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方信息 > 调查研究> 详情页
开展校地关工委合作 构建牵手育人平台

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http://www.zgggw.gov.cn/ 2017年07月28日

来源: 重庆市关工委

开展校地关工委合作  构建牵手育人平台

——西南大学关工委《立足自身优势,推动校地关工委合作,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课题研究报告

西南大学关工委、北碚区关工委课题组

青少年健康成长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关系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青少年培育是国家发展一项战略任务,受到党和国家高度重视。青少年处于人生价值观形成时期,关心和引导他们健康成长显得尤为重要,党和国家对青少年培育明确提出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本要求。

关工委作为一支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重要配合补充力量,一直活跃在青少年关爱和教育领域,所具有的独特优势和发挥的重要作用,也得到党和国家领导充分肯定和重视。在新的形势下,关工委工作如何进一步发挥优势、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和社会和谐发展作出重要的贡献,引起大家思考。西南大学关工委根据上级关工委指示精神,在市关工委、市教委关工委大力支持和学校党委高度重视下,首次开启校关工委与北碚区关工委的合作,同时向教育部关工委申报立足自身优势,推动校地关工委合作,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课题,作为一项探索性工作进行研究。通过三年多的探索和实践,已按照预定研究计划,如期开展相关活动和工作,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现将有关研究情况和成果总结报告做如下。

       一、合作背景

西南大学的前身,是西南师范大学和西南农业大学,两校于(2000 )年合并。合并后的西南大学,继续承担了为基础教育和新农村建设培养合格人才两项任务。因此,西南大学与地方的合作,有其深远的历史背景。早在50年代,西师和西农就秉承面向基层、面向农村、面向社会的宗旨,设置了校地合作机构,专门研究、协调,进行校地合作的项目设计、编制、测算,校地合作基地选址和实施建设推进,大学生实习安排等工作。

随着高等教育的深化综合改革,各个高校都在为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实践能力,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要,积极探索新的培育思路和教育模式,其中一条重要途径就是通过校地合作、校企合作等方式,建立社会实践基地和教育平台,引导大学生走出校门,深入社会、深入基层,通过实践育人、合作育人、社会育人等教育改革措施显著提升青年大学生基本素质和实践能力,同时也实现了大学的社会服务功能,也提升社会青少年教育水平、促进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实现校地合作的双赢。高校关工委在新的形势下,是否与主渠道一样可以尝试与地方关工委合作,把关心下一代的工作向纵深推进?这个问题引起我校关工委的认真思考,认为高校关工委不但拥有一批退休的“五老”高级人才,还有丰富教育经验和教育平台,大多数五老同志都有闲暇的时间和服务社会的愿望,而地方青少年教育也有很大的需求,高校大学生在实践锻炼方面也存在薄弱环节,如果通过校地关工委合作,完全可以做到优势资源和教育平台的共享和互补。通过校地关工委的合作,在学校与社会之间架起一道共享育人的桥梁,这对于校地关工委育人工作具有双重效益,值得去尝试。于是,我们在没有先例的情况下,西南大学关工委与重庆市北碚区关工委,于20125月经过积极探讨、协商,初步达成校地合作意向,并就共同探索合作方式、合作原则、工作机制、协调机构、活动重点及方式、信息报道等达成了共识。20127月召开校地关工委联席会议,签署了《校地合作纪要》。校地合作项目正式启动。两年以来,双方根据校地合作计划,安排了活动,举行了多项活动启动仪式,校地合作工作付诸实施(见附件一)。

二、合作目的

我们通过对青少年教育的专题调研发现,校地青少年共同都需要加强思想道德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和法治教育。为了适应校地关心下一代工作的需要,校地关工委合作的首要目的,是积极配合主渠道,加强对青少年的思想道德、理想信念和法治教育,培养青少年爱党、爱国、爱人民、爱学习、爱劳动的自觉性。二是探索有效发挥校地关工委整合“五老”优势,拓展校地关工委合作发展的新思路、新机制和新领域,适应校地实践育人的需要。通过校地关工委合作探索,努力构建学校、地方、社区三位一体的关爱育人体系,拓展高校大学生的素质教育和实践锻炼的空间,助推青少年健康成长。

三、合作内容

校地关工委合作,是校地关工委共同的一项探索创新工作。合作的内容取决于双方是否有共同遵循的政策依据,合作是否与关心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需要相适应。这是校地关工委合作定位、合作特点、合作任务和合作目标实现的基础。

政策依据。校地关工委合作依据是《中国关工委工作条例》确定工作原则、任务和工作方法要求。这是校地关工委都应当遵循,并结合校地实际,研究校地关工委合作的原则、任务和方式方法。一是校地关工委要配合主渠道开辟社会服务功能。高校承载教育教学、科学研究、传承文化、服务社会四大功能,服务社会是高校的一项重要职能,关工委工作作为学校工作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应该有责任、有条件配合主渠道开展社会服务工作,特别是服务社会青少年教育、农业科技咨询具有独特的优势和条件。二是校地关工委要配合主渠道人才培养的实践导向。中共中央《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明确提出要拓展青少年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注重发挥社会实践的养成作用,要组织青少年参加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教育部、中宣部等七部委联合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也强调:各高校要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实践育人工作全过程,把实践育人工作摆在人才培养的重要位置要把组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与组织课堂教学摆在同等重要的位置要求各高校要努力建设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基地,力争每个学校、每个院系、每个专业都有相对稳定的社会实践基地。2015825,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关工委和中央文明办,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了纪念中国关工委成立25周年暨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表彰大会的指示信中,他要求全国关工委的老同志,要“坚持服务青少年的正确方向,着力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引导青少年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支持和帮助青少年成长成才,团结教育广大青少年听党话、跟党走”。这些政策和要求,充分体现社会实践育人对大学生成长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校地关工委合作就是适应青年人才实践培养的需要,而为青年大学生开辟一个新的社会锻炼平台。三是校地关工委合作是探索校地关心下一代工作发展方向。中国关工委主任顾秀莲同志在2013年全国高校关工委工作经验交流会上讲话指出,高校关工委不仅担负起培养人才德重任,还是文化传播、思想创新的智库和策源地,更应该成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高地有条件的高校还应主动配合有关部门,利用专业优势和人才优势,发动五老和青年学生深入广大社区、企业、乡村做好帮教、扶贫、就业等方面的调研工作。顾秀莲同志的讲话表明,高校关工委应当承担起服务社会的责任,应当建立开放性的关工委,充分利用高校文化传播、思想创新、理论研究高地的作用,积极投身于社会青少年教育的服务工作。只不过,高校关工委系统、常态化参与社会教育工作还没有成功的经验,需要逐步尝试和探索,从实践中总结工作规律,创新工作模式,我校开启的校地关工委合作,就是试图寻求适合高校五老参与社会教育的机制和方式。四是校地工作合作要适应地方关工委发展实际的需要。开启该项合作得益于重庆市关工委领导的重要指示,认为地方关工委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建有优质的教育资源基地,但缺乏高水平理论指导,而高校关工委有丰富的人才资源和扎实的理论研究基础,但缺乏施展才能平台和途径。如果采取某种合作方式,利用高校关工委的人才和理论优势参与地方关工委工作,共同致力于社会青少年的教育工作,将大大提高地方关工委工作水平。五是校地关工委合作要适应社会青少年教育实际需求。当前社会青少年思想状况及教育问题,如农村基础教育、城市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公民素质教育、留守儿童心理辅导、技能培训等存在诸多问题,农村教育和社区教育已经成为我国教育体系中一个薄弱环节,这些问题关系到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和社会的稳定和谐,迫捷需要有优质的教育资源和教育理论做指导,农村教育和社区教育将是高校关工委参与社会教育工作一个工作重点和切入点。

(二)合作定位。合作是围绕共同确定的目标,整合双方的资源,从不同的角度一起工作或共同完成某项任务。校地关工委合作属于一般性合作,只是充分利用双方的资源优势和平台优势、通过资源共享,达到实践育人的目的。不需要增加新的资源投入或者资源流动、重组。合作方式是有效促进双方资源或平台的利用效率得到显著提高,发挥更大的服务功能和教育作用;根据合作内容看,是以思想教育为主,兼顾实践能力培养,行为习惯养成,从更高的水平或更多渠道关爱和帮扶社会青少年和在校大学生健康成长。校地关工委合作是学校服务社会功能一个组成部分,是配合主渠道共同致力于人才培养、促进社会和校园和谐发展。从校地关工委合作的工作性质看,高校关工委服务社会功能具有老同志自身特点和工作侧重点,是对大学生实践指导和社会教育工作的有力配合补充。

(三)合作特点。我校关工委与北碚区关工委合作具有自身的特点:一是选择性。校地关工委合作,不是全方位合作,而是根据双方关心下一代工作的需要,有选择、有重点地进行合作。也不是全面开花似的合作,而是有关二级院校根据自己的教育专业与相关社区、相关中小学的教育特长需求,有目的地定向合作。二是长期性。校地关工委合作不是偶尔、临时性的联合举办几场活动,而是通过搭建合作平台,建立长效活动、协调、沟通、保障、共享等合作工作机制,形成比较固定工作模式和制度,推进合作的长期化、常态化。三是系统性。青少年培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个方面共同参与和担当,需要多种教育方式、途径的参与,共同营造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环境氛围,需要有政府、学校、社区、家庭等参与与配合。高校关工委与地方关工委合作就是形成一种整合、利用各方面教育资源,融入社会大教育网络,系统地参与社会青少年培育机制。四是实践性。合作一开始就注重教育的实践性,让大小学生亲自参与体验活动,如让大学生结对辅导小学生学习、通过劳动所得捐赠小学生图书;在老教师带领下,让大学生走村串户了解社会,深入农业产业基地和田间,现场解答作物栽培、动物养殖等技术问题;同时邀请学校老专家、老教授为小学生授课、培训小学师资;邀请中小学生来校参观校园、图书馆和实验室,感受大学的文化氛围等活动,都是青少年学生的亲身参与,体会深刻,影响更大。五是特色性。合作的目的是在于发挥高校的专业优势,我校是以师范教育和农业教育为特色的综合性大学,尽管建立了全面、系统的校地合作机制,但开展活动重点是在基础教育和农业科技服务领域,对于北碚区来说,农村基础教育、社区教育和农业产业存在的问题正是学校发挥专业优势之处。对于地方关工委来说,北碚区是一个近代历史文化名城,有许多抗战、民国时期的文化遗迹和历史名人,是可以利用的教育资源,突显青少年历史文化教育的优势。六是主体性。校地合作主要是充分发挥校地“五老”的优势,关工委工作要积极配合、主动作为,不但要巧于借台唱戏,更要善于同台唱戏、勇于搭台唱戏,这是高校关工委工作基本指向,校地关工委合作注重的是老同志主体性的发挥,重点放在搭台唱戏,由关工委老同志自主搭建活动平台、自主开展活动,充分激发老同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关工委在职领导和工作人员要为他们活动创造条件,做好引导、协调和服务工作。七是结合性。校地关工委合作,在很大程度上是实现了理论与实践、教育与培养、关爱与帮扶的有机结合,为大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了学以致用、力学笃行的环境和氛围。

(四)合作的意义和目标。关爱青少年健康成长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也是高校关工委应当承担的重要任务。校地关工委合作体现的重要意义在于:一是通过合作机制和平台建立,为校地关工委老同志参与社会服务拓展了通道。通过这个通道,高校关工委凭借人才优势、专业优势和平台优势,参与社会青少年教育,为社会和谐发展发挥重要作用,为高校五老关爱社会青少年创造活动空间。二是校地关工委合作平台,也为青年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锻炼开辟一个新途径。青年大学生通过关工委老同志帮助和指导、以及亲身体验,真实了解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和历史文化背景,进一步提高适应社会和认识社会的能力,促进大学生基本素质和专业能力的提高。三是通过校地关工委合作平台,有效解决社会青少年教育存在的薄弱环节,如农村中小学基础教育、城市小学或社区的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公共文明和心理健康等存在认识不足、重视不够、教育资源缺乏等问题,为提高青少年教育水平和推动社会和谐发展,关工委是一支可以利用的力量。四是校地关工委合作的目标是共同育人。秉承立德树人的教育任务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为高校关工委五老参与社会青少年教育、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探索一条新思路,旨在帮助提高社会青少年教育水平、推动社会和谐发展;也为青年大学生开辟一条参与社会实践、接受社会教育新途径,旨在帮助提高青年大学生实践能力和社会认知水平。合作重点:以农村和社区青少年思想教育和关爱为重点,通过合作机制和活动平台的建立,促进优质资源共享和活动开展,尽可能从关工委系统建立常态化的教育和帮扶体系,为地方青少年健康成长、社会和谐发展助一臂之力;合作体现四个方面的要求:资源共享、育人为本、合作共赢、服务社会。资源共享是基础,实践育人是根本,合作共赢是前提,服务社会是目的。

(五)合作模式。校地关工委合作实质是通过一种工作机制达到优质教育资源与平台的利用与共享,共同致力于青少年教育的育人模式。这种合作模式是通过合作原则、合作机制、合作方式约束双方履行责任和义务。通过多次校地关工委联席会讨论,基本构建合作框架体系:一是明确合作的指导思想: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要内容,围绕大局,资源共享,共同提高,做出特色,共同致力于青少年的培育和关爱工作;二是提出初步的合作思路:先易后难、逐步推进,资源互补、沟通统筹,探索规律、形成机制三是制定合作的工作机制:主要有活动机制、协调机制、联系机制、保障机制、共享机制(后面将进一步阐述)等;四是提出活动开展的领域及重点:通过学校人才优势和地方平台优势,重点加强农村基础教育、城市中小学德育、法制教育、体育教育、留守儿童心理辅导、主题教育、专题调研、农业科技服务等方面开展活动。五是提出基本的工作要求:党政重视是关键,主动作为是根本,调查研究是方法,开拓创新是动力 按照签定的《合作纪要》,由学校关工委、地方关工委共同牵头,联合政府部门和学校单位(根据活动需要参与、不固定),组成工作协调机构,即是由双方关工委主要负责同志、关工委秘书处负责同志组成的合作指导小组,具体职责是开展日常的工作,商议和提出具体活动计划,组织协调有关的活动开展和工作实施。

四、合作方法

(一)学习借鉴。校地关工委合作一开始启发于政策的学习和工作经验的交流:一是学习上级关工委指示精神,把握校地关工委合作的政策依据和育人导向,特别是对中国关工委、教育部关工委主要领导对关工委工作的主要论述和发展前景,进行认真讨论和研究,从资源优势、政策导向、实际需求等各个方面论证开展校地合作的可行性,也坚定老同志搞好合作工作的信心。二是借鉴有关高校关工委参与地方青少年教育服务的成果,许多新颖的活动主题、内容和方式值得我们学习,但这些合作开展的活动是短暂的、有限的,缺乏一种长期合作的机制,没有形成持续发挥高校关工委的教育优势和满足社会青少年教育的需要,而我校关工委基于持续教育思想,试图建立一种长期的稳定的合作机制,系统地利用高校智力优势和地方教育平台全方位参与青少年的思想教育和关爱工作。

(二)实践探索。校地关工委合作不是停留在理论研究上,而是一开始就注重实践探索,通过活动的开展对社会青少年思想产生良好的影响,来证实校地合作的可行性、必要性,也只有通过一次次实践活动才能发现合作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合作指导小组在多次实践和调研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需要开展什么样的活动切合青少年实际、什么的活动方式最吸引青少年参加,活动要突出实效、突出特色。双方一致认为关工委合作应该抓住主渠道教育的薄弱环节和工作不到位之处,结合老同志自身实际和优势,确定开展的活动及教育重点,最终活动重点定位在农村基础教育、社区教育和农业科技三个方面。陆续尝试开展了小学生帮困助学、大学生实践教育、农业科技咨询、主题报告等八项主题教育活动,如老同志带领大学生参与小学生德育调研、美术指导、结对帮扶小学生、培训师资,深受受助小学师生的喜爱;如农技专家带领大学生深入田间地头或产业基地,解决作物、蔬菜的栽培技术问题,让大学生真实了解农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和技术;这些活动有助于大学生的专业学习和技能提高,也受到经营者和农民欢迎和称赞;如邀请最美乡村教师到校给大学生讲一个优秀教师成长经历和体会,也是大学生走进社会面临的实际问题,对于帮助大学生增长实践能力、端正就业思想、坚定理想信念有很大的引导作用。这些实践活动为下一步推动校地合作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

(三)总结提升。尽管校地关工委合作或活动开展才开了个头,离校地关工委共同确定的目标任务还有较大的距离,但是通过合作的优势和社会教育需求来看,对于有效利用高校智力资源,服务社会青少年教育,是一条高校关工委服务社会的有效新途径,具有很大发展潜力。特别是通过长效机制的建立,形成稳定的合作关系,为高校关工委、地方关工委注入生机与活力,提升关工委自身能力建设和社会影响力。不过,合作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活动内容和方式有待进一步创新,活动坚持需要进一步推进,最大限度贴近社会青少年的思想实际,寻找帮助青少年健康成长、服务于社会教育的更好方法。

五、合作阶段及任务

校地关工委合作作为一项探索工作,经历了酝酿、准备、实施和总结四个大的阶段,每个阶段都有明确工作任务和要求。

(一)酝酿阶段(2012.4─2012.05)。主要提出校地关工委合作的意向,理性思考校地关工委合作的可能性与可行性,思考并回答:是什么样的合作,合作的重要意义,怎样开展合作等问题。在充分思考和调研的基础上,在重庆市关工委、学校党委和北碚区委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召开校区关工委联席会议,深入研究合作具有的资源优势和工作基础、指导思想、教育意义、推进原则以及工作要求,并达成一致共识,也表达一致同意合作的愿望。

(二)准备阶段(2012.6─2012.07)。一是根据校区关工委联席会议决议,签订校地关工委合作意义,初步达成四项工作机制,组建了校地合作指导小组及协调办公室,基本明确双方的责任和意义,拟定部分活动原则,基本构建长期合作的工作框架;二是拟定合作长远规划与近期工作安排,具体明确活动开展的方向和重点,制定首批活动开展实施方案;三是制定了人、财、物保障措施和协调机制;四是宣传教育和成果展示平台。

(三)实施阶段(2012.07—2014.12):根据合作规划,制定详实的活动方案,包括活动主题、意义、内容、形式等都做了详尽的安排,重点在中小学教育与帮扶、师资培训,校园文化体验,大学生形势与就业指导报告,农业科技服务与大学生实践活动等方面实施十多项活动。

(四)总结阶段(201412—2015.02):包括两个方面的总结。一是活动的总结。针对每一项主题活动都要总结或小结,对活动的过程和效果进行检查反思,深刻探究活动到底对青少年教育有什么影响和意义,产生什么社会效果,还有什么值得改进之处;二是工作的总结,合作中还有什么不协调,还需要完善什么机制,合作对于关工委自身建设有什么帮助,或需要进一步整合的力量。

六、合作研究成果

校地关工委合作得到重庆市关工委、北碚区委、青少年及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认为校地合作工作对青少年教育或对关工委工作创新都有及其重要的作用。课题组在大量实践活动的基础上,经过认真分析、研究,归纳以下主要成果:

(一)建立合作育人工作机制。工作机制建立是校地关工委合作关键,合作协议是框架性的文件,但具体工作的协调和活动开展需要约束的机制来保障,它也是持续开展活动的先决条件。经合作指导小组研究,初步达成五项合作机制:一是信息沟通机制。双方就有关政策、活动安排等信息需要及时沟通,充分了解对方政策导向及工作重点,有助于配合主渠道选择活动的主题,寻找更加有效的合作方式;或者一方开展的重要工作或举办的重要活动,可以邀请对方参加或观摩,作为一种交流信息方式。二是活动互助机制。一方开展工作和活动需要对方支持时,按照资源和平台共享的原则,尽可能为对方提供人才资源、工作平台和条件支持等;双方也可协商共同举办关工委活动和专题调研,但需要制定双方认可的活动方案。三是定期交流机制。双方定期以研讨会、交流会等形式研究关工委工作,重点是探讨合作过程中的问题,一般每年一次;也可就有关合作事宜召开临时协调会。四是成果共享机制。对于双方共同开展的工作(专题研究)或举办的活动,取得的活动资料或研究成果,双方共享,要以共同名誉宣传报道。五是工作保障机制。合作开展工作或活动需要一定人力、物力、财力支撑,各方承担情况根据活动的主办方、配合方确定承担的分量,支持承办方需要的财力和条件。合作机制是明确的工作原则和基本内容,还需要根据具体的工作和活动制定实施细则,才能落实到位。

(二)提升社会青少年教育水平和受关注程度。充分发挥高校五老优势、提升社会青少年教育水平、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是校地关工委合作一项重要任务,活动要体现三个方面成效:一是帮助农村小学提升教育质量,关心小学生健康成长。通过北碚区复兴小学、凤林小学、红岩小学帮困助学、牵手结对、捐献图书、教学交流、师资培训等活动,让经济困难的小学生能上学,让表现较差的小学生得到结对辅导、让小学教师得到我校教育专家指导,显著提高地方的小学教学质量,激励小学生立下成才志向、激发学习动力。二是参与社区教育,关心社区儿童健康成长。作为校地合作重点活动之一,校关工委联合校团委开展的青春伴夕阳社区主题教育活动,通过动员,得到各个学院大学生积极响应,已经招聘大学生志愿者500余名,在北碚区主要社区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和关爱活动,如地理科学学院在北碚区歇马镇街道社区开设微笑图书室,为暂时无法回家的中小学生以及社区群众免费提供阅览图书;文化传媒学院在北碚区“308”社区举办四点半学堂、外国语学院在北碚区学府小区设立中小学生四点半学堂星期日英语班课业辅导室,都是大学生愿者服务队针对社区留守儿童和农民工子女等开展的教育辅导、献爱心活动,大学生愿者服务队在社区形成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受到儿童家长的高度称赞。三是深入农村,提升青年农民文化素质和技术水平。由校关工委服务团新农村建设服务队、课外指导队组成的农业专家带领80多名农科大学生多次深入北碚区金刀峡镇、东阳镇开展科技咨询12场次,发放材料25000余份,举办各类技术培训8场,培训人员14000人次,为10余个乡村新农村建设建言献策,深入80余位种植养殖专业户、产业基地现场,与近200名青年农民种植、养殖户保持电话联系。通过专家现场讲解和资料介绍,不但帮助青年农民、经营者增长技术知识,还拓展农业专业化、规模化发展管理水平。

(三)提升大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和社会认知水平。校地关工委合作一个目的,要为我校青年大学生开辟一条了解社会、服务社会的新途径,在老教授、老专家的带领下,大学生受到三个方面锻炼:一是增长专业知识。农科大学生深入田间、农户、基地开展科技咨询;师范大学生结对辅导小学生学习进步、参加实习教学、社区儿童心理辅导;工科大学生深入社区开展电器维修、法律咨询等,由关工委指导的参与农村、社区、学校的大学生近800余人。有的大学生说,我们学到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增强对专业的热爱和学好专业的动力。二是增长社会见识。大学生通过一次次社会实践,师范大学生真实了解农村基础教育和社区教育的发展状况、儿童受教育状况及存在的问题;农科大学生通过生产实习和技术咨询,在农村、在农户、在基地真实了解农民技术水平与文化素质、产业发展状况与经营水平;大学生们也看到老教授倾注基础教育、老专家奉献农业发展执着、务实的科学精神。大学生通过对社会情况了解,有些问题是没有看到的,有些情况是无法想象的,在学生思想上引起很大的震动;特别是老一辈教授、专家的科学精神和态度让他们深受感动:真正明白了实践出真知的道理。三是感受人生价值教育。校地合作一个重要活动就是邀请最美乡村教师为大学生讲成长成才的经历和事业追求。特地邀请北碚区柳荫中学副校长潘均为西南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2014级本科生作报告,以把握为题,用肺腑之言讲述人生的心路历程,如何把握好自己,是事业成功关键,赢得了在场250多名大学生长时间的掌声。在市关工委支持下,邀请吴家华教授为我校大学生作了一场题为《爱国主义是民族兴旺发达的立足点》的形势报告。认为爱国才是一个合格公民,人性的本质就应该爱国,维护国家、民族的主权和尊严不需要理由,希望青年大学生爱国有担当、要理性,树立正确的爱国主义价值观。

(四)推动关工委自身建设。校地合作本身就是关工委的一项工作创新,对关工委发展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和引导作用,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创新活动平台。校地合作对高校关工委老同志来说是一个全新的、走出去平台,也是从官方角度确立的一个具有权威性、指导性和稳定性的平台,为高校关工委老同志参与社会教育工作提供了有力组织保障和政策支撑。特别是学校二级关工委和校关工委服务团借助这个平台,可以在社会青少年教育和帮扶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开展更多的社会教育和实践工作。二是拓展工作领域。校地合作对高校关工委老同志是一项全新的社会教育工作,工作内容更加丰富,涉及地方基础教育(德育指导、法制教育、教学指导、心理辅导)、社区教育(儿童关爱、老人帮扶、技能培训、精神文明、便民服务等)、农业科技(科技咨询、技术培训、专业实习)等各个方面和环节;活动形式更加多样,如主题报告、现场咨询、工作交流、联谊活动、爱心捐助等。这些新的活动内容正是高校关工委老同志为社会作贡献发挥优势、施展才能的空间,对老同志有很大的吸引力。三是发挥了关工委主动性。校地关工委合作很大的一个特点:搭台唱戏,即是在市关工委、学校党委和地方党委的引导和支持下,在明确了合作的方向和任务后,校地关工委老同志完全可以自主协商合作的机制、开展具体的活动,工作具有更大的主见性、独立性,进一步激发老同志的奉献精神和创新精神。四是凸显关工委社会影响力。校地关工委合作三年多来,已经启动的10多项基础教育和农业科技活动,大中小学生、青年农民参与积极性很高,也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不完全统计,直接受教育和关爱小学生达2500余人,参与社会实践(农业科技咨询、生产实习、社区教育)或听报告大学生达到1200余人,还涌现出一批特色品牌和优秀人物:如复兴小学的线描画,通过校地合作,在我校美术专家、教授精心指导和培训下,成为了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学校被评为重庆市少儿美术特色基地学校重庆市童画中国梦示范基地重庆市十佳特色文化校园;如以我校关工委服务团一批作物专家、蚕桑专家、蔬菜专家长期带领大学生深入北碚区农村,发放大量技术资料,精心指导专业户、产业经营者,为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发展作出了显著的成绩,他们被农民亲切称为致富财神我们的贴心人,村民们还送给服务队的老教授一首赠词:教授爱民深似海,科技讲座进山来,田间地头讲技术,助推三农上台阶,其中蔬菜专家林德清贡献突出,2014年被国家老龄委评为全国老有所为楷模2014年就我校关工委与北碚区关工委合作开展的大型主题教育实践活动,重庆电视台、北碚区电视台等新闻媒体给予了长篇报道。

七、合作的启示

校地关工委合作三年多来的实践,除了取得实际成果之外,也给予我们很重要的启示。

(一)领导重视。校地关工委所开展的工作和活动自始至终得到市关工委、市教委关工委、学校党委和北碚区区委领导的重视和支持,他们为关工委老同志深入基层(小学、农村、社区、基地)解决一系列问题和困难,特别是政府乡镇、社区、学校二级单位领导认识到位,工作做得很充分,为校地合作主题教育、社区教育、农业科技咨询、大学生实践、大学校园体验等活动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二)健全机制。校地关工委合作如何运转,运转效果好不好,最关键就是工作机制的建立和执行情况:一是双方都认真履行工作职责。尽管职责不是固定的,但是在具体工作或活动,双方都要各尽其能,通力合作,为共同的任务作出最大的努力;二是主动承担经费的落实。足够的经费支撑切实保障工作和活动开展,不能因为分担不均而影响全局工作;三是交流渠道畅通。校地关工委作为一个合作平台,沟通交流是必要的,可以较少不必要的误会,特别是安排一项重要工作或活动必须要事前充分协商和沟通,取得一致意见后才能实施。

   (三)完善体系。校地关工委合作,是一种宏观的合作。具体地说这种合作主要体现在组织、协调上面。而校地关工委合作组织的各种活动,又主要是在大学的二级院校、大学生和地方的镇街关工委、社区,学校及中小学生之间开展。因此,要把二级院校关工委与地方镇街关工委、中小学关工委的合作关心建立起来,形成相对固定的合作体系。才能保证校地关工委合作的生命力,助推校地关工委合作任务目标的实现。

(四)凝练品牌。校地合作开展了十多项活动,也明确活动的重点和领域,但谁是社会青少年教育最需要的活动方式,谁是青年大学生最需要的社会实践平台,还没有经过充分论证,这也是今后开展活动需要协商、决策的问题,不过在活动开展的原则和方向是明确的,一是要体现学校专业特色和优势,二是要适应地方青少年教育需求重点,希望在二者结合上凝练出更加具有影响的活动。

(五)加大宣传。校地关工委系统的合作在全国还很少见,作为一个关工委工作一个创新模式,还不一定得到大家的认可,或者说大家了解不够、认识不够。因此需要加大校地合作工作和活动开展的宣传力度,要突出宣传校地合作工作的优势、重要意义和高校关工委工作对社会教育、社会和谐发展产生的效果和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