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方信息 > 调查研究> 详情页
丰都县名山街道关工委关于农村留守儿童情况的调研报告

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http://www.zgggw.gov.cn/ 2018年04月11日

来源: 重庆市关工委


为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和管理,名山街道关工委于近期组织相关部门,对辖区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情况开展了一次调查。其目的是摸清情况,了解现状,找准问题,提出对策。

一、前提

名山街道辖区内中学有31个班,共1561名学生,留守儿童有456名,占全校总人数的29.21%;中学有72个班,共有学生3139人,留守儿童有751人,占全校总人数的23.92 %;幼儿园有39个班,共有1210名学生,留守儿童有473人,占全校总人数的39.09%。年龄在415岁不等,经调查得知:这1680名“留守儿童“中有1230名儿童属父母单方在外打工,其余450名儿童属父母双方在外打工。就整个名山街道而言,留守儿童达到了2000多人,这些外出务工人员将自己的孩子留给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照管,或寄养在亲戚家里,脱离了法定监护人,造成了实实在在的“单亲教育”、“隔代教育”、“寄养教育”、“托管教育”。为了更好解决留守儿童问题,让孩子在校能安心学习,家长在外能安心务工,名山街道从2002年开始将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纳入街道关工委、妇联、团工委、民政办的工作重点,成立了专门的工作机构,广泛发动学校及社会力量一起关爱留守儿童,真正做到让留守儿童“离开父母不缺亲情,留在家中不缺关爱,放在学校有人教育,托管似家父母省心”。  

二、问题

通过调研,对留守儿童成长中凸显的问题进行了认真的剖析,我们发现父母外出打工对留守儿童教育确实存在一些负面影响。留守学生在学习成绩、智力水平、身体发育、思想品行和心理健康等多方面的综合表现,明显差于其他学生,而存在障碍、缺陷的比例也明显高于其他学生,整体状况不太理想。具体来说,主要存在以下几大方面的问题:  

1、学习习惯、学习成绩较差。一是外出打工的父母对子女总体期待不高。调查中发现,他们基本上都是要求孩子能健康长大,能把小学、中学读完,长大后能就业就行。读书习惯好不好,考不考大学都没有关系,觉得只要比自己强一点就好,对孩子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成绩没有特别的要求;二是监护人对留守儿童学习管理处于真空状态。从调查情况分析,大部分的留守儿童是跟外公外婆、爷爷奶奶等长辈生活在一起的,只有少部分是委托亲戚和朋友监护,还有一部分是放在留守儿童托管中心进行监管的。照顾留守儿童的老年人年龄普遍较大,大多数都在60岁左右,身体素质差,健康状况欠佳,文盲比较多,占半数以上的老年人完全是文盲,他们不但在学习上无法给留守儿童行之有效的辅导帮助,而且由于年龄相差较大,与留守儿童的现代化、信息化思想观念差异也极大,存在着明显的代沟和沟通障碍,教育管理上弊病较多。尤其是身处农村的老年人,他们还要承担繁重的体力劳动和家务劳动,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关注孩子的学习,再加上老人对孩子的溺爱,认为给孩子煮点好吃好喝的就行,只要孩子健康平安就行,其它的读不读书、学不学习、成绩好不好,都无关紧要,只要能把孩子平安地交还给孩子的父母就好,这种教育观念日积月累,就逐渐养成了孩子的厌学情绪,他们在校与同学不是比成绩,而是比哪个的钱多;在家不是想着帮助家人做事,而是想着能给多少钱。慢慢地,孩子就变得自私自利、好吃懒做、思想脆弱、经济物质要求过多等怪现象。                                          

2、心理亚健康现象较多。由于父母常年在外奔波劳作,大部分从事的多是建筑等体力活和小本生意等营生,劳动强度高,空闲时间少,生活艰辛,收入低微,为了节省开支,与子女的联系也少,对孩子的成长缺乏足够的关爱指导教育。留守儿童监护人对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介入也较少,关注不够。有心事时,留守儿童选择的第一倾诉对象多是老师,也有一部分孩子会与同学或好朋友倾诉,由于这些儿童缺少了起码的与父母交流的机会,常引发这些学生出现感情脆弱、自暴自弃、焦虑自闭、缺乏自信、悲观消极等心理问题,心理问题长久得不到解决,从而导致他们的思想、行为出现过激现象。而十二三岁孩子的“三观”正处在成长阶段,他们对这个世界的好奇大过一切,尤其是部分孩子正处于情感懵懂、性格变化的转折时期,长期与父母的分离,极易使他们的性格变得自卑、孤僻、悲观、内向、叛逆、武断。在留守儿童中,大部分的留守孩子几乎生活在无人管、无人教、无限制等散漫自由的状态下,无形中滋长了他们任性自私、蛮横霸道、自我心重、逆反心强、残酷无情、贪恋钱财等极端性格。

3、亲情淡、监管盲区大。对大部分的留守儿童而言,由于父母长年不在身边,长期缺乏亲情的关爱与抚慰,成长中的心理需求无法得到满足,也无法得到正常的排遣,造成不少留守儿童焦虑紧张、自我封闭、孤独失群、情绪异常、缺乏安全、恐惧交往、仇视心强、怨恨心重。而学校的双休日、节假日是留守学生可以进行自我支配的时间。在这段时间里,留守儿童在学习上处于无人指导状态,他们完全就把时间和精力用在看电视、打游戏、进网吧、混社会等事情上去了。同时,由于与家中长辈存在着年龄鸿沟、认知代沟、心理代沟而缺少沟通,易受到社会上不良风气的影响和侵蚀,逐步容易形成“家庭管不好,学校管不到”的监管盲区,从而形成“5+2”等于零的情况。

4、少年犯罪率日渐升高。由于部分外出打工者急切致富的心态膨胀迅速,平时对子女的伦理教育、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关注较少,特别是部分父母长期在外,因无法照顾孩子而产生负疚感,于是采取“物质+放任”的方式在进行补偿,使得留守孩子拥有零花钱的数量增加,从而形成这些孩子扭曲的人生价值观和享乐主义人生观,养成好吃懒做、奢侈浪费、胡乱花钱、摆显比阔的陋习,并直接导致“读书无用论”等错误思想。部分监护人对留守孩子的教育也不严格,在长期“放羊式”的教育管理下,孩子出现厌学、逃学、乱花钱、恋网吧、打游戏以及偷窃等现象,家长和监护人也没有督促其及时改正过来,久而久之,这些孩子就成了“问题孩子”,慢慢地,就走上了犯罪道路,成了所谓的“少年犯”。而在矫正学生不良品行的过程中,由于学校单方施教,没有全面发挥“家、校、社”教育网络的作用,往往事倍功半,收效甚微。    

三、建议  

1、强化组织领导:街道应成立留守儿童关爱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工作的领导、指导、监督、管理,使关爱留守儿童工作落到实处,杜绝走过场现象。    

2、建立健全三结合教育网络。街道应成立留守儿童教育托管机构,由街道关工委、教育管理中心、团工委、妇联以及留守儿童所在村(社区)的两委负责人组成,专门负责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问题,构建无漏缝的教育管理网络;同时分别建立留守儿童教育管理档案,为进一步管教好留守儿童奠定坚实的基础;托管机构给每个留守儿童指派托管人,专门负责指导、监督监护人全面履行教育管理职责;同时与学校、班主任进行教育对接,要求班主任每周对留守儿童进行一次家访,做到学校、监护人、托管人互相沟通,及时掌握孩子各方面的情况,并定期向其父母通报,充分发挥家庭、学校、社会三结合的教育网络体系作用。

3、强化学校教育。在教育教学管理过程中,要重点加强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的教育与管理。政府应鼓励学校接收农民工子女,要在政策扶持、师资力量等方面给予大力倾斜。要加大学校建设力度,不断完善设施设备,尽量提供完整温馨的留守儿童成长环境,让他们生活在温暖的集体中,能感受到更多的温暖、照顾、关爱,尽量杜绝教育的断层、真空。学校要充分利用各种活动节点,召开留守儿童监护人会,与监护人多交流,形成家校合力,对儿童的教育产生持久效应。学校要有针对性的对留守儿童进行心理干预教育,要关注他们的身心健康,老师要经常与孩子家长联系,了解孩子在家的情况,以便及时进行帮助。要经常组织留守儿童开展文体活动,充实他们的业余生活,丰富他们的内心世界。在活动中要对孩子加强安全、法制、为人、处世等教育,强化自强、自尊、自爱、自立品行,引导他们安全走过成长叛逆期。

4、以活动为载体,树德强观。各村(社)应利用寒暑假等“空窗”时间,组织留守儿童积极开展“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主题活动,在广大未成年人中开展“知荣辱、树新风、我行动”道德实践活动,引导未成年人践行道德规范、增强道德意识,培养高尚品质;组织开展“做一个有爱心的小公民”主题活动,通过组织开展调查问卷、劳动实践、兴趣拓展等一系列适合青少年身心特点的活动,全面提升广大中小学生综合素质;开展“传承家庭美德,树立良好家风”为主题的文明家训、家规征集活动和最美家庭寻找活动,进一步倡导、培育、展示优良家风,宣扬五好家庭,为孩子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开展留守儿童读书比赛活动。号召留守儿童在假期读一本书,引导培育孩子爱读书、多读书、读好书的学习习惯。通过开展各种宣传教育实践活动,引导广大留守儿童树立爱国、守法、诚实、友善、孝顺等崇高品质,增强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四、结语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其实是“三农”问题的衍生物,是伴随着农村劳动力向外流动而产生的一个巨大的社会群体,这一群体的利益已经在社会上和学术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农村留守儿童正处于社会化的关键时期,由于父母外出等因素的影响,有些留守儿童的社会化过程不能正常进行,其心理和生理成长都面临着一系列问题。解决好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是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对我们提出的时代要求,也是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重大举措。留守儿童问题的妥善解决,不仅有利于义务教育在农村的落实,还有利于促进农村社会的和谐与稳定,更有利于广大农村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丰都县名山街道党工委组织委员、街道关工委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