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方信息 > 调查研究> 详情页
关于立德树人培养时代新人工作的调研报告

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http://www.zgggw.gov.cn/ 2019年12月12日

来源: ​ 四川省关工委

按照省关工委的工作安排,2018年3月28日——7月6日,省关工委常务副主任徐世群,副主任唐朝纪、雷新乾,省关工委宣传协调小组副组长王旻等同志组成的调研组重点对雅安市、广元市、达州市、巴中市各级关工委组织如何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进行了专题调研。结合全省各地开展工作的情况,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全省各级关工委在广大青少年中深入扎实地开展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与“传承红色基因,争做时代新人”、践行“三爱”铭记“两史”、“绿色发展,健康成长”等主题紧密结合,形成党委政府高度重视、职能部门密切配合、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的良好局面。

各级关工委主动配合相关部门发挥学校教育主渠道、主课堂、主阵地的重要作用和“三校一室、家长学校、四点半学校、校外辅导站的积极作用,推动学校、社会 、家庭思想道德教育常态化、长效化。

二、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情况

1、活动丰富多彩,寓教于学、寓教于乐。各地发挥“三校一室、家长学校、四点半学校、校外辅导站的积极作用,把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雅安市芦山县关工委做到每年有主题、每月有活动,先后开展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记心上”、“中国梦、我的梦、芦山梦、重建梦”、践行“三爱”、铭记“两史”、“做生态环保的守护者”等主题教育,并举办《中国梦我们的梦——灾难励志人生奋斗实现梦想》巡回报告、开展“读美文、传美德、学雷锋”国学经典诵读、暑期“三爱”习字比赛、“两史”知识问答、“铭记历史、缅怀先烈”——抗战胜利70周年和红军在芦山80周年纪念活动、连续5年开展相关主题青少年夏令营、邀请党史办人员宣讲“红军在芦山”的故事及举办“老少共庆六一”文艺演出等活动,编撰发放《美德颂》1200多册、《芦山青少年党史国史资料》4000多册,印发绿色发展倡议书8000多份,在寓教于学、寓教于乐中向广大青少年学生讲历史、讲传统、说国情、说形势、传思想、传美德,引导他们坚定理想信念,继承优良传统,弘扬爱国精神,培育优良品德,养成良好习惯。

把红色文化教育作为重要内容纳入青少年思想教育范畴。雅安市始终坚持用红色精神文化教育青少年,切实把“爱国”从口头语转化成由内而生的深厚情感、热爱红色家乡的自豪感,不忘历史,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坚信祖国的未来会更加美好。

把“两史”教育贯穿到学校各主题教育活动中。巴中市通江县利用主题班会、队会、国旗下讲话等教育形式,引导青少年学习党史国史。县关工委有计划地开展“听一个故事、读一本书、看一场电影、唱一首红歌、做一件好事、写一篇体会文章”的“六个一”主题实践活动,让青少年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了解党和国家的历史,感受党的恩情,激发爱国热情。编写了《通江县100位红军人物》、《通江县10位开国将军》、《通江县少年红军》、《红军歌谣》、《红军故事》、《红军在通江》等红色丛书,并将书赠送给中小学校,使12万名中小学生通过阅读红军的英雄事迹,提升爱国主义素养,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进而认知祖国的伟大。

苍溪县关工委编写了“党史国史”主题教育宣讲稿,组织力量到110多所学校、机关进行宣讲,听众达7万多人。同时制作了“党史国史”挂图11套,分别在县城街道、各乡镇场上、各中小学校园进行了挂展,观看群众、学生达10万多人。

把绿色文化教育融入青少年学习生活中。雅安市名山区关工委在夏令营活动中,开展了“变废为宝”“手抄报制作”“茶艺表演”“观察茶叶生长”“采摘自种蔬果”等主题活动,获得学生和家长一致好评。蒙阳镇、解放乡、万古乡、联江乡、百丈镇、红星镇还主动出击,联系四川农业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四川民族大学等省内外高校5所,依托关爱活动室场地,开展了“梦想心连心”等夏令营活动12次,参与活动大学生177人,参与本地学生719人,让本地学生在暑假期间有地方可去,有老师教学,有经验收获,得到家长和学生一致好评。

巴中市平昌县关工委协同教科体局、文明办、法院、检察院、团县委、妇联、科协等单位广泛开展“老少共筑中国梦”、“青少年夏令营”、“校园文化艺术节”、“学习雷锋精神,争做时代新人”、“传承红色基因,争做时代新人”、“五好小公民”、“警示教育进校园”等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活动,积极搭建立德树人教育平台,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奠定了坚实的活动载体。

2、熔铸理想信念之魂,留住红色文化的根。广元市昭化区关工委“五老”宣讲团根据辖区红色资源编写成歌谣和顺口溜50余首,制作《昭化热土·赤子情怀》大型图片展板27张进校园、进社区巡展,编印出版同名图书2000册分送各中小学图书室,以青少年儿童喜闻乐见的方式传播红色文化、传承红军精神,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通江县110余所中小学校分别培育了由中小学生和“五老”志愿者组成的“红色故事员”坚持用“小故事”讲出“大道理”,截至目前,全县共培育“红色故事员”800余名,讲红色故事350余场次。同时把沙溪王坪烈士陵园、毛浴红色古镇、两河口镇、空山镇、正文小学等8个乡镇及学校作为全县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并予以授牌。

巴中市平昌县关工委组织全县中小学校开展“传承红色基因,点亮信仰之灯”、“红色夏令营”等主题教育活动,全县6万余青少年参加活动,1000余篇优秀征文作品获奖。

3、传承文化精髓,筑牢文化自信。平昌县编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本必读》,组织龙岗、白衣等10余个城乡学校关工委学生排练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翻山铰子》,会同教科体局组织全县校园文化艺术节展示孩子们书法、绘画、手工、剪纸、民族声乐等特长。组织响滩镇关工委开展川剧演出,孩子们在实践中,深刻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记忆时代、融入生活,展示生活的独特魅力,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

广元市开展了“书香为伴 与爱同行”——庆“六一”家校共育亲子读书文艺汇演活动,表彰了书香少年、书香家庭、家校共育活动优秀家长163名。

广元市利州区教育系统关工委配合行政在全区开展了“传家风、立家规、树新风”活动,共收到学生家长书写家风和家规教训4.7万余篇,组织集体诵读活动1700余场次,开展主题班队会900余场,家长现场参与人数累计达10万人次。

4、关爱帮扶与教育有机结合,增强教育温度。广元市在农村青年中广泛开展“感党恩、育新人、学科技、奔小康”科技培训活动。充分利用200个乡镇小学农村青少年宫和全市村社“三校一室”等农村关心下一代工作平台,开展农村贫困青年就业技能培训、成长阶梯送书、改善了基层关爱工作条件,丰富了20万农村未成年人生活,培养了大批农村实用技术人才,帮助农村青年提高了脱贫致富能力,涌现出先后荣获“全国乡村好青年”、“四川好人”、“新生榜样”、首届四川十大“溢彩女人”、“全球十佳网商” 的青川县赵海伶等一大批优秀青年农民。

雅安市芦山县结合重建脱贫工作,围绕“感恩奋进、建设秀美新芦山”这个主题,县关工委连续三年组织10位老同志深入学校、农村、社区开展“助重建、话感恩、建家园”、“看重建、话感恩、跟党走”、“脱贫攻坚感恩党”宣讲活动75场,通过用数据、举事例对比重建脱贫前后的公共服务设施、城乡面貌、经济发展、生活水平等巨大变化,对广大青少年进行感恩教育。通过开展“感母恩、庆三八”、“感恩奋进、放飞梦想”青少年夏令营、“感恩重建家园、携手共建芦山”中小学生演讲比赛、“老少同台、感恩祖国”歌舞演出等形式多样的感恩教育活动,在青少年幼小心灵中播上感恩的种子;五老讲重建故事,举办感恩主题班会、感恩书法绘画、感恩演讲征文等活动,让同学们分享生活中遇到的感恩之事;各乡镇关工委组织学生开展了“心存感恩、与爱同行”手工制作、“感恩在心中、奋进在路上”书信大赛、感谢援建队文艺演出、感恩红歌会等,增强了青少年知恩、感恩、报恩意识,使之带动家长、亲朋、社会,在全县上下营造了知党恩、感党恩、自奋进、奔小康的浓厚氛围,助推了芦山感恩奋进文化建设。

在抗震救灾期间,芦山县思延乡的青少年自发组成“清洁队”、“搬运队”、“茶水队”为救灾出力,飞仙关镇关工委组织学生在S210线手举感恩标语,向过往救灾官兵致谢;在重建期间,宝盛乡、龙门乡关工委组织学生编排文艺节目慰问援建干部,在“双创”中,县城区学校中小学生成立志愿服务小分队,走上街头打扫卫生、开展文明行为劝导,龙门晨阳学校组织学生开展保护4A级景区志愿服务活动,在“学雷锋、见行动”中,芦阳金花社区成立青少年志愿者义剪队,为社区老年人上门免费理发,各乡镇、学校开展寻找身边好人好事活动,涌现出了许多小公民道德之星、雷锋式好少年、新“三好”学生和美德少年等,让青少年在实践过程中,亲身感受道德力量,内心积累道德素养,成为德育活动的主人,变被动接受教育为主动追寻道德,把内化于心的道德培育转化外化于形的实践行动,切实扩大了德育工作的正效应。

宝兴县着力构建了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网络,通过各种形式关心关爱留守儿童。宝兴县灵关中学是“中国关心下一代教育示范基地”,坚持把德育融入教育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与课堂教学、校园文化建设、实践活动相结合,加强学生感恩教育。学校依托乡村少年宫开设了“春泥”文学社、足球、篮球、科技创新、书法、写作、手工、才艺等各种兴趣小组。每天整齐的“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每周一次庄严的升国旗仪式和国旗下的演讲,每学期举行隆重的开学典礼、期末表彰大会、纪念“12.9”课本剧表演、歌咏比赛、学生田径运动会、学生心理咨询、留守儿童关爱等一系列活动,使学生形成遵纪守法,诚实谦逊,团结进取的良好品行,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

雅安市名山区茅河乡、新店镇、车岭镇、中峰乡及红星镇在暑期校外辅导活动中,围绕全区脱贫攻坚中心工作,采取广场舞比赛、演讲比赛、图片展览、照片上墙等新颖的形式,让暑期校外辅导活动和脱贫攻坚工作相结合,极大的丰富了群众业余文化生活,让暑期校外辅导活动得到更多群众的认可。关工委提出辅导不能仅仅在校外开展,2018年3月开始,全区33所中小学,依托班主任、德育老师、抗战老兵等重要师资力量,“星期一课堂”“国旗下的课堂”等思想道德教育课,从身边的例子出发,给学生讲授思想道德、国学和红色文化等思想道德辅导。全区所有学校和班级做到了全覆盖,参与学生和老师达5万余人,将辅导课堂从校外延伸至了校内,与法制教育一起,首次创新即达到了“双覆盖”,也充分调动了教师热情,扩充了关工委组织讲师力量。

5、依托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提升教育实效。广元市苍溪县关工委用责任开发红色资源,在建成全国红色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军渡"的基础上,为适应边远乡村青少年接受红色教育的需要,2013年至今,组织发动“五老”志愿者及社会力量,在全县又新建三堆石农民起义纪念馆、星光亭、青凤寨、施店驿等38个红色教育基地,使6万多名青少年都能亲临接受红色教育。旺苍县建成两所红军小学,旺苍县刘瑞龙红军小学和黄洋将军希望小学。

巴中市通江县共建有50余个县级以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仅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就有4个。通江县关工委组织五老在全国最大的陵园——川陕革命根据地王坪烈士陵园内专门开辟了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园地,园地内设置红四方面军实物展示、红军长征影视播放、书画作品展览、观感体会写作等活动项目,帮助青少年感受红色文化、抒发爱国情怀、表达报国志向。活动园地开办五年来,累计接待本县中小学师生及全国各地青少年50万人次。

6、搭建家校合作平台,实现教育无缝衔接。广元市关工委协助配合市妇联、市教育局、团市委、市科协、川北幼专等部门单位共同建立了“广元市家校合作联盟”。以“家校合作”为平台,以“家校共育”为核心,以“五个一”为工作举措,即建立一个“广元网上家长学校”、建立一支家庭教育工作队伍、建立一批家庭教育示范阵地、建立一个“广元家庭教育大讲堂”、建立一个交流学习平台,合力推进家庭教育工作,不断完善家庭文明体系建设。

7、留住文化的根,让红色文化活起来。各地让红色文化上日程、进教材,植入中小学生开学“第一课”和中学毕业前“最后一课”,使红色文化教育真正成为推动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常青树。

广元市利州区各中小学在校园内都建有以红色教育为主题的图书角,在图书角存放有广元本地的开国元勋和将领照片,存放了红色文化图书。让孩子们在这里瞻仰革命前辈,阅读红色书籍,使自己的心灵受到了洗礼,得到了净化。

广元市昭化区关工委在全区开展了红色文化知识大普及“七进”活动,精心选择了120余幅珍贵历史照片及红军遗址、遗迹和遗物制成大型展板,先后巡回在机关、学校、社区、市场等人群活动密集地区进行“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弘扬长征精神,决胜脱贫奔康”图片展,向人们直观地展示了我党及其领导的工农红军的历史功绩和老区人民的历史贡献。

广元市教育局从2015年起,在市老促会的支持下,在中小学生作业本的扉页和尾页加印广元红色历史图文,内容言简意赅,生动形象,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全市每年印制500多万册, 30多万学生使用。加强留守学生管理和照顾,每年评选一批“星级留守学生之家”进一步提升服务水平,现在全市共有80所“星级留守学生之家”。

8、五老是讲“两史”故事的主力军。苍溪县在挖掘整理红色资源的漫长岁月中,涌现出了许多甘洒热血写春秋的奉献者。永宁镇关工委常务副主任杨虎就是许多奉献者中间一颗耀眼星星。年逾七旬的杨大爷从2013年初起,就把收集、考察、整理红四方面军在苍溪战斗、生活、服务人民的史料,作为一生追梦的目标。5年来,他在发掘中克服了许多难以想象的困难,战胜了半身瘫痪等多种疾病、冒酷暑、战严冬、餐风露宿,在永宁镇、五龙、鸳溪、白鹤等地的调查发掘,收集整理了大量的红色资源,最终确定在永宁镇兰池村施店驿处打造“红色革命走廊”。

苍溪县五龙镇关工委常务副主任牟伦德经过五个寒暑,千方百计筹集资金19万元,不仅建好了青凤寨烈士陵园,还编撰了红色故事近千册,实现了“留住红根”的夙愿。苍溪县陵江镇土地梁社区全省十佳“五老”彭士孝老人用红军精神建设留守学生之家。他在建"家"的20多年来,始终坚持以德为先,以红军精神育人,这个“家”先后接纳(上海、旺苍)学生1728人,考入大学712人,走入社会担任各级领导干部的有68人,100%的学生都投入了国家建设,成为各行各业有用人才。

苍溪县龙山镇农民企业家陈金红、陈敏捐款310多万元,农民陈在新主动让出土地三亩多,建起了占地2000多平方米的红色教育基地,目前已初具规模,现被中国村社发展促进会特色村镇工作委员会、《中国村庄》杂志、中国国土经济学会国土文化经济研究会授予“红色基因名村”。

巴中市通江县为了讲好“两史”故事,不少五老纷纷表示:“宁愿战斗在‘两史’教育的主战场,不能消磨在碌碌无为的牌桌上。”全县组织了50余个由5600多名五老组成的“两史”教育宣讲团,每年集中开展两次“两史”教育活动,参加“两史”教育活动的中小学生达20万人次,青少年受教育面达95%以上。铁佛镇夕阳红演出队的五老,结合党史教育和青少年“重走红军路”等活动进行艺术创作,用心血打造出红色戏剧,演一场火一场。巴州区水宁寺镇关工委还组织15名“五老”志愿者参加了业余文艺宣传队,在全镇13个村巡回演出25场次,自编自演节目46个,参加观看演出的观众1.3万人次,不仅有力地助推了脱贫攻坚,而且有效地开展了立德树人教育。

三、问题和建议

1、注重宣教内容的多样化。青少年立德树人教育存在宣教内容比较传统、枯燥的情况,要改变以历史实物、文字陈述、图片展示为主的传播方式,在“有意义”和“有趣味”间寻求平衡,开发制作有针对性的教具、纪念品、网络作品,以寓教于乐的方式把红色遗迹、历史文物、档案图片展示给青少年,让青少年从内心深处热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2、突出教育方式的互动性。建立立体化教育模式,改变传统单调陈述的说教方式,取得润物无声、教化人心的效果。

3、深度挖掘传统文化的时代性。对各地文化的精髓、内涵进行再提炼,打破当代青少年对文化认识上的局限性、模糊性。

4、加强青少年立德树人教育的理论研究。设立教育效果评估办法。

5、构建教育模式的立体化。要让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真正成为青少年核心价值观教育体系的三维支柱,有机融合、取长补短、相互作用,提升教育实效。

6、占领网络教育资源。随着互联网、自媒体的快速发展,青少年获取的信息更加方便、快捷,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也更加多元、多样,要做好网络监管,亟待研究解决网络德育阵地的占领。