常的,那边刚量过的。”这个温度一出来,大家都紧张了一番,但没有一个人有畏惧躲开。“36.3,正常了。”“不行,拿我这个再量下。”“哦,正常的。进去吧。”前后三个人用了三个温度计测量了三次。

拖着行李箱的年轻姑娘过来。“您是从哪里回来的?”“余姚来的,宁波大市范围内的,我们公司通知要上班了。”“您扫一扫这个二维码,再在这儿登记下,写清楚您电话和住址,这个社区电话您联系下,会告诉您怎么做。”保安师傅迅疾过来,把情况介绍的一清二楚。

“我是去社区领绿卡的,说是老年人拿绿卡后能进出了。”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奶奶出门说道。

“师傅,您有手机微信么?”“有的。”“那您挺先进的,您扫一扫这个注册登记下,到时候进出可以凭二维码,不用卡了。”“这个怎么弄?”“要不我帮您吧,您记得身份证吧。”“有的,手机相册里有。”几位快80岁的老人,也都有手机微信。我帮他们操作了“健康码”的注册登记,并教他们“扫一扫”的操作。

下午4点多,送来了2件军大衣,留给夜里值守的志愿者。

复工“回家”的人多起来了,春天在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