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方信息 > 调查研究> 详情页
江西省新余市中小学生社区教育状况及思考

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http://www.zgggw.gov.cn/ 2016年11月29日

来源: 江西省教育厅关工委 新余市教育局 新余市关工委

为了解当前中小学生社区教育现状,进一步推进社区教育发展,近期江西省教育厅关工委、新余市教育局、新余市关工委联合组成调研组,采取座谈讨论、问卷调查、现场观摩、书面汇报、个别交谈等方式,对江西省新余市县区部分社区和中小学校进行了一次专题调研。

一.中小学生社区教育的基本情况与做法

江西省新余市党政部门、学校、社区和各级关工委重视中小学生社区教育,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可喜成效。

1.党政部门积极作为。做到了“三个纳入”:一是纳入市委、市政府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总体部署。今年7月,新余市教育局下发《关于加强农村社区教育工作的实施方案》,9月又与新余市民政局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做好社区家长学校工作的通知》,提出学校与社区的七项工作任务。目前,全市主城区的29所中小学校已分别与37个社区对接,建立社区家长学校校务委员会,各中小学校分管领导兼任社区家长学校校务委员会副主任,统筹学校人力物力,到社区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协助提升社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近年来,全市主城区学校进入社区开展各种活动高达五百多场,受到广大学生家长的热烈欢迎。二是纳入关心下一代工作计划。新余市教育局和新余市关工委,每年联合下达的“学校关心下一代工作要点”中,都把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列为重要内容。今年,又把开展中小学生社区教育专题调研,列入全年工作计划中。三是纳入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常态化工作。连续六年,新余市教育局会同新余市委宣传部、市关工委坚持在中小学生中开展“在校做个好学生、在家做个好孩子、在社会做个好少年”活动,全市学校评选千名、县区评选百名、市评选十名“三好少年”;同时,设立学校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创新奖,全市学校共有三十多项工作获得此奖

2.学校主动衔接社区。新余市各中小学校都把学生社区教育作为学校立德树人、培养合格人才的重要内容,主动衔接社区,为学生社区教育提供服务。具体表现有“五性”:组织机构保障性、工作队伍多元性、活动内容广泛性、方式方法灵活性、教育效果实效性。市六中与宝真社区对接,成立校社共建领导小组,开展“校园文化进社区”“小手拉大手,公民道德共遵守”“社区绿色行动”等活动,每学期不少于10次。市西湖小学与盛德社区合作,带领学生参加社区各项活动,如举行“庆六一”主题活动,组织40名小交警参加社区成立5周年活动。渝水区仙来学校与龙洲社区联合开展学“三史”、促“三爱”主题教育活动,组织留守儿童看电影,每月为留守儿童、单亲儿童、特困儿童集体过生日。市二中组织1000余名志愿者到魁星路社区进行“环保志愿行”活动,春节前组织师生到社区为居民送春联,送年画。市五一路小学与电工厂社区合作,共建“四点半钟学校”,解决家长后顾之忧。市长青小学规定每个年级每年必须组织学生参加一次社区活动。分宜县二小与社区联手帮扶贫困学生,今年1-9月,帮困资金达10万多元。

3.社区尽力提供服务。新余市各社区克服普遍存在的人员少、事情多、经费少、任务重、场地少、压力大等困难,想方设法为中小学生社区教育创造条件。电工厂社区利用社区活动中心20多个活动室,举办“四点半学校”,每天安排8位“五老”志愿者协助管理,让学生下午放学后到这里参加各种活动;社区还多方筹集资金,新建成一个1000多平米的未成年人活动中心,年内可对学生开放。龙洲社区创新机制,建立以社区为平台、社工为核心、社会组织为抓手的“三社联动”机制,两年来开展活动20多次,参与学生及家长达1000多人次;社区还注册成立了渝水区善水社会工作服务社,有专业社工10人,经常面对中小学生及家长开展帮扶活动。分宜县政法巷社区成立“青少年讲堂”,每月为学生宣讲法律知识或进行心理辅导。渝水区仙来湖社区经常与市委、市政府机关大院关工委组织中小学生参加读书、 演讲、少年军校等活动,还先后带领一百多名学生赴罗坊会议纪念馆、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井冈山开展革命传统教育。西街社区、盛德社区和魁星路社区在节假日都会组织中小学生参加各种文化和特长培训活动。钟家山社区每月组织一次小型多样的活动,中小学生社区教育走上制度化轨道。

4.“五老”志愿者无私奉献。新余市各级关工委充分发挥“五老”作用,为中小学生社区教育工作的开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全市各级关工委354个关爱报告团1800成员每年深入社区宣讲思想道德、法律知识、安全常识,开展科学文化指导与心理疏导咨询活动;广大“五老”积极参加“大手握小手,听党话,跟党走”活动,对贫困家庭学生、潜能学生、留守儿童、青年农民结对“帮学”、“帮困”、“帮转化”、“帮致富”,共结成帮扶对子2975对;全市309名“五老”对全市社区近200家营业性网吧义务进行监督巡查,教育劝导未成年人远离网吧;各社区“五老”义务担任校外活动室、四点半钟学校、家长学校的辅导员、宣讲员、工作人员。年逾八十的市二中原校长、校关工委常务副主任吴浩星同志不仅每年要到中小学和社区作10多场思想道德教育报告,还带领中小学生到社区参加各项活动,被评为全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个人。82岁的新余市关工委报告团成员胡乃豪同志十几年如一日,义务对13万多青少年进行法制教育300多场,荣获“全省致敬法制人物”光荣称号。渝水区委宣传部原副部长、文明办原主任廖瑛同志从2006年起,在双凤楼社区开办阅览室,有图书8000余册,节假日对中小学生开放,供社区居民和学生阅览,已坚持10年,从未领取任何报酬。

二、中小学生社区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原因

江西省新余市中小学生的社区教育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1. 社区工作人员少、教育投入少、资源不足。一是社区工作繁重,人员只有5-7人。二是工作人员待遇低,月工资只有1200-1500元。三是经费不足,每个社区每年只有5万元左右,无力承受社区教育开支。四是多数社区用于社区教育的场地少。在问卷调查中,只有35%的学生认为社区有相应的活动场地。五是图书资料、教学设备等社区教育资源严重不足。

2. 社区对中小学生社区教育力不从心。社区事务多,任务重。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宣传、社区综合治理、创建文明城市、创建文化示范区、计划生育、环境卫生管理、小区物业管理以及居民低保、社保、医保等等,都要社区完成,因此,对青少年社区教育活动难以顾及。尽管“家长学校”、“道德讲堂”、“青少年讲堂”都组建挂牌了,可活动不多。问卷调查中发现,有近30%的家长从未参加过社区活动,有23%的学生从未参加过社区教育活动。

3.社区中小学生教育“无章可依”。目前社区教育还处于起步、完善阶段,社区教育活动,大多是依托学校关工委和社会志愿者来开展,没有统一的教育大纲,没有建立分级管理的教育目标任务,没有常年的工作计划,没有建立职责管理和评估细则,没有健全有效的组织机构,没有专业的管理与实施队伍。

三.推进中小学生社区教育的思考与建议

中小学生社区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延伸和补充,是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的重要环节,也是整个社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这次调查,我们建议中小学生社区教育在最近一个阶段内做到“四要”:

1.要制定科学的指导意见。当前,中小学生社区教育尚未颁发教育大纲。建议由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牵头组织有关部门编制适应本地需求的指导性意见。坚持“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着力提升青少年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心健康素质,培养“四有”新人。针对社区教育的特点,开展包括理想信念、社会公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的思想道德教育;感恩回馈、遵纪守法、自理自护、培养良好习惯的践行教育;巩固学业知识、拓展文体素养、运动健身、陶冶情操的教育;对中小学生家长、监护人进行的家庭教育方式、青少年心理活动规律方面的教育等。进一步办好家长学校、四点半钟学校、校外辅导站等教育形式外,改革创新,扩大参与性、体验性、社会性等实践性教育。

2.要建立长效化运行机制。每个社区都应成立组织协调机构。由社区负责人、辖区中小学校分管领导、社区关工委成员组成,其职责是统筹、协调、联合学校、家庭、社会三方力量开展社区教育。按照上级制发的指导意见,编制年度计划、活动安排、工作要求、责任分工;进行检查督促、效果评估、总结提高、表彰奖励。

3.要组建志愿者教育队伍。当前条件下,中小学生社区教育应以志愿服务人员为主体队伍。包括中小学校退休教师、有专长的“五老”以及其它热心这项工作的各方人士。

4.要配套必需的活动平台。充分利用社区现有的活动中心、图书阅览室、运动场地;开放辖区内单位内部的图书室、运动场、会场、老年活动室;改造利用各单位闲置的房屋、场地;规定新建楼盘要提供一定数量社区教育用房;鼓励企业家、爱心人士借用、捐赠、捐建活动场所和设施;动员各类图书馆、科技馆、博物馆、展览馆、纪念馆开展图书“漂流”进社区;各级发改、教育、民政、财政等部门要逐年增加社区教育平台、基础能力建设的项目安排、资金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