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方信息 > 调查研究> 详情页
关于营造青少年健康成长环境的调研报告

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http://www.zgggw.gov.cn/ 2019年12月18日

来源: 江西省上饶市关工委

为全面了解我市青少年成长环境状况,进一步优化青少年健康成长环境,促进青少年成长成才。5月下旬至6月,市关工委、市教育局开展了全市营造青少年健康成长环境专题调研,通过座谈、实地察看,我们基本摸清了青少年成长环境情况,发现了一些好的经验典型,同时,也了解到一些新的情况和问题,更重要的是从中得到了一些启迪和思考。

一、青少年健康成长环境总体状况及评价

近年来,全市青少年健康成长环境状况总体向好,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各地党政重视,部门配合,社会支持,齐抓共管,形成合力,为青少年营造了较好的学校环境、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促进了青少年健康成长。

1、青少年健康成长硬环境不断改善。各地加大了投入,夯实了基础,不断改善校内校外青少年成长环境。一是改善校园环境。各地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加强学校项目建设,各地新建、改造学校多达1000多所,县(市、区)中心学校基本都建有田径场和塑胶跑道,增加了学校青少年活动场所设施和配备,为学生开展课外活动提供了平台,有效地改变了青少年活动的质量。各学校加强校园网建设,增加了实验室仪器、计算机、图书藏量以及音乐美术室和劳技、科技活动的设施配备。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全市城乡学校配置多媒体教育设备,实现网络宽带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全覆盖,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各地不断优化师资队伍,为农村缺编缺科学校发展补充了新鲜血液。引进外籍教师,加大了师资培训,推进校长与教师交流轮岗。城乡教育资源共享不断深入,通过网络同步传输,实现城镇、乡镇、乡村学校同步上课和优质资源共享,城乡教育信息化逐步缩小。二是改善校外环境。各地通过政府主导,多元投入,建设多类型的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县(市、区)都建有青少年活动中心,开展了形式多样的青少年活动,有效地拓展和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进一步满足广大青少年的需求。

2、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营造青少年健康成长环境的格局基本形成。全市基本建起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关爱青少年健康成长组织网络和服务体系。一是营造校园文化。各学校通过创建平安校园、文明校园、和谐校园活动,开展形式多样教育活动,营造学生快乐学习,健康成长的环境。德兴市银城二小,树立“让孩子生命绽放光彩”办学理念,围绕“良好习惯、生命课堂、多彩活动、自主阅读”四个方面,为孩子营造良好环境,达成“培养个性健全的人”的目标。二是创建家长学校。定期举办家教知识培训和讲座,开展家教研讨座谈,不断提高家长育人水平。上饶县六中,利用现代网络,建立微信群,家长群、校讯能等,与家长沟通交流。弋阳县成立家校合作委员会,提出“以教风带动学风,以学风影响家风,以家风促进民风”的新思路,让每位家长都参与到学校的工作中来。三是社会普遍关爱。各地在社区、集镇、农村建立假日学校,“四点半学校”,校外辅导站、文化娱乐活动室等文化活动场所,占领青少年校外文化生活阵地,丰富青少年学生的课外活动和文化生活。铅山县葛仙山乡欧家村建立“家风家训展览馆”,对青少年进行家风家训教育,以教育青少年守廉、守孝、守规矩。

3、多措并举,创新青少年健康成长环境的方式和途经。各地不断探索创新活动方式,多措并举,开展活动,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一是突出主题教育,活动形式多样。各地以传统节日、纪念日等为契机,开展有利于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的主题教育活动,引导广大青少年爱祖国、爱集体、爱社会主义,听党话,跟党走。今年,各地广泛开展了“传承红色基因,争做时代新人”主题教育活动,引导青少年认清自己的“根”和“魂”,听党话跟党走,进一步激发他们为实现“中国梦”,建设“大美上饶”而努力学习的热情。各地通过开展青少年综艺大赛、科技节、艺术节等多种方式,为广大青少年创造才艺展示、交流学习的机会。目前,全市举办各类比赛1000多场。二是拓展帮教途径,关爱留守儿童。各地采取多种措施,办好留守儿童之家,采取代理家长等多种形式,结对帮扶,有针对性地进行课业辅导、生活救助、心理疏导、情感抚慰等关爱服务。信州区在全区中小学设立“教师爱心驿站”,驿站教师利用每个星期六上午为有需要的学生免费进行学习辅导、安全提醒、心理辅导等服务。市关工委积极争取“朝阳计划”,为我市45所农村中小学校解决卫生室(保健室)设备,资助8个“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之家”项目建设。三是建立教育基地,开展体验教育。市关工委联合市教育局、市科协、市司法局在全市建立100个青少年健康成长教育基地、100个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100个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这些基地由市关工委和有关部门联合发文并考核审批,命名挂牌。横峰县姚家乡好客王家结合秀美乡村建设,将家风、村风、民风等传统文化教育融入到秀美乡村建设之中。人民日报头版刊登了好客王家,对市关工委命名的青少年健康成长基地进行了报道。婺源、铅山等县(市、区)关工委结合本地红色、绿色、人文资源,发展旅游业和建设秀美乡村,建立一大批青少年健康成长教育基地。德兴市二中建立禁毒教育基地,教育青少年远离毒品。目前,全市许多地方都建有禁毒馆供青少年接受教育。

4、部门联动,齐抓共管,形成营造青少年健康成长良好环境的合力。一是营造法治环境。各地大力开展普法宣传教育,将法治教育列入学校教学计划,聘请司法干警担任法制副校长,通过法律知识竞赛、法律专题宣讲等,开展形式多样法治教育活动,不断增强青少年学法、守法、用法意识。积极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玉山县成立法律援助工作站,积极开展社区矫正和法律援助等维权活动,目前,办理法援案件500多件。二是营造安全环境。各地加强校园周边环境综合整治。上饶县公安交警为维护城区学校周边良好交通秩序,分别在县城各学校长期设立流动警务车,协助学校共同维护学生的交通安全。各地重视对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设立了心理咨询室,积极培训专兼职老师,逐步规范心理咨询工作。三是营造文化环境。各地持续开展“打黄打非”专项行动,严厉查处传播色情、暴力等不良信息的广告、期刊和其他非法出版物;严厉查处含有恐怖、凶手等有害内容的游戏软件和其他产品;严厉查处违规对青少年开放的营业性歌舞厅、游戏机室等娱乐场所。加强网吧管理,组织网吧义务监督员队伍,对网吧常态巡回检查,严格执行网吧上网实名登记制度,依法治理利用互联网传播不良信息的违法行为,严厉查处网吧违法违规行为,坚决取缔“黑网吧”。

5、广大“五老”尽力作为,为营造青少年健康成长环境积极奉献。一是广泛宣讲报告,思想上教育青少年。市和各地关工委充分发挥关爱宣讲报告团的作用,围绕每年活动主题,认真组织关爱宣讲报告团对全市青少年进行巡回宣讲,使青少年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目前,全市宣讲报告团共300多个,有“五老”报告员4000余人。二是牵手结对帮扶,学习上资助青少年。市关工委在全市扎实开展“大手握小手,听党话、跟党走”活动,多渠道筹集帮扶资金。近年来,全市已筹集帮扶资金6600多万元。市关工委广泛发动“五老”,结对帮扶帮教。据统计,目前全市参与结对帮扶人员有25951名,结对帮扶教育青少年27869名。三是加强网吧监督,工作上贴近青少年。各级关工委协助有关部门对学校周边环境进行整治。主动配合文化等部门,进一步壮大网吧义务监督员队伍,加强对网吧和电子游戏经营场所的监督。全市“五老”义务监督员达760多人,遍及全市各个网吧。四是开展防溺水活动,安全上防护青少年。市关工委联合相关部门下发了在全市开展防青少年溺水活动的文件,全市共制作防止青少年溺水警示牌10000多块,分别安放在河道、山塘、水库等易发生溺水事故的水域显眼处。德兴市关工委组织老同志,冒酷暑,扛红旗、戴袖章、吹哨子、响喇叭、打铜锣进行巡逻,防止青少年溺水事件的发生,他们发动广、人员多,力量大,暑假每天有人值班调度。

6、党政重视,高位推动,为营造青少年健康成长环境加强组织领导和提供有力保障。各级党委政府把营造青少年健康成长环境列入了重要议事日程,纳入了管理目标考核,建立联系会议制度。上饶县下发了《上饶县乡(镇、街道)党政领导干部履行教育职责督导评价意见》考核内容涉及“学校建设”“扶贫助学”、“法治教育”、“学生安全”等青少年健康成长环境的27项指标,将履职情况列入乡(镇、街道)年度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各地建立了“青少年校外教育工作联席会议”,由教育、团委 、妇联、科协、文明办等单位为成员,办公室设在教育局,统筹协调和指导青少年学生校外教育工作,统筹协调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场所建设、规划和管理工作,进一步促进了校外活动的规范化和法制化,为校外活动更好地发挥社会职能提供了组织保证。

二、影响青少年健康成长不利因素及原因分析

我市青少年健康成长环境总体是好的,但是在调研中了解到一些地方和单位在营造青少年成长环境方面也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不利因素及其原因。

1、单亲家庭和留守孩子缺乏亲情关爱和有力监护。不可抗拒的家庭变故是影响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内因。家庭变故中受影响最大的,还是那些身心正处于生长发展中的青少年。当前离婚率的不断上升,又让他们成了“没爹、没妈的草”这些青少年缺乏家庭温暖和关爱,心灵蒙受创伤,致使少数人形成了各种不良习惯和扭曲的世界观、人生观。留守儿童缺乏完整的父母监护和正常家庭环境,生活上,不少孩子过早地承担起生活的重担;学习上,由于父母关心较少,导致成绩较差;情感上,由于缺乏亲情交流,导致性格内向,自卑消极;安全上,由于缺乏监管,极易受到身边不良因素的影响和侵害。

2、学校周边环境缺乏强有力监管和整治。学校周边小摊贩屡禁不止,垃圾食品严重侵蚀着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社会上不良习气干扰学校的教学秩序,不少商贩还向学生出售带有赌博性质的小卡片,或在商店内暗藏赌博机或老虎机,吸引学生进入,赚取钱财。有些在校外周边进行拉拢少数学生,走向社会做触犯法律的事,走向犯罪道路。有的地方校外车辆乱停乱放,构成交通杂乱拥堵。学校周边网吧严重损害学生的身心健康、学习进步。

3、电子时代对网络网吧缺乏有力管理和监督。目前,电脑和手机已经普及,手机功能强大。有不少人通过电脑和手机, 微信、QQ等途径玩游戏无所不在。由于有些青少年抵制力弱,抵制不住网络和游戏的诱惑,不少的无良网吧也在想方设法吸引未成年人光顾,致使不少青少年上网和游戏成瘾,沉迷于智能手机,沉迷于网络游戏,造成学业荒废,性格变得孤僻或暴戾。

4、全面发展教育缺乏正确的理念和行为自觉。有的

学校及教师思想偏向,热衷于应试和“状元”教育,过于追求升学率。在德育教育中,有的地方和学校存在重形式轻实效、重共性轻个性、重满堂灌输轻社会实践现象。有些地方重智育教育,轻德育教育,重分数,轻表现;重成绩好的学生,轻成绩差的学生,重书本知识传授,轻法治和道德传授。有些学校家长会,教师只通报分数,排名排位,不讲学生思想道德方面的表现,特别强调家长要抓孩子的学习。学校和家庭教育没有实现有效深层意义上的沟通、合作。孩子出现问题后,往往彼此抱怨,指责学校负担过重,家长期望值过高等,这些是导致学生心理问题的重要原因。

5、青少年活动场所三级网络建设缺乏共识和有力保障。青少年活动场所建设不少地方没有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各类青少年活动场所的资源开发、整合、共享、利用不够充分,三级网络建设相对薄弱。现有的一些场所还未能很好地发挥作用,优质场所偏少。青少年活动场所校外不如校内。活动场所总量不足,规模偏小,部分场所的设施、设备滞后于经济的发展水平,场所的教育现代化和信息化程度还较低。场所管理薄弱,师资力量缺乏。大部分的青少年活动中心都没有专业的管理人员,普遍存在师资“不专业”的现象,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跟不上,缺乏有力的保障。

6、打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并发挥引导作用缺乏平衡性。全市大多数学校重视校园文化建设,使学生受到校园文化熏陶和潜移默化的教育。从总体来看,校园文化建设并发挥引导作用存在不平衡,有不少学校特别是农村中小学校校园文化相对薄弱。同时也存在区域教育发展不平衡,城乡教育发展不平衡,本地区校际发展不平衡,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不平衡。因此,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思维、身心健康、劳动意识和动手技能等培养训练环节不同程度地受到影响。

三、营造青少年健康成长良好环境的建议和对策

通过调研,我们也引发了一些思考,营造青少年健康成长良好环境还必须加大力度。为此,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进一步深化营造青少年健康成长环境的认识。环境对于青少年健康成长具有决定性作用。因为青少年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逐步形成的重要时期。而当代青少年所处的又是一个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转型时期。成长环境非常复杂,不容忽视。营造青少年健康成长环境,关系到每个家庭切身利益,关系到造福亿万青少年、教育培养下一代的重要任务,关系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祖国未来。要进一步深化认识,从确保广大青少年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确保党和国家事业后继有人、兴旺发达的高度,充分认识这项工作的重要性,摆上重要位置,进一步加大营造青少年健康成长环境的工作力度。

2、努力构造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工作机制。学校、家庭、社会是营造青少年健康成长环境的三个重要方面,只有建立和巩固以学校为龙头,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网络环境,动员和组织全社会的力量积极参与,才能把营造青少年健康成长环境真正落到实处。学校是青少年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主课堂,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精心设计开发与学校教育教学有机结合的活动项目,积极探索参与式、体验式、互动式的活动方式,创新活动载体,使青少年学生校内外活动与学校教育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家庭是教育孩子的第一课堂,是培养孩子良好品德的第一环境。要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成才观,改变重智轻德的倾向,加强家风家训教育,支持孩子走出家门,积极参加学校和校外组织开展的德育活动,使孩子在活动中提高素质,增强能力。社区是对青少年教育的重要阵地,一头连着学校,一头连着家庭,是“三结合”的平台和载体。要依托社区各种阵地和设施,发挥社区人才优势,整合各种资源,精心搭建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活动平台,保障学校教育、社区教育、家庭教育相互促进,形成社会化、开放式、齐抓共管的青少年教育格局。

3、关工委及广大“五老”尽力而为,为营造青少年健康成长环境积极奉献。参与营造青少年健康成长环境是关工委的一项重要任务,是义不容辞的责任。要充分发挥“五老”优势,把握青少年思想和活动的特点和规律,坚持以“五老”的形象影响青少年,以“五老”的专长传授青少年,以“五老”真情感化青少年,以“五老”的行动保护青少年。积极参与对青少年的法制教育,发挥好网吧义务监督员的作用,协助净化校园周边环境,关注青少年的交通安全,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宣传教育,组织开展适合青少年特点的丰富多彩的寓教与乐活动。关注青少年中失学、失业、失足群体,做好帮扶帮教工作。

4、积极探索和创新营造青少年健康成长环境的途经和方式。针对青少年特点,广泛开展形式多样,寓教于乐的主题教育活动,积极营造校园文化氛围,创建平安校园、文明校园、绿色校园、和谐校园活动,普及保护生态环境、节约能源资源、心理生理健康、安全避险自救等知识。整合各种社会资源,利用好博物馆、图书馆、科技馆、体育和文化活动场馆等青少年学生校外教育活动场所,充分发挥专项教育活动场所的教育优势,积极拓展为青少年服务的功能,增强吸引力,使青少年活动场所在加强青少年素质教育和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各地要建设一批青少年教育基地,充分发挥基地作用,依托教育基地的独特优势,让更多的青少年接受良好的体验实践教育。开展丰富多彩的爱国主义、传统文化、科学普及、法治教育、生态环保、安全自护及素质拓展等青少年成长主题教育活动。要增强各类教育活动的趣味性、知识性,做到寓教于乐、寓学于乐。

5、加大宣传力度,总结和推广先进典型,形成营造青少年健康成长良好环境的浓厚氛围。新形势新任务对营造青少年健康成长环境提出了更为紧迫的要求。各地要注重发挥和培育营造青少年健康成长环境的好经验、好做法。对于好的经验、好的做法要进行认真的总结、整理、提炼、完善、推广。要发挥典型示范作用,以点带面,推进营造青少年健康成长环境工作。要充分发挥各类大众传媒的作用,多途径、多形式加大对营造青少年健康成长环境的宣传力度。在广播、电视、杂志、报纸上开辟专栏,制作青少年教育活动专题节目,大力宣传营造青少年健康成长良好环境的重要意义、典型经验,宣传做出突出贡献的先进集体和个人。

6、加强党政领导,部门担当,认真履职,协力推进营造青少年健康成长良好环境。营造青少年健康成长环境,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摆上位置,结合实际,制定规划,采取措施,落到实处。各职能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担当履职,协调配合,形成合力,共同做好营造青少年健康成长环境工作。文明办、文化、公安、工商等部门要加强对网吧的整治,实行总量控制,实行对网吧经营活动的全程控制。公安、交通、城管等部门要对学校周边环境进行集中综合治理。文化、教育等部门要深入开展扫黄打非,不断加大对音像、图书市场的监督力度,查处不健康音像制品和图书。司法部门要开展法律宣传和咨询活动,增强青少年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卫生、食品监督部门要加大查处“三无”食品力度,加强对食品安全监管。民政、关工委、共青团、妇联等组织要关心关爱留守儿童等特殊青少年,使他们有人帮,有人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